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大菱鲆精子运动特征与精液pH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精液质量与pH的关系及甘油对大菱鲆精子激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检测了威海和烟台4家大菱鲆育苗场(A、B、C、D)的精子质量。研究发现,不同育苗场的大菱鲆精子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A2A1DCB,精子预测寿命分别为11.7、7.1、6.8、4.6、3.3 min,所取精子的质量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大菱鲆精子运动特性与精子活化率相关性显著,其中精子活化率与平均曲线运动速度、平均直线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精子头侧摆幅度、精子平均鞭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运动直线性、运动摆动性、运动前向性等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大菱鲆精子运动特性受pH影响显著,精液pH与平均曲线运动速度、平均直线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精子头侧摆幅度、精子平均鞭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运动直线性、运动摆动性、运动前向性等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同时还发现,精子活化率高、寿命长的大菱鲆精液pH偏弱碱性(pH=8.0),即大菱鲆精子适宜在弱碱性环境中活动。除此之外,向激活海水中加入梯度甘油(0.1、1、10、100、500、1 000 mmol/L),发现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精子寿命,其中甘油浓度为100 mmol/L时,精子寿命延长至15.17 min±0.29 min,推测甘油在精子激活后可能被精子吸收并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242.
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有机碳同位素在全球变化、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人。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过量的氧气中将样品有机物氧化为CO2,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净的CO2气体送人质谱测定其护δ13C值。 在已发表文章中,对于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人们所采用的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都有很大差异,但很少系统地研究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了解不同的氧化条件是否会造成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分馏,以及不同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笔者采用封管法,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样品(有机碳标准、植物、表土、黄土以及红粘土等),采用不同的氧化温度:500℃,550℃,650℃,750℃,850℃,900℃以及950℃等,恒温2.5 h,然后炉冷至室温。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为850℃,恒温时间为2.5 h,对于有机碳标准、植物、表土和较年轻的黄土样品,足以确保样品有机质氧化充分,δ13C值达到稳定,不会产生同位素分馏。 但对于深层黄土和红粘土样品,氧化温度为850℃,恒温时间为2.5 h,其δ13C值不能达到一个稳定值,仍有偏正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深层样品成岩化作用强,样品中含有一些含碳的矿物包裹体,随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才逐渐分解,释放出气体。对于深层黄土和红粘土样品,采用850℃甚至更高的氧化温度其δ13C值仍未达到稳定,合适的氧化温度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24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CCSD-1井第一阶段0~2 000 m钻进完成后,前后2次测井的深度值差异较大,必须对事故后测井的深度值进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首先对该测井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处理,然后使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进行深度校正.在大多数井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事先要求的精度.校正结果表明,相关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曲线形态差异较大的井段处理还有待研究.全部过程采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44.
陈家杖子金矿是赤峰南部地区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隐爆角砾岩筒内,角砾岩筒主要由隐爆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组成。角砾岩筒蚀变强烈,并具一定的蚀变分带,金矿化主要与硅化和冰长石化有关,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含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为铝过饱和型,以w(K2O)>>w(Na2O)为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有Eu亏损;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Ti、Nb、Sr、Ba、Th、U亏损,K富集,与大陆边缘正常弧非成熟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符。石英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50~180℃、225~390℃温度段,估算成矿压力为72×105~158×105Pa(255~560m)。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稳定,δ34SV_CDT变化范围为5.3‰~9.4‰。矿石铅与含矿角砾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μ值分别为7.89~8.16及7.89~8.08,模式年龄为591~622Ma和478~912Ma;在Z_D演化模式图上,岩(矿)石铅投影于上地幔与下地壳演化线之间。含矿角砾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脉的ISr为0.70820~0.70118,εSr(t)为50.64~106.8,143Nd/144Nd(t)为0.511819~0.512001,εNd(t)为-7.99~-11.62,具有大陆地壳特征。tCHUR及tDM值与该区晚中生代玄武岩、安山岩一致,而不同于印支期闪长岩及其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硫、铅、锶、钕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壳幔混源特点。主要含矿角砾岩的Rb_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91Ma,两期隐爆角砾岩之间侵入的二长花岗斑岩脉的等时线年龄为177Ma。陈家杖子金矿应为与早燕山期隐爆角砾岩有关的浅成中_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45.
