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姚作新  秦荣茂  何芳 《气象科技》2014,42(4):550-555
针对新疆气象局普查全疆105个国家级气象站1951—2008年人工观测的霾天气历史记录时,发现新疆霾天气人工观测历史资料的统计数据出现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异常现象,为探究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分别采用历史资料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面向全疆观测员、预报员、业务管理人员等收集其对霾天气监测现状的看法和建议,进而归纳和总结出新疆霾天气监测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霾天气监测的优化对策与措施,这些优化对策与措施已经应用于新疆气象观测站的日常霾天气业务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区域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其成果信息化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数据信息化的可行途径,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芳  徐友宁  陈华清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08,27(8):1245-125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矿业开发引发和加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给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依据2005年西北5省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成果资料,系统分析和总结了西北地区矿山的地质灾害现状、危害程度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数量最多、影响面积最大,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秦岭山地是金属矿山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黄土高原和其他山地则是煤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多发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矿山5种地质灾害的数量是以前的8倍,地质灾害数量呈加剧的趋势。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浦西地区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上海市浦西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和第三承压含水层为例,利用实际资料以及部分插值的方法,建立了该区地下水系统完整三维数学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相对隔水层缺失区越流系数无法调试的问题,为上海市整个地下水含水系统建立完整三维水流模型以及沉降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调查矿区多种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处理后形成的图像进行解译和编图,掌握了合理选择遥感数据信息源、利用制图软件计算遥感影像图比例尺及编制野外调查和成果解译图的技术方法。得出在选择遥感数据时要考虑不同数据的技术参数、性价比及调查区面积;明确了当图像的出图分辨率确定后,其比例尺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大小、文档大小有直接关系,同时建立了计算遥感图像最佳比例尺和最佳出图比例尺的公式和方法;介绍了利用Photoshop和Mapgis软件,编制矿山野外调查用图和遥感解译成果图件的流程及方法。这些工作的完成对青海矿业开发地质环境效应调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工作条件艰苦地区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华清  杨敏  张江华  何芳  乔冈  刘瑞平 《地质通报》2015,34(11):2009-2017
考虑到近年来国家对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投入、山区居民抗灾意识逐步增强等实际情况,从承灾体抗灾能力对风险的减弱作用出发,尝试提出了矿渣型泥石流抗灾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中。抗灾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支沟的泥石流抗灾指数普遍不高,抵御泥石流风险的能力不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8条支沟中仅有东桐峪的北沟泥石流风险性高,其余均为中等风险级别。这一结果低于传统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区域内泥石流沟谷中承灾体主动或被动抵抗泥石流危害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藏高原金属矿山勘探、开采、闭坑阶段不同开发阶段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测试分析,对比5个金属矿山河流重金属元素含量、污染指数沿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勘探阶段和闭坑后河流水质污染较小,开采阶段矿业活动对河水水质污染较大。(2)As、Pb、Cd、Cu和Zn五种元素是金属矿山的特征污染物。开采矿区中德尔尼铜矿区、下柳沟铅锌矿、甲玛矿区河流均有重金属元素污染,微碱性环境中德尔尼铜矿区,主要污染物为As,单项污染指数为0~10.6;下柳沟铅锌矿Pb、Cd、Cu和Zn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2~2.1、0~55、0.4~24、0.3~1550;偏酸性环境中甲玛矿区的特征污染物主要为Cu、Cd。其中Cu、Cd单项污染指数为0~4174、0~4;勘探矿区大场金矿、闭坑矿区罗布莎铬铁矿区河流未出现污染元素。(3)青藏高原5处典型的高海拔山地矿山河流由于稀释作用重金属流经2km后达到安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矿山开采中河流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规模综合机械化采煤氮污染来源及影响程度,选取宁东煤炭基地侏罗纪煤田鸳鸯湖矿区的梅花井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分析,对梅花井井田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物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三氮NH4+、NO3-、NO2-含量范围分别为0.06~0.12mg/L、4.67~234mg/L、0.01~2.01mg/L,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限值对比,NO2-达到重度或极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潜水含水层;NO3-污染级别为中度、轻度污染,超标样点占调查样点的75%,垂向上已延伸到承压含水层。水平空间上无论矿权范围还是矿权外,污染样点均有存在。(2)部分水样中NO3-毫克当量百分数超过25%,对水化学类型产生影响。(3)煤矿区NO3-、NO2-的污染首先与丰富的物源有关,还受煤矿开采扰动、地形地貌条件、垂向补给径流、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风积沙大型机械化煤矿开采区地下水氮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何芳  刘昌鹏  徐友宁  刘瑞平  乔冈 《地质通报》2018,37(12):2138-2143
为实现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调查项目从论证-设计-调查-成果4个阶段全过程的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录入、使用和管理,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Windows7操作系统开发了"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集成、评价管理3个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实现了各阶段数据的规范录入,数据集成模块实现了将各个工作项目录入数据进行集成的功能,评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调查数据、测试数据进行自动评价并将调查矿山信息在GIS图上进行定位、查询及分析的功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的木里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刘瑞平  徐友宁  乔冈  柯海玲 《地质通报》2018,37(12):2251-2259
为揭示木里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2010年和2013年2期高分辨遥感影像监测,野外调查和水土样品采集,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承载力的调查,查明了问题并对其破坏程度和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压与破坏严重,河水受到Cu、Pb、Cr和Zn的污染,土壤受到Cd、As污染,高山草甸和沼泽地破坏及退化现象严重,冻土含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地质环境承载力适中。评价结果可为政府和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