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67篇 |
地质学 | 182篇 |
海洋学 | 25篇 |
天文学 | 23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3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团结奋进,开创新局面左林,黄玉俊(广西防城港市气象局535700)防城港市气象局是1995年1月l日才正式接管了测报管理工作的。管区内的三区一县既有国家基准站,基本站,又有三次站和航危报站,地面测报任分相当繁重.而我们又面临着管理经验不足和人员欠缺的... 相似文献
192.
重庆荣昌诱发地震区精细速度结构及2010年M_L5.1地震序列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荣昌地区的精细一维速度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9月10日重庆荣昌M_L5.1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地震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震中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更加清晰。多数地震集中在主要断层附近并呈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2km附近,与主要储藏层及注水井深度吻合,初步认为该地震序列为注水活动所诱发的构造地震活动。文中获得的精准的速度结构及地震空间分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震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注水诱发地震的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各种成果资料,与地质、地震资料相结合,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壳及岩石圈中下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根据WDM-89地球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所计算的高阶窗卫星重力异常,不仅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岩石圈的构造特征,且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4.
为研究克拉美丽气田滴西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集层的流体演化过程,对储集层裂缝中的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自生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O2主要来自深部热液流体,CO2来源具有深部热液、烃类流体混合改造的特征。在压力梯度与浮力驱使下,富含SO2等挥发分的含硅热液沿断层向上及两侧运移,分别形成具拱张-高温特征以及具隐爆-低温特征的石英脉。伴随深部流体由酸性向弱碱性的演化、压力的降低、CO2含量和盐度降低、温度变化,在收缩缝中沉淀出早期方解石。在岩体顶部长期暴露出地表地质背景下,当大气淡水与偏碱性盆地流体相遇时,在风化缝中形成保留渗流环境特征的方解石胶结物。埋藏期构造作用形成构造裂缝,烃类的充注-漏失使孔隙流体再次由酸性变为碱性,并在溶蚀孔缝中沉淀出晚期亮晶方解石。晚期热液作用的叠加形成磷灰石、方解石及黄铁矿矿物组合。石英、方解石等的充填作用使裂缝由开启变为闭合,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5.
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北界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高原的界线主要是依据埃达克岩的分布确定的.现已知道,高原最北部的中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分布在辽西-冀北-内蒙古南部一带.该区可靠的埃达克岩仅发育在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的早期(如132±5Ma的安家营子花岗岩).现有资料表明,大致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埃达克岩分布于其南,其北为非埃达克岩分布区,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北界大体沿赤峰-开原一带分布,代表的是侏罗纪时期的高原边界.辽西义县组地层位于高原范围内,众所周知,义县组第2段(124~127 Ma)是热河生物群集中发育的阶段,说明当时的气候温湿、植物繁茂、水草丰盛、地势低洼、湖沼发育,不大可能为动植物贫瘠的高寒山区.义县组火山岩的研究表明,早白垩世(135~120 Ma)的义县组主要由玄武岩和赞岐岩(高镁安山岩)组成,并非埃达克岩.因此,至少在127Ma左右,在热河生物群分布的地区,已经不存在高原了,高原的界线南移了,可能移到热河生物群发育区之南的宣化-滦平-锦州一线,其南仍然处于高原环境.高原抬升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同时代沉积物的缺少,或有一些沉积盆地发育,但是厚度很薄.在中-晚侏罗世时,高原上的沉积盆地很少,且缺失上白垩统地层,总体上反映高原处于抬升状态.高原北缘和西北缘早白垩世冰筏和冰川泥石流沉积的出现,暗示高原的北缘可能具有相当的高度,可能类似现今的喜马拉雅山.该区中生代构造特征表明,该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构造特点有着巨大的差异:侏罗纪,尤其是晚侏罗世末期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而早白垩世中期以后演变为以伸展构造为特征,古地理古环境明显改变.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岩形成的时限大致限定了高原的起始和消亡时间.据最近几年发表的资料,埃达克岩的时代大体限定在170~120 Ma之间,表明中国东部高原在170Ma之前开始出现,大约在晚侏罗世达到顶峰,在早白垩世中期(120Ma)以后消失.辽西-冀北的构造、地层和火山岩资料表明,侏罗纪时期本区属于挤压构造环境,高原处于抬升状态;至早白垩世(大体从127Ma左右开始)转变为伸展构造背景,含有丰富热河生物群的阜新-义县-朝阳-丰宁一带已经沉陷,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垮塌可能先从北缘开始,至120Ma左右,高原才整体垮塌. 相似文献
196.
液压劈裂作为一种新型的隧道静态破碎技术,克服了传统静态破碎在隧道施工中由于膨胀剂受地下水的影响而导致膨胀力小,破碎效果不佳的缺陷,在地下工程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文章通过液压劈裂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结合隧道静态开挖施工流程及工艺,分析了岩石的劈裂过程,给出了周围岩石在受劈裂机加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基于空孔效应和断裂... 相似文献
197.
南疆西部一次强降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喀什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lO月8—9日发生在南疆西部偏北的区域性强降雨进行分析。发现:本次降水是在有利环境场下,先出现局地对流雷阵雨然后转为混合型降水,强降水是混合型降水回波中由中尺度对流发展所致,具有范围小、时间集中、中尺度雨团活跃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较好地反映了中小尺度发展的全过程;径向速度较好地反映了气流的变化及逆风区;风廓线可很好描述各层风向风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8.
魏家钨矿是近年来进行新一轮矿产远景调查时,在南岭成矿带北缘发现的又一大型钨矿。本文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的空间展布受矿区内基底构造、岩性、祥林铺背斜、祥林铺花岗斑岩体以及铜山岭花岗闪长岩体往北东侵入的隐伏岩体控制。由于岩浆的二次侵位,形成二次成矿。矿床成因为斑岩-矽卡岩型钨矿床。同时指出了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远景及今后工作方向,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9.
从宁夏地震监测台网实际出发,以地震监测数据采集交换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的监测工作流程和模式为基础,利用物联网这一目前较为先进的网络架构设计手段,综合运用中间件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决策为一体的地震监测及应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