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论浙江平水群的划分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的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二个地层单位层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平水群为岩石地层清理前所用的地层名称,本研究予以恢复并修订了它的含义。平水群下部为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部为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古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新元古代。   相似文献   
172.
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3.
河南地区Pi2地磁脉动观测结果分析d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9月我们在河南信阳——汤阴布设了由6个测点组成的测线,对Pi2地磁脉动进行了同时观测,并对该南北测线上Pi2地磁脉动出现的同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指出,Pi2地磁脉动首先出现在测线最南端的信阳测点,越往北同一变化出现的时间越晚.该区域地表的南北向似传播速度约为140km/s.基于Pi2地磁脉动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性,以及基子波的可延伸性与局部化特性,我们选择合适的基子波形式,利用子波变换分析了Pi2脉动所含主要的周期变化成分的周期和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指出其周期和振幅都随时间有复杂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4.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75.
大青山山前断裂是呼包断陷盆地的主要控制断裂,西起包头市昭君坟,沿大青山山前向东延伸至呼和浩特以东的奎素一带,总体呈NEE走向,主断面向盆地倾斜,具有典型的正断层活动特点(图1)。自第三纪渐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大青山峰顶与盆地面的高差最大达1300m。断裂北侧的大青山间歇性掀斜抬升遭受剥蚀,而呼包盆地长期沉降接受巨厚的沉积,新生界最大厚度达7600m(鄂尔多斯课题组,1988)。  相似文献   
176.
王先起 《地质论评》1985,31(6):195-501
1979—1981年,沙业学、刘福平、张兴荣及笔者等四人,利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年龄和相分析等手段,对蒙阴盆地的中生界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仅以我们采到的化石为基础,对各组的地质时代作些粗浅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7.
太阳耀斑的光球磁场和色球速度场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磁场望远镜安装了CCD图象接收处理系统后,得到许多精细结构的两维、实时磁场、速度场图。本文对其中观测的两群黑子,做耀斑磁场、速度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异极性磁区相互渗透是普遍存在的,耀斑亮核均发生在异极性磁区相互挤压的前锋。这就为挤压无力场耀斑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发现,在耀斑发生的区域,流场的方向是向下的。  相似文献   
178.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0,12(1):21-30,T002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大气观测、探测及污染物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DAS资料,对2013年10月26—29日一次持续性重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霾天气过程中,临沂地区PM_(2.5)污染严重,大气中PM_(2.5)的小时平均浓度工业区城区郊区,污染最严重时分别为365,344,284μg·m~(-3);较小的地面平均风速及PM_(2.5)浓度的稳定上升和较低的地面湿度为本次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临沂地区以南风或西南风为主时,市区霾天气加重,上游空气污染具有平流输送特征。贴地逆温层的形成,导致污染物在低空不断积累,造成污染浓度的持续升高。地方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0.
解析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可为认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技支撑。近几十年来,中国区域内的气温快速升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关于温度和降水时间变化趋势是否存在转折以及区域上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还较少。并且过去几十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已引起了水分盈亏的显著改变,而关于我国水分盈亏变化趋势的研究仍显不足,充分了解不同地区水分盈亏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干湿变化,提升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本文基于中国2479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利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了1981~2015年间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以及水分盈亏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转折点的时空格局,主要结果如下:(1)1981~2015年全国平均温度显著增加,且具有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和地区差异:1991~1995年云南、东北北部温度变化发生转折,云南1991年之后开始显著增温。东北南部、华北大部分地区温度发生转折的时间为1996~2000年,南部沿海地区温度发生转折的时间为2001~2005年,转折点之前温度显著增加,转折点之后温度增加停滞。(2)1981~2015年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