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6篇 |
免费 | 387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5篇 |
大气科学 | 193篇 |
地球物理 | 261篇 |
地质学 | 915篇 |
海洋学 | 201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65篇 |
自然地理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城水峪贯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三大岩类齐全,岩浆岩类发育,岩层露头特征明显,并伴有煤、铁等矿产分布。区内主要发育NNW、NNE、SN向构造体系,从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浆岩等因素分析,本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最大的为燕山运动。在早燕山期构造运动中近EW向的主应力作用下形成了本区域古洞道向斜、鲁沿向斜、山前大断裂等构造及狐偃山六大岩浆岩体,后期受应力转变造成本区域X型剪节理发育及构造扭曲等现象。形成了本区域现代地质构造及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22.
滑体剩余下滑力计算在滑坡治理削挡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削坡和挡坡是治理滑坡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依据什么来设计削挡方案才能达到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呢?本文以广西资源县城大塘湾滑坡治理削挡方案设计为例,介绍了在滑面力学参数C、Φ值和滑体稳定安全系数k值确定后,依据滑体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设计削挡方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严谨的理论基础,计算简单,易于掌握,简便直观,定量,定位具体明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把削挡工程与客观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3.
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对淇河流域近16年间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共占流域总面积的90%以上。近16年间淇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扩张明显。②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54.27 t/(hm2·a),2015年减少到32.09 t/(hm2·a);强度侵蚀、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由9.03%、12.19%和25.96%分别减少到7.17%、6.36%和4.21%,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由24.31%、16.96%和11.57%增加到41.89%、27.71%和12.68%;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植被恢复,对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效果。③ 水源供给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5年达到峰值(1.79亿m3)。相邻两期水源供给量增减变化不一,2000-2005年水源供给量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其水源供给的量值也呈增加趋势,水源供给能力整体增强;而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水源供给能力随之减弱,其中,2010-2015年水源供给减少的较小;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造成水源供给量降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是山地生态脆弱性响应的重要指标,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增强山区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空间数据多停留在点、线、面三类二维的地表数据,对离散或连续的真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基于ArcGIS9.2版本中新开发的Extrude Between模块的拉伸封闭多边形面功能,以某校区地下87个离散钻孔数据为例,进行三维虚拟实现:首先,进行空间数据的挖掘,即对87个钻孔数据通过预处理,进行对具有特异值的各个钻孔数据层空间内插,生成具有深度属性的各层等高线,最终生成模拟各地层上表面形态的TIN;然后,虚拟实现真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及体视化,达到对地下实体空间进行逼真模拟,反映该校区地形、地貌、地层分布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5.
系统介绍了管理学家斯塔的相对重要性理论,并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对如何运用该理论举出例子。通过该理论的运用,可以把气象行政管理中各层次的因子寻找出来,并确定出各因子所占的比重。运用该理论对实现气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依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思路,提出一种场地震害预测的方法。依此方法,给出山东地区50a超越概率为10%的震害预测略图 相似文献
28.
29.
石河子绿洲空气湿度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石河子绿洲3个地面站(炮台、石河子和莫索湾)41a(1964~2004年)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发现随着石河子垦区绿洲面积的扩大以及新疆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石河子绿洲也有其比较独特的区域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1)41a来温度、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空气湿度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2)石河子绿洲的温度、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季的温度变幅最大,冬季最小。这与新疆大部分地区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有所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季节差异不明显。(3)以莫索湾站代表绿洲边缘,石河子站代表绿洲区,其降水、温度和空气湿度变化有明显差异,显示了比较明显的绿洲“冷岛”和“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3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点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当前慈溪市国土资源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举。推进慈溪市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优化要素支撑,要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定位目标,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工作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优化规划空间,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