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86篇 |
地质学 | 386篇 |
海洋学 | 9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瑞雷面波经常被用来反演地表浅层横波速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瑞雷波的研究一般都基于完全弹性介质,而实际地层更接近黏弹性介质,对黏弹性介质中的瑞雷面波进行模拟更具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广义标准线性体模型来描述黏弹性介质,并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考虑水平自由表面的黏弹介质进行正演模拟,再与弹性介质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首先采用非线性最优化算法根据期望常数品质因子直接求取松弛时间来拟合常Q模型,并给出广义标准线性固体的具体算例,实施自由表面条件时采用声学-弹性边界近似法,通过剪切模量不变来考虑自由表面上、下横向应力保持连续的条件。对于非自由表面,采用非分裂的多轴卷积完全匹配层来吸收波场。然后对几种典型的数值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数值解与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正演结果的对比表明波场尤其是面波频散会受黏弹性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面波勘探中考虑黏弹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俯冲作用是改变地球内部物质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现代板块的启动时间一直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蒙古丰镇古元古代碳酸岩内超硅石榴石包体和榴辉岩捕虏体的发现,为研究岩浆起源深度和板块构造提供了窗口.矿物学和高温高压实验限定超硅石榴石(Si~3.18 pfu)富集三价铁(Fe3+/∑Fe~0.8),来源于地幔约400 km的深度表明碳酸岩岩浆起源于地幔过渡带.矿物对温压计和P-T视剖面图确定榴辉岩捕虏体变质峰期温压分别为~660 ℃和~2.65 GPa,温压梯度为~250 ℃·GPa-1,与现代板块深俯冲产物相似,说明现代板块构造在古元古代已经启动.统计显示全球古元古代碳酸岩与造山带内高压变质岩石密切共生.全球古元古代的板块俯冲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拼合有关.大规模板片俯冲携带地壳沉积物质进入深部地幔,形成碳酸岩岩浆及氧化的富Fe3+超硅石榴石.地壳物质在地幔源区循环约20亿年,导致了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以及长时间的碳循环.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生物危害应急响应是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紧密围绕应急响应预案来组织实施.针对目前的应急响应预案知识组织研究尚不完善,现有的数据模型不能满足生物危害态势时空分析需要的问题,在ABC本体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生物危害应急响应地理本体模型(biohazard emergency response geo-ontolog... 相似文献
126.
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空间认知的新工具。虚拟地理环境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离不开人脑的参与。可以说,一个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就是一个认知模型,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专题、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模型。对于虚拟地理环境,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技术,而忽略设计。把一般原理同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既符合一般规则,又具有不同个性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军事指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分析了该群体的特点和地理空间认知过程,提出了面向中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虚拟地理环境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7.
采用1951~2007年南疆地区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AR/NCEP气候月平均资料,运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季节—年际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在气候态上差异明显,1980年代以前的冬季主要为气温负异常,1980年代以后呈现气温异常升高,到2000年以后又开始出现偏冷趋势;夏季气温偏差小于冬季,57 a间南疆夏季气温大致出现两波振荡,异常偏热期大致处于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呈20~25 a振荡.冷冬年的频次多于暖冬年,热夏年的频次多于凉夏年.偏冷年在57a时间段内所占比例最多,气温异常低的幅度大于气温异常高的幅度.南疆冬季气温存在2个显著振荡:6~10 a的年际周期和18~20 a的年代际周期;夏季气温有1个最显著的振荡,稳定的20 a为中心的周期.不同的年代和季节气温及气温偏差分布各不相同.从气温长期演变趋势来看不论冬夏南疆北部(天山山脉以南)气温升高,塔里木盆地以及南疆南部地区气温降低.冬季升温区的升温幅度比夏季升温区大,夏季降温区的降温幅度比冬季降温区大. 相似文献
128.
远离绿洲的沙漠近地面观测实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比较远离经录洲沙漠区与临近绿洲沙漠区近地面的观测资料,发现临近绿洲沙漠区的逆湿现象主要是受到绿洲干扰的影响,沙漠地区地气之间能量交换主要由感热控制,潜热能量可以忽略不计,两个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基本相当。HEIFE中沙漠或戈壁观测到的能量收支过程基本上能够代表干旱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9.
TMI微波亮温反演热带气旋KUJIRA(T0302)降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的微波成像仪(TMI)和星载测雨雷达(PR)资料,选取2003年第2号热带气旋KUJIRA降水个例,采用高频通道直接组合方案和全通道间接对数组合方案建立了多频道线性回归算式,对4种不同分辨率(0.1、0.2、0.25、0.5)进行了TMI反演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全通道间接对数组合法反演降水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高频通道反演效果,且更稳定,因此,低频通道微波信息在降水反演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运用0.2和0.25分辨率反演降水效果优于0.1和0.5分辨率,其中0.2分辨率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介绍了气候生态监测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发展的状况和未来趋势。并就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气候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和加强相关部门间合作、奠定合作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