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漠河盆地上侏罗统沉积特征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侏罗世漠河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构造类型和成因机制。详细的沉积学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漠河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属于前陆盆地的陆相磨拉石部分。晚侏罗世漠河盆地的物源来自南北两个方向,具有典型前陆盆地双向物源特点:北部物源区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南部物源区是下伏板块基底,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根据沉积特征、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俄罗斯上阿穆尔盆地有关资料认为:晚侏罗世漠河盆地为漠河-上阿穆尔前陆盆地的南半部分,形成和演化受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制约;晚侏罗世二十二站期和额木尔河期是漠河盆地的主要成盆期,该时期湖泊面积广阔、暗色泥岩发育,是烃源岩的重要形成期。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识别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准面周期性的变化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基准面周期性旋回的级次不同,形成的旋回不同,旋回界面也有差异。岩心、露头对沉积相识别的分辨率最高,可进行短周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中周期基准面旋回由短周期旋回叠加而成,通过短周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可识别中周期基准面的变化;应用测井曲线标定,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长周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以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钻测井资料,通过编制构造几何学图件,运用油区构造解析原理,对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其发育演化进行系统分析。该区主要发育东西,北东-南西,北东东-南东东3个走向的断裂; 北东和北东东走向的断裂形成时间早于近东西走向的断裂。以珠江组-三亚组为界,南海北部深水区形成了基底和盖层上下两套断裂系统,主要发育持续型、中衰型和晚生型3种类型的正断层,形成了伸展、走滑和垂直3种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控制了南海北部烃源岩的演化与分布、圈闭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 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保存和成熟; 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其中在古近系和早中新统时期断裂发育密集,形成众多与断裂和背斜有关的构造圈闭。根据断裂发育和演化特征,由于持续性基底断裂的长期活动,在缓坡带和盆地中的坳中隆和凸起等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也是深水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升平油田升132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升平油田具有典型的陆相多油层储层特征,其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的葡一组,地层平均厚度约50 m,分为11个含油小层.储油层具有砂体薄、连通性差、开发效果较差等特点,可能存在有剩余油.为进一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工作.岩性、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本区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和河道间4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并在本区划分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其中A类是最好的储层流动单元,B类是次好的储层流动单元,E类是无效储层.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对比说明,前者好于后者,且有利于发现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古近系湖底扇沉积与层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古近系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和粒度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湖底扇沉积。依据岩石岩性、沉积构造、垂向组合,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内扇主要发育碎屑流(水下泥石流);中扇以颗粒流和浊流最为常见;外扇发育远源浊积岩。在三级层序中湖底扇沉积体系有两类组合形式:①退积型:即内扇→中扇→外扇,反映了一个从进积型到退积型准层序组的叠加方式,揭示了从低水位体系域到水进体系域变化趋势;②进积型:外扇→中扇→内扇,反映了一个从加积型到进积型准层序组的叠加方式,揭示了从高水位体系域到水退体系域变化趋势。湖底扇主要发育于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坡折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的综合研究,从基底构造、古地理位置、地层产状和厚度、钻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表明,该区在青山口组-嫩江组坳陷期发育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构造坡折带.由于多种类型坡折带的存在,制约着盆地充填可容空间的变化,控制了区内的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展布和非构造圈闭类型.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湖盆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可以应用坡折带理论指导本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7.
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窦磊  董清水  何玉平  金仙梅 《世界地质》2003,22(3):258-261,278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储层发育六种孔隙类型,其中以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和填隙物内孔隙为主。孔隙结构类型主要有四种,以ⅢA、ⅢB级为主。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成岩作用条件下,本区沉积相带控制着孔隙结构的平面分布特征;而在同样的沉积环境控制下,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纵向发育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早白垩世主要充填滴道组(裴德组)、城子河组(七虎林组和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和东山组。沉积相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海相等为主。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以冲积扇及(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岩分布,反映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沉积环境特点;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三江地区处于整体下沉阶段,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宁安盆地、鹤岗盆地和汤原断陷等为统一的近海拗陷盆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及东三江和完达山地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平面上构成(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湖底扇的沉积格局,并且伴随有多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主要来自虎林盆地东部及绥滨坳陷北部;东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已明显萎缩,发育局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是在大陆分解过程中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被动大陆边缘类型,典型特征是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SDR)和高纵波速度体(HVZ)。由于SDR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很容易将其与裂谷期沉积充填,特别是与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相混淆,通过地震火山地层学的研究有助于识别SDR。西南非海岸盆地A区块位于典型的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和火山岩地震相研究,并结合类比分析综合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内裂谷期主要为火山岩充填,对烃源岩有两点不利影响:①大规模发育的火山岩侵占了烃源岩沉积的可容纳空间,不利于烃源岩发育;②裂谷期大规模发育的火山岩带来的大量高温热能对烃源岩具有烘烤作用,使其在圈闭形成之前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从而失去生烃能力。因此,研究区烃源岩存在巨大风险,勘探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