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1082篇
海洋学   32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拉尼娜事件与我国气候密切相关,近年来重庆地区频繁出现的高温干旱与拉尼娜事件的关联值得深入研究。研究重庆高温干旱的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以期对该地区的高温干旱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22年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高温日数、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环流场和Hadley海温数据,分析重庆夏季高温和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探寻拉尼娜事件对高温干旱的影响及其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是重庆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及长江沿线地区。高温与干旱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持续高温促进重度干旱的形成,而长期干旱也可能导致极端高温的发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冬、春季处于拉尼娜状态,对重庆夏季的高温和干旱有显著影响。弱拉尼娜事件倾向于引发高温,而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更易导致干旱。中部型和东部型拉尼娜...  相似文献   
992.
东川蓑衣坡硅质岩型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蓑衣坡硅质岩型铜矿床产于元古宙裂谷带。矿化主岩为块状硅质岩和条纹(带)状硅质岩;块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85.66%~96.74%。条纹(带)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74.83%~87.52%;在TiO2~Al2O3和(K2O Na2O)-Al2O3关系图上和(Co Ni)-(As Cu Mo Pb V Zn)关系图上。其成分投影点均落入与海底热水系统有关或热水沉积岩区的硅质岩区;蓑衣坡矿区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大,且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叠加的成矿作用引起轻稀土元素含量升高;并具铈负异常、铕异常不明显的特点。矿石内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1~257℃,盐度w(NaClep)为6.2%~8.3%,成矿流体属K^ Ca^2 -SO4^2-型和K^ -Mg^2 -SO4^2-型。矿石的δ^34S值为-14.8~ 17.2‰。δ^18O值为4.9‰,矿石中石英的δ^18O值为12.4‰~16.3‰,位于热泉型石英的δ^18O值变化区间(12.2‰~23.6‰)。矿石中黄铁矿内流体包裹体的δD值为-116.2‰。其δ^O H2O值为-5.7‰,接近美国黄石公园酸性热泉的δD值和δ^18O值。含矿硅质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7.947~18.951,^207Pb/^204Pb比值为15.606~15.711,^208Pb/^204Pb比值为36.466~38.496。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蓑衣坡硅质岩型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属裂谷处于拉张裂陷阶段发生的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3.
在等效源向下延拓方法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提出加入观测平面以下空间实测数据作为约束的等效源约束向下延拓法,用于二维位场数据向下延拓.与传统的向下延拓方法和等效源法延拓相比,等效源约束向下延拓法抗噪声性强,能延拓出由于延拓深度过大而衰减至难以探测的高频信号,使延拓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理论重力模型数据的延拓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延...  相似文献   
994.
涟邵煤田已有多个矿区或井田进行过深部勘查,在对这几个勘查区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田深部勘查的特征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落家冲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蚀变花岗岩-白钨矿阶段(Ⅰ)、云英岩-白钨矿-锡石阶段(Ⅱ)、石英脉-白钨矿阶段(Ⅲ)和石英脉-硫化物阶段(Ⅳ)。本文选取第Ⅰ阶段的锆石和锡石开展了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对四个成矿阶段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的研究。获得的锡石U-Pb反等时线年龄(433.0±11Ma)与蚀变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30.7±2.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80℃、260-320℃、200-320℃和180-220℃之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则表现为由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陡降,第Ⅱ阶段到第Ⅳ阶段总体变化不大的特点(平均值分别为16.9%、3.9%、4.8%和3.7%NaCleqv)。成岩成矿定年结果、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特征,结合锆石εHf(t)=-7.6--5.0、tDM2=1565-1711Ma,和石英矿物的δ18OH_(2)O值从第Ⅰ阶段(3.97‰-5.34‰)到第Ⅳ阶段(-4.99‰--5.10‰)逐渐降低的特点,以及区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落家冲钨锡矿床是加里东期起源于元古宙地壳重熔的岩浆在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后,流体的沸腾作用以及温度下降造成成矿流体中钨锡等矿质的沉淀所形成。  相似文献   
996.
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理信息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莺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总结、整合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概念,明确了地理信息共享环境是由管理环境、标准环境和技术环境所组成,提出地理信息共享环境体系框架,并对其组成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97.
虚拟现实是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的模拟仿真。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结合MultiGen Creator专业建模软件和VRP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详细探讨了创建虚拟场景和场景驱动过程中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校园虚拟现实平台。实际运行表明,生动逼真的校园虚拟现实平台浏览速度快、仿真效果逼真,它不仅是一个三维数字地图,也是一个简单的GIS系统。本文涉及的技术对其他虚拟场景仿真系统开发、VR-GIS系统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Web Services的角度,根据地理信息的特殊性,研究地理信息服务的实现方法和发布策略,实现了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999.
Geoeye-1卫星立体像对处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基于LPS的立体像对处理流程,阐述通过ERDASLPS对Geoeye-1立体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试验证明,利用少量控制点进行空三测量,其处理结果的几何精度较高并且完全可以满足1:5000及以下比例尺的各种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军事地理图集的设计与研究,明确了军事地理图集的概念和性质;提出了军事地理图集设计原则和要求.结合<军事地理图集>(交通卷)的编制,重点对交通图集总体设计、内容选择、交通线路图及3维交通景观图表示方法、数码打样工艺设计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践.为今后军事地理图集尤其是军事交通图集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