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80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174篇 |
海洋学 | 29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的700 h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方法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30-50 d的显著周期。强降水发生期,低频系统存在4个主要聚集区。贝加尔湖以西至河套地区存在并维持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附近多为低频气旋,这两地是中高纬冷空气的主要活动区域;孟加拉湾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热带洋面的低频气旋是水汽的两大源地。这些区域的显著低频系统的生消是延伸预报的主要依据。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发生前,多为偏北气流控制。南北低频气流辐合区向北移动至30°N附近,上海地区梅汛期强降水发生。低频风场及水汽场的北传与梅雨带的移动有较好的对应,当低纬低频水汽稳定北传至30°N附近时,江南北部入梅,随后偏南水汽或继续北进或滞留,对应梅雨带的持续北抬或间歇性停滞。低频经向风及水汽输送的特征是梅汛期延伸期强降水的前兆信号。跟踪监测低频偏南气流的北传进程有助于预报入梅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2.
本文提出了全息高精度导航地图的概念,它融合了多源数据,尤其是电磁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热红外仪等传感器数据,从更多角度为导航提供信息。在此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全息高精度导航地图理论模型框架,该框架包含4个步骤:① 全息道路数据采集,包含道路三维彩色激光点云、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倾斜测量数据、摄像头图像、热红外图像、声场信号、电磁场信号;② 道路静态信息提取,从上述采集信息提取和标记得到,如车道线、路坎、栏杆、路牌、路灯、隧道等,作为无人驾驶车辆规划基础路线和车辆位置定位的数据基础;③ 道路动态信息提取,从上述采集信息提取和标记得到,如离前后车辆的距离、前方有无行人、道路施工护栏、泛在信息等,作为检测无人驾驶车辆周围的实时道路环境和规划无人驾驶车辆行驶路线的依据;④ 动、静态信息融合:融合道路静态信息和道路动态信息,丰富道路信息,提高道路线精度,提高全息高精度导航地图更新的效率,为导航和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93.
94.
95.
湖南省大义山狮形岭锡矿床位于大义山矿床中带,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的工作基础上经自身实践,本文研究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从控矿条件、包裹体测温、同位素特征几个方面对狮形岭锡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该区北西向的基底断裂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次一级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氢氧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流体包裹体测温成矿温度为114-418℃,表明该矿床为中高温岩浆气水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96.
窑街盆地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下游。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为元古界和中、新生界构成的山地,为一典型的现代山间河谷盆地。 相似文献
98.
99.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相邻的2条支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水文站1986-2004年观测的次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增加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小,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不显著,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和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时,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显著,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波斯湾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斯湾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3套主力烃源岩,均沉积于海侵时期的陆架内盆地相闭塞环境。志留系烃源岩为Qusaiba段热页岩,具有高GR、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整个中东均有发育,但非连续分布,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沥青质灰岩与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3个烃源灶,目前主要处于生油阶段,局部生气。白垩系烃源岩为Kazhdumi组、Balambo组及Sulaiy组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发育于扎格罗斯褶皱带及波斯湾西北部,处于生油阶段。烃源岩对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灶的发育范围决定了其对应含油气系统内油气藏的平面分布规律,热演化程度决定了油气藏的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