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海共和县加当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当根矿床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的斑岩型铜矿床,文章对含矿斑岩、石英脉和绢英中的石英岩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以大量发育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为特征,子矿物种类多样,包括石盐、钾盐、石膏、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等.石膏、赤铁矿的出现,暗示着岩浆结晶早期处于氧化环境.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2个端员组分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载矿流体,形成温度> 440℃,w(NaCleq)为30%~82%,其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主要集中在220~360C,w(NaCleq)< 20%.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混合在卸载成矿上的重要性,石英脉和绢英岩化阶段是含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脉石英的流体温度集中在280~440℃,绢英岩化蚀变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40~340℃.  相似文献   
62.
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白干湖是中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柯可卡尔德是其中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钨锡矿床.文章在对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地质特征详细野外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控矿构造和白云母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次性,可划分为成矿前向西右旋剪切构造、成矿期以NE向为主的左旋张扭性断裂和成矿后近SN向正断层性质断裂等3期.应用白云母40 Ar-39 Ar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测得了强云英岩化钨锡矿化花岗岩脉内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1.7±2.6) Ma,等时线年龄为(411.8±4.7) Ma(n=8,MSWD=0.21);黑钨矿-石英脉垂直脉壁生长的片状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2.8±2.4) Ma,等时线年龄为(414.6±3.9) Ma(n=10,MSWD=0.22),厘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认为其形成于东昆仑地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后碰撞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63.
深水浊流层和相关体系已发现和投产的油气田估计有1200~1300个 ,由于缺乏俄罗斯、前苏联和中国的有价值的公开资料 ,这个数字带有不确定性。Pettingill(1998)从54个盆地中已证实了其中的925个油田(包括碳酸盐型的) ,有43个属大油田(>500mb)。这些浊流层油田的大部分是象加利福尼亚、北海和渤海湾这样的高产区 ,它们存在于大陆之下或浅陆架水域之下。早期的大油田主要是位于会聚型/斜交会聚型边缘盆地中 ,而后期的主要位于发散边缘盆地 ,包括墨西哥湾、坎波斯、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安哥拉和西…  相似文献   
64.
在亚洲 -澳大利亚东南地区 ,总体估计的石油总回收率约达1250亿桶油当量(BOE)(其中500亿桶油 ,125兆立方英尺天然气)。这个大区域的石油系统受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冈瓦纳的主构造解体控制。我们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的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上以第三系为主的石油系统和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板块上以古生界—中生界为主的石油系统之间。在我们进行研究之前 ,研究区许多原油的相互关系是未知的。这次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应用高分辨率地球化学方法评估这些油气的成因关系、油源岩的年代和古环境以及它们的相对热成熟度和生物降解程度 ,…  相似文献   
65.
为查明青海驼路沟新型独立钴(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区发育的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黄铁矿矿石进行了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黄铁矿硫、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3He/4He介于0.10~0.31Ra(平均0.21Ra),40Ar/36Ar比值为302~569(平均373),反映钴矿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接近于零,δ34S变化于-4.5‰~+1.5‰,集中在-1.8‰~-0.2‰,显示深部来源;矿石铅以高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9.279、207Pb/204Pb>15.691、208Pb/204Pb>39.627),且自地层围岩→区域早古生代火山岩→矿石依次明显增大,可能指示高放射性成因矿石铅主要是由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不断从围岩地层中淋取而来。  相似文献   
66.
针对目前合格临床医师培养周期延长的事实,如何在各个阶段达成培养目的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拟就中医实习医师阶段职业气质的培养为关注点,分析其主要内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增强中医实习医师阶段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等职业气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7.
云南个旧锡矿床花岗岩接触带的交代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一鸣  李大新 《地球学报》1987,9(2):237-252
我国个旧锡矿是闻名中外最大的锡矿床之一,矿床中除含锡外,还伴生铜、钴、锌、钨、铋、铍及稀有元素。矿化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三叠纪碳酸盐围岩中的交代岩。本文着重讨论含锡花岗岩接触带交代岩的类型。矿物组合、分带性、岩石化学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把各类含矿交代建造作为一个有成团联系的统一体——交代系列来考虑。  相似文献   
68.
素有“世界钨都”美誉的赣南产有密集的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然而,目前对钨锡成矿和花岗岩成岩年龄还缺乏很好的约束。本文以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为对象,在详细的矿田地质调查和典型矿床解剖基础之上,采用高精度测年技术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利用锆石SHRIMPU-Pb法,分别获得天门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和红桃岭黑云母花岗岩体成岩年龄分别为151.8±2.9Ma(n=14,MSWD=1.3)和151.4±3.1Ma(n=11,MSWD=0.34);利用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牛岭内带石英脉型和樟斗外带石英脉型钨矿成矿年龄分别为154.9±4.1~154.6±9.7Ma和149.1±7.1Ma(n=6,MSWD=1.3)。可见,本区钨矿床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成岩年龄限定在晚侏罗世,对应于区域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钨成矿与花岗岩成岩基本不存在时差。  相似文献   
69.
青海驼路沟钴(金)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及钴富集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驼路沟矿床是近年在青海东昆仑造山带内发现的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文章在详细解剖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等研究,重点探讨其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及钴的富集成矿机制。该矿床整合产于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高度富钠的热水沉积岩和典型的热水沉积矿石组构。沉积岩的主元素和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局限裂陷海盆环境。喷气岩和诸类型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地层围岩相似,均以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负铕异常为特征,表明是由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喷出后在距喷口位置较远处沉积而成。钴成矿流体为NaCl-H2O体系,伴生金矿化流体为NaCl-CO2-H2O-N2体系。钴主要分布在硫化物(如黄铁矿)相中,而钴的进一步富集、钴矿物的出现及增多,与变质程度紧密正相关。驼路沟矿床与世界其他典型层控Co-Cu-Au矿床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和钴成矿作用方式,均为同生喷流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70.
文章对近10年来椒江口两岸主要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统计,利用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围填海强度及围填海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虽然仍有一定的围填海潜力,但围填海压力较大,椒江口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对海岸带地形地貌、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资源等均存在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了强化围填海管控、重视海岸带整治修复等建议,以期为椒江口的围填海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