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球形标靶作为同名特征点进行点云数据配准时,若标靶附近有干扰物或扫描的标靶点云含有大量噪声,会对点云配准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针对目前点云配准对标靶自身噪声有所忽略的问题,分析球形标靶的特点,探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适用性,并对去噪小波基函数的选取进行实验,提出球形标靶点云离散噪声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实验表明,标靶自身点云的去噪不可忽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滤除球面外围粗差噪声,单个球形标靶的中心位置拟合精度提高约0.8 mm,相较标靶球未经去噪的拼接结果,扫描物特征检查点的坐标拼接误差减小约5 mm,点云总体配准精度提升约20%,是一种有效的点云数据配准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2.
借助可见光、微波、GPS和重力等数据从多源遥感视角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地表出露形态、断裂带周边形变场和块体重力等特征进行研究,并辅以实地调查和探槽验证。结果表明:1)有争议的F5断裂南部应位于泗洪县后陈村,地表出露长度约为9 km,走向约为NNE12°;2)Sentinel-1A数据反演的断裂区地表形变场与普遍认为的第四纪以来郯庐断裂带右旋特性一致,且宿迁、新沂、泗县表现为沉降,邳州、睢宁、泗洪表现为隆升,断裂两侧水平和垂直向形变速率差分别约为4 mm/a和3 mm/a;3)GPS形变场分析表明,断裂两侧相对滑动约为1.4 mm/a,与微波结果的形变差异体现出近年断裂走滑运动呈加速状态;4)布格重力异常分析表明,断裂两侧重力分异明显,表现出西低东高的特征分异状态。该成果可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周边地壳块体形变、潜在孕震、发震等级和震灾防御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M。经模型验证,NTD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有提升。利用NTDM将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划分为14个边界较为清晰的构造单元,借助垂线偏差数据对郯庐带中南段的构造应力场和壳幔密度差进行反演。结果显示,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上显著相关,构造应力最大差异值约为16 MPa,壳幔密度差约为0.2 g/cm3,构造应力等值线密集处与构造单元划分的边界以及地震分布情况对应较好。郯庐带中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EW,南段主应力方向以EW-NWW为主,总体呈EW向,与震源机制解、地应力测量和GPS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5.
余腾  刘元旭  苗恒亚 《测绘科学》2011,36(3):252-253,251
目前测量仪器的发展十分迅速,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必要使学生对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维修维护、精度检定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分析了开设<测量仪器学>的必要性,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综述,对如何保证<测量仪器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提出一些意见,对课程顺利开展的条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6.
吴杰  苗恒亚  左工  余腾  李泽良 《测绘科学》2016,41(10):106-110,141
针对从GPS实际监测到的信号中去除噪声,提取真实信号的问题,该文对EMD去噪法、小波阈值去噪法,EMD小波去噪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3种方法均可滤除噪声,但效果各不相同;EMD对信号分解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但在滤除噪声时可能因为模态混叠的原因造成过滤不完全,各分量中可能均含有一定量的噪声;小波滤波噪声效果和小波基、阈值函数及分解层数选择有关,具有主观性;对于EMD小波混合去噪方法,提出先用EMD自适应方法进行分解,分解出噪声主导分量和信号主导分量;对于高频噪声主导分量,可能含有少量有用信号,故须再用小波阈值法过滤出有用信号;而对于信号主导分量,再用小波滤除多余噪声,最后进行逆变换得到重构后的信号。实例表明EMD小波混合去噪方法能很好地去除噪声,是一种高效的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47.
塘古兹巴斯坳陷中生代地层缺失严重,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隆升过程,是该区构造-沉积演化的难点。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新技术,在地质热事件定年、地质体热演化历史、构造区隆升与剥蚀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在确定隆升过程及热历史上有其独到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塘参1井钻井岩心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和热演化史模拟,结合地层发育情况,揭示了塘古兹巴斯坳陷中-新生代存在5个冷却抬升-增温沉降旋回,即248~240Ma(早-中三叠世)、199~120Ma(三叠纪末-早白垩世)、72~55Ma(晚白垩世-古新世)、24~15Ma(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和7.4~2.2Ma(中新世晚期-上新世)等5个抬升冷却期,期间为沉降沉积期。此5个冷却阶段的平均冷却速率的变化具有先增后降的过程,从三叠纪至中新世期,平均冷却速率逐渐增大;在早中新世达到最大为4.22℃/Myr;晚中新世至今,平均冷却速率逐渐减小。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隆升最快的时期为喜马拉雅中期(24~15Ma)。持续最长时间的抬升表现在侏罗纪-早白垩世中期,塘古兹巴斯坳陷处于前缘隆起,未接受沉积,并使中上三叠统沉积地层遭受剥蚀。且塘古兹巴斯坳陷中古生代及晚古生代早期沉积地层,在早-中三叠世前经历了较高的古地温,致使磷灰石样品发生完全退火,锆石样品部分退火,不同于相邻的巴楚地区。塘古兹巴斯坳陷热演化过程中冷却(抬升)及增温(沉降)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古特提斯、新特提斯闭合及印度-亚洲碰撞的关键时刻相吻合,可作为青藏高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宁夏地面、辐射、探空、农业气象等气象记录月报表的信息化发展和降水自记纸的数字化处理过程,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宁夏气候资料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总结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宁夏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气候资料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
岳勇  田景春  赵应权 《地球科学》2019,44(11):3894-3909
皮山北新1井(PBX1)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麦盖提斜坡,在该井6 884~7 150 m的角砾岩中发现油迹显示并测试获油流,但目前对于角砾岩其赋存地质年代、形成原因等背景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该区勘探部署、潜力分析.岩心观察、统计,结合X粉晶衍射分析,表明角砾岩磨圆和分选均较差,成分主要为白色亮晶砂屑(鲕粒)灰岩、浅灰色粉晶云岩、灰色粉晶云岩、深灰色粉晶云岩及少量石英和硬石膏,基质主要为细小的碳酸盐岩角砾胶结而成.角砾岩地层下部发现较多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的孢粉微体古生物化石;放射年代学结果表明,角砾岩地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范围为2 529~127 Ma,其接受陆相沉积物源时间及地层形成年代不早于127 Ma.综合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认为皮山北新1井角砾岩地层为晚白垩世依格孜牙组或与之相当的层位.角砾岩平面分布局限,上超于二叠系地层之上,赋存受控于下覆热底劈作用形成环形凹陷区域.受前期破火山口和后期侵入杂岩构造影响,晚白垩世台地相碳酸盐岩破碎,近源堆积在皮山北负向构造区域内.皮山北新1井油藏油气来源于寒武系,岩浆侵入刺穿古生界巨厚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形成"直立的不整合面",沟通寒武系烃源岩,火山活动产生的高角度断裂使得油气运移至中新生界储盖组合中,形成底水构造-地层油气藏.塔西南白垩纪有望成为油气勘探新的突破领域,破火山口边缘带断块圈闭及与中央穹窿火成岩相关的岩墙遮挡等特殊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0.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且低位时期下切谷和河流沉积较发育;陡坡带控制着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顺着断裂带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断裂陡坡带还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部位,砂体、优质烃源岩和控盆断层组合,形成了多种油藏样式。本文总结了该区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