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消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2001年7月4日至8月8日,在慕士塔格峰西侧的洋布拉克冰川海拔4600~4460m区间的冰舌段,进行了短期的冰面消融观测.慕士塔格峰冰川区暖期短,冰面强消融时期比较集中.观测期间,冰面纯消融厚度为640~1260mm水层,日平均消融厚度达26~39.6mm,推算冰舌区年消融量不低于1700~2000mm,比青藏高原内部的冰川消融强烈的多.7月21-22日出现最大消融值,在海拔4460m和4600m,日消融量分别为144.5mm和59.5mm.冰面消融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平均消融梯度:在裸露冰区为0.40~0.55mm·10m-1;在表碛覆盖区为0.21~3.53mm·10m-1,变幅较裸露冰区大.按裸露冰区的消融梯度计算出海拔4800m处的日平均消融量,和过去的研究资料比较,2001年冰面日平均消融量较1987年和1960年的消融量大,反映出慕士塔格峰区影响冰川消融的气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2.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a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by China – provide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multi-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cross Asia,Africa and Europe.In this study,we analys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in the BRI countries(64 in tota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 use status of China along with its periphery for targeting specific collaboration.We apply FAO statistics and Globe Land30(the world's finest land cover data at a 30-m resolution),and develop three indicator groups(namely quantity,conversion,and utilization degree) for th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the BRI region increased 3.73×10~4 km~2 between 2000 and 2010.The increased 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foun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while the decreased cultivated land wa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China.Russia ranks first with an increase of 1.59×10~4 km~2 cultivated land area,followed by Hungary(0.66×10~4 km~2) and India(0.57×10~4 km`2).China decreased 1.95×10~4 km~2 cultivated land area,followed by Bangladesh(–0.22×10~4 km~2) and Thailand(–0.22×10~4 km~2).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transferred to/from forest,grassland,artificial surfaces and bare land,and transfer ty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while larg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was converted to artificial surfaces,considerable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cultivated land in Southeast Asia.The increase of multi-cropping index dominated the region except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while the increase of fragmentation index was prevailing in the region except for a few South Asian countri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in China might be underestimated by the domestic-focused studies,as none of its close neighbours experienced such obvious cultivated land losses.Nevertheless,the increased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extensive cultivated land use in Ukraine and Russia imply that the regional food production w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if China' "Go Out policy" would help those countries to intensify their cultivated land use.  相似文献   
23.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μm. 珊瑚△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14C出现低值. 珊瑚△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24.
分形的特性及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分形理论进入地质领域并研究其分形特点,而对这一定量地质学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地质学的分形观推动非线性地质研究进入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25.
26.
27.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海浪预报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硬软件的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成,提供了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浪预报的系统性资料,不仅对提高海浪预报准确率提供基础资料,也给海浪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区域海洋学研究带来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9.
湖南晚侏罗世金鸡岭花岗岩体是南岭地区典型W—Sn成矿岩体之一,内部发育黑云母花岗质伟晶岩团块和文象花岗质条带状伟晶岩脉。金鸡岭花岗岩和黑云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出高的FeO、TiO2、Al2O3含量和低的MgO、CaO、Na2O、MnO含量,以及富集成矿元素Nb、Ta、W、Sn,亏损Sr、Ce、Eu等微量元素特征,从花岗岩体到黑云花岗伟晶岩,岩浆的形成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云母中Al2O3、Li2O*含量升高,TiO2、MgO含量降低,黑云母由铁叶云母演变为黑鳞云母。结合前人资料,金鸡岭花岗岩与黑云花岗伟晶岩均源于元古宙地壳的深熔作用,伟晶岩为花岗岩浆在晚期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岩浆—热液转化阶段。伟晶岩阶段是稀有金属元素显著富集,乃至进一步成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0.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