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用于海洋探测的多参数拖曳荧光计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作者研制成功的拖曳荧光计系统。该系统的荧光传感器采用了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在受光器上采用了专用遮光导水暗盒及弯曲导水管,确保荧光传感器在探测体积内水体及时交换,并能有效地消除海中太阳光的影响。系统能在任一日光强度下从海表层至80m水深任一深度,走航拖曳速度在2~10kn内平稳地水平工作。该拖曳体内安装有荧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和多路传输电子线路装置。通过一根直径为14mm的电源/信号传输七蕊铠装电缆将拖曳体与手摇绞车及船上控制器、数据采集、记录显示器连接在一起,可以同时测量光学和水文参数,这些数据为0~5V模拟电压量输出。该系统进行了多次水池和海上现场实验及应用,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并且借助于荧光示踪染料完成了多处海区的水体混合扩散测量实验任务,建立了实验观测方法。本文还介绍了该系统的构造、现场测量实验数据和应用  相似文献   
522.
新疆伽师及周围构造应力场区域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利用伽师及周围58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这一地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聚类和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域地震以走滑错动为主,柯坪块体逆冲作用更为明显。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SN,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主压应力方向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乌恰-喀什地区P轴基本近SN向,但存在着由NW—SN—NE的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柯坪块体内部长期以来受较为一致的NW-SE向压应力作用;伽师震区P轴方向为NE-SW。1996年区域应力场方向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P轴方位向NE偏转,倾角增大。结果表现出不同构造环境下应力场分布格局的特征或变化  相似文献   
523.
为摸清驻马店市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查明地震构造特征,文中在分析深地震探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成像技术跨驻马店-淮滨凹陷完成了1条长约22km的浅层地震剖面,获得了驻马店-淮滨凹陷的近地表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特征。结果表明,驻马店-淮滨凹陷形成于古近纪南华北盆地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控制凹陷西边界的驻马店-息县断裂由4条E倾的正断层组成,表现为一组由西向东层层下掉的断阶带,推测为古近纪末期活动断裂;控制凹陷东边界的宿鸭湖断裂由3条W倾的正断层组成,控制着现代河流的走向,推测为新近纪中晚期活动断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驻马店-淮滨凹陷近地表构造特征和控盆断裂活动性提供了地球物理学依据,对驻马店市的防震减灾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24.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黑臭水体识别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反射率光谱指数BOI(Black and Odorous water Index)的黑臭水体识别模型基础上,结合省基础测绘数据、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等专题资料,提出了基于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的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模型,能够初步判别农村黑臭水体分布情况,为快速获取农村黑臭水体空间位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5.
对太原基准地震台记录的核爆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天然地震相比,核爆震相特征相对独特;②地震优势频率较窄,而核爆优势频率则较宽,即对于震中距相近、当量不同的核爆波形,太原台记录的时频变化特征相似;③对于震中距相近的天然地震与核爆波形,太原台记录的时频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26.
<正>15日王富贵家王富贵正在桌前拿着笔勾画自己的回村创业蓝图,本子上画着稚嫩的草稿,嘴里念念有词。王富贵:(一边碎碎念,一边思索)这里呢到时候挖鱼塘,开挖了估计得请几个帮工,现在人工费也贵了,儿子算上一个苦力好了……王东东:爸!爸!爸!(从门口声音洪亮煞有介事地跑进来)  相似文献   
527.
已有活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缘具有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表现为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断裂.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坳陷区的地壳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2004年底,在乌鲁木齐西部的天山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为78 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双程走时9~10.5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26~28 km,下地壳厚约23~25 km.双程走时5 s以上,反射层位丰富,构造形态清晰,且在剖面横向上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特征;在西山以南的区域,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向排列的逆冲背斜构造和一组自南向北逆冲的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受到滑脱带的控制;在西山和王家沟一带,为一套向北陡倾的反射层系和一组沿层间滑动的断裂;剖面北部显示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图像,沉积盆地最深处约为10~12 km.双程走时6~9 s之间,为一些延续长度较短、反射能量较弱、且无规律可寻的凌乱反射,表明这部分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反射透明”性.Moho过渡带出现的时间位于双程走时14~17 s,对应壳幔过渡带厚度约为9~10 km.本区Moho面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剖面北部其深度约为50~52 km,在靠近北天山附近,其深度约为54~55 km.在剖面中部的西山附近,上、下地壳分界面反射和Moho过渡带反射变得模糊,且浅部地层还出现隆起和褶皱,推测与准噶尔盆地和天山的挤压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28.
本文叙述了抚松县西林河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29.
板泉盆地是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右旋走滑运动产生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典型的拉分盆地,其沉积历史记录着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运动的起始时间和演化过程.文章利用地震反射勘探、钻孔探测和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方法揭示了板泉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解析了拉分盆地与走滑断裂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郯庐断裂右旋走滑的起始时间及构造意义.研究表明板泉盆地经历了前拉分弱裂陷、同拉分伸展和后拉分沉降三个演化阶段,反映了控制盆地发育的郯庐断裂带微弱活动、活动增强和活动性向盆地中央迁移的演化过程.盆地的沉积充填对盆地遭受的幕式拉分伸展作用有着明显的响应,盆地内白垩系基底之上保留了强烈拉分前因局部裂陷作用而缓慢堆积的薄层中新统泥岩,走滑拉分开始后盆地内依次充填了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地层.华北地块内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最新的构造运动以幕式右旋走滑为主,这种变形样式开始于(4.01±1.27)Ma.华北地区新生代晚期以来的最新构造变形受控于青藏高原东缘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出造山作用,六盘山构造带向东推挤和秦岭断裂带的左旋剪切作用,使得华北地块区内次级地块发生“书斜式”推挤旋转变形,这种构造变形样式自~4.01Ma扩展至...  相似文献   
530.
本研究在广东省现有入海排污口清单的基础上,将入海排污口划分为4类,研究分析了入海排污口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广东省共有入海排污口1436个,东西两翼数量多于珠三角,区域和地市差异明显.结合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排污口分布特征,针对性提出了推进入海排污口规范化设置与备案、分类推进各类排污口污染治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