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分布于东昆仑南缘的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系一套由砾岩、砂岩、页岩和鲕粒灰岩等浅海相和河流相沉积物构成的弧前盆地沉积组合.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古水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川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的岛弧带,同时南侧的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也为其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岩石、变质岩和硅质岩.  相似文献   
182.
河东煤田地史—热史模拟与煤变质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汤达祯  杨起 《现代地质》1992,6(3):328-337
河东煤田是华北石炭二叠纪重要煤田之一.本文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煤田地史一热史模型,恢复了煤变质演化历程,总结出煤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3.
中朝板块南缘的滑塌堆积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4.
长江下游地区地震的日月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品仁  李起彤 《地震地质》1992,14(2):157-164
根据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公式,计算长江下游地区地震(M_s≥5.0,1900~1990)的各位相值,按Schuster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判定,发现该地区的地震具有下述非随机的月亮和太阳的周期性:(1)半日周期,表现为太阳时角变化的半周期(P_R=0.023,χ2=7.576)和半日固体潮周期(P_R=0.017,χ2=8.167);(2)半月周期,表现为半个朔望月周期(P_R=0.011,χ2=8.985)和双周潮周期(P_R=0.061,χ2=5.588);(3)对M_s≥5.1地震,还显示出1年的周期,太阳黄经的P_R=0.035,χ2=6.712。对M_s≥5.2地震,还存在半个月球近地点黄经变化周期(P_R=0.043,χ2=6.309)。  相似文献   
185.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2,14(4):305-316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186.
1.前言桌子山断裂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内的一条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带。1989年,在为石咀山电厂扩建工程区作地震危险性分析与断裂活动性评价工作中,笔者对桌子山断裂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大量断层新活动方面的资料。本文是对该断裂带主要活动特征的简单介绍与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7.
1990年10月20日在宁夏邻近地区的天祝-景泰(37°.1N,103°.5E)发生了6.2级地震。该次地震前,宁夏前兆观测台网出现了一些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88.
根据实用化攻关方法,较系统地处理了80年代以来宁夏及其邻区5.0级以上地震前的水化前兆异常。在分析总结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宁夏地区水化前兆异常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9.
为了研究南海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纳土纳群岛西侧西纳土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并结合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走滑构造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盆地中部中新世晚期发育北西向右旋走滑构造,由南东向北西,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其平面、剖面特征及活动强度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平面上为平直的、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中段平面上为S型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而西段平面上为雁列构造,没有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剖面上主要为断阶组合。推测走滑构造的分段性受走滑强度、断层几何形态和盖层厚度的影响,并对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0.
向忠金  闫全人  夏磊  宋博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6,90(8):1886-1899
沿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弧形断裂出露的新元古代龙潭河组主体为一套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原生火山碎屑岩组合。长期以来,它们以及上覆砂砾岩组合(木座组)(前人认为冰蹟岩)统被解释为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陆内裂谷和被动陆缘沉积。龙潭河组岩石组合包括杂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凝灰岩。砂岩碎屑组成研究表明,龙潭河组碎屑以火山岩岩屑和斜长石为主,少量石英,砾岩砾石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这些特征表明物源区主要出露中、基性火山岩和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少量长英质岩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本文对一套具有近源堆积特征的火山质砾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有两组集中年龄群,峰值分别为~770 Ma和~705 Ma,表明源区存在至少两期岩浆活动。龙潭河组砾石、岩屑和锆石较差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共同表明它们为一套近源沉积,碎屑组成表明物源区为~705 Ma岛弧,形成于弧后环境。龙潭河组物源区岛弧构造背景的确定暗示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体制一直持续到~705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