华北东部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杂岩体(如山东莱芜地区铁铜沟岩体;山东潍坊地区金岭.湖田岩体;河北邯邢地区符山岩体)中常含有橄榄岩捕虏体。这些橄榄岩的来源和成因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有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和岩石圈地幔来源两种观点。本文在对山东潍坊地区金岭一湖田岩体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皆是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而非岩石圈地幔直接样品。因此,不能用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的组成来反演该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相似文献   
246.
青海格尔木驼路沟矿区赋矿火山一沉积岩系中的石英钠长石岩样品锆石SHRIMP U-Pb精细测年结果表明,该岩石具有一组8个测点构成的455-483Ma的^206Pb/^238U年龄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468Ma 9Ma,应代表本区海底火山喷流作用的时间,因此重新厘定了矿区内含矿岩系的时代为奥陶纪,向时,这一年龄指示区域上纳赤台群主体的时代应为早古生代。其他较老年龄锆石是由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作用从深部基底物质中带出的,并与热水流体一起沉积下来,赋存在石英钠长石岩中。锆石年龄多组性表明了本区基底演化和源区物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47.
华北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和基性脉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和/或橄榄石捕虏晶系统的组成填图显示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均一性。这与通过岩石圈地幔源基性岩石的地球化学反演获得的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时空不均一性及其块体特征完全一致。太行山和鲁皖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差异演化主要反映古老地幔橄榄岩与熔体相互作用时熔体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同时,橄榄石 Fo 填图还揭示了郯庐断裂对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浆活动及其岩石圈地幔演化的重要制约作用。而且,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后尚存古老岩石圈地幔残留。因此,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整体拆沉模式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248.
李光明  刘波  佘宏全  丰成友  屈文俊 《地质通报》2006,25(12):1481-1486
采集冈底斯成矿带南部克鲁-冲木达铜金成矿亚带冲木达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法精确同位素定年。该矿区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37.63~41.19Ma之间,6件辉钼矿样品得到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40.3±5.6)Ma。该成矿年龄明显早于冈底斯成矿带中带和北带的驱龙、厅宫等斑岩铜矿床和甲马、知不拉、帮浦等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而与冈底斯成矿带中广泛发育的碰撞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年龄基本一致。据此认为,冲木达铜金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与欧亚-印度大陆碰撞阶段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9.
1∶5万矿产地质矿产调查表明,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地区的主要地层为下泥盆统泥鳅河组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其次为上侏罗统、新近系和第四系。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形成于被动陆缘环境;格根敖包组形成于活动陆缘,与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研究区构造主要为走向北东的褶皱构造,断裂较发育,与成矿有关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该地区发育2期岩浆作用和相关的多金属矿化。研究区多金属矿床发育,类型众多,成矿时间跨度长,形成构造背景多样。已发现的矿床类型有热液充填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高中温热液型钨钼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陆陆碰撞和造山后伸展垮塌背景。研究区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暗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50.
八仙脑矿床为赣南近年确认的较为典型的破碎带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八仙脑钨矿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和形成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液体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包裹体,流体具低(150~170℃和200~220℃)、中(250~270℃)和高(290~310℃)等不同的显微测温峰,显示出多期次流体活动相互叠加的特征,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的H2O-CO2-NaCl体系。矿石中石英的δD为-78‰~-65‰,δ18OH2O为4.33‰~6.44‰,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利用SHRIMP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分别获得八仙脑矿区成矿黑云母花岗岩和破碎蚀变带中黑钨矿-石英脉的形成年龄为157.2±2.2Ma和157.9±1.5Ma,成岩成矿年龄一致,均为晚侏罗世。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赣南钨矿形成于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同一成岩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