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丽  刘小鹏 《干旱区地理》2008,31(1):129-134
选取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利用状态-压力-响应(P-S-R)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1997-2004)对银川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趋势分析,认为:银川市生态安全指数从1997年的0.472增加至2004年的0.666,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安全因子造成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及生态安全水平仍处于中度安全水平,最后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银川市生态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宁  何丽烨  梁苏洁  郭军 《地理学报》2020,75(3):485-496
本文使用1981—2015年京津冀地区逐日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季冷空气过程的低频环流特征,以及西伯利亚高压(SH)的低频变化特征及其对京津冀冷空气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冬季京津冀气温和SH都存在10~30 d显著低频周期,且二者的低频分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超前滞后相关。京津冀冷空气过程主要发生在低频气温从零位相到谷值的下降阶段,以及低频SH从峰值到零位相的下降阶段。随着京津冀气温和SH的10~30 d低频变化,亚洲近地面层和中层大气环流均表现出一个从西北向东南传播的低频变化周期。影响京津冀地区的低温异常最早出现在喀拉海附近并在亚洲高纬地区维持和积累,产生持续冷却作用;同时中层相应区域维持的强气旋性环流异常表明有持续的大气辐合,中层辐合下沉与近地面持续冷却作用配合形成近地面异常高压。异常高压伴随异常低温南下过程中与中层加强的东亚大槽配合,使京津冀地区处于整层北风异常中,易形成冷空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世界大型主题乐园的区位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是不可移动的。但主题乐园属于人造景区受资本和市场共同驱动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布局配置的。因此,主题乐园业区位分析可以从区域经济条件和区域自然条件两大方面来考察,而经济条件又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衡量。需求指向可以从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购买力)和消费规模(购买总量)来测度;而供给指向则是以经济密度、企业经营环境和城市人口数量(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来评价;对于大型主题乐园而言,在众多自然条件中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我们分别构建了大型主题乐园的经济区位指数和自然区位指数,并通过加权后得出区位吸引指数。从区位吸引指数的数值和结构可以评价各国大型主题乐园布局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发展潜力和潜在威胁,并结合世界各大区大型主题乐园的发展现状和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寻找出大型主题乐园区位布局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兴蒙造山带中段锡林浩特跃进地区出露一套石炭纪侵入岩,具有类似岛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这套侵入岩形成时代为310~330 Ma,属于石炭纪中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跃进侵入岩属于钠质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范围为0.86~1.17,大多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系列;样品均具有较高的Mg#值,范围为47.5~55.8;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跃进侵入岩具有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稀土总量较低(3.62×10-6~172.33×10-6,平均值为118.33×10-6),具有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La/Yb)N大于1,范围为2.48~9.44,重稀土分馏较弱,(Gd/Yb)N范围为1.19~1.96,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值0.70~1.04).跃进侵入岩均具有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176Hf/177Hf范围为0.282 651~0.282 870,εHf(t)均为正值,范围为+2.0~+9.9,地壳存留模式年龄TDMC范围为829~1 536 Ma,集中于900~1 200 Ma;(87Sr/86Sr)i范围为0.703 7~0.704 8,(143Nd/144Nd)i范围为0.512 320~0.512 401,εNd(t)均为正值(+2.1~+3.6),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2较集中,为新元古代(793~918 Ma).跃进侵入岩是在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的背景下,由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新生基性下地壳物质,在俯冲流体及岛弧基性岩浆的共同作用下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石炭纪中晚期兴蒙造山带中段仍然存在板块俯冲,古亚洲洋并未关闭.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硫及其酸雨(雾)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酸雨,二氧化硫危害人体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对科研成果,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医学气象研究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栅格的点云数据的边界探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  李嘉  郑德华 《测绘工程》2013,22(3):69-73
分析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数据特征,得到一种将三维点云数据转换为深度图像形式后提取边界的方法。通过原始点云数据扫描线分组分行使点云数据实现X,Y方向数据的规格化,以Z方向代表深度,将规则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图像形式。采用图像边界提取方法——Canny算子来提取边缘信息,并将其转换到三维空间中显示出来。实验表明,基于栅格的点云数据的边界探测方法能快速实现三维点云边界的提取与显示,可应用在基于边界特征的点云配准、点云的角点检测、点云的三维建模等后续处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81~2010年夏季5~10月逐日的(10°S~50°N,40°E~160°E)范围内向外长波辐射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资料和850 hPa层纬向风速资料(简称U850)作经验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重新计算北半球夏季大气低频振荡BSISO(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指数,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及其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在北半球夏季印度洋—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两种明显的低频信号,一种是BSISO1,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倾斜状,从热带印度洋向东北方向传播,振荡周期约为45 d;另一种是BSISO2,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倾斜状,从西北太平洋向西北方向传播,振荡周期约为20 d。(2)BSISO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来影响华北夏季降水过程。在500 hPa层,BSISO信号会造成华北地区东部副热带高压位置南北移动和强度发生变化来影响华北夏季降水;在850 hPa层,BSISO信号会通过伴随的气旋性或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影响向华北的水汽输送来影响华北夏季降水。(3)虽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信号在全年都存在,但其变化在冬半年尤其冬季振幅最大,在夏季最小。BSISO信号变化在夏半年尤其夏季振幅最大。因此,利用热带大气低频信号开展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冬半年可以重点考虑MJO的影响,夏半年重点考虑BSISO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北农牧交错带冬季降雪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冀  何丽烨  张雪梅 《地理学报》2015,70(9):1363-1374
基于华北农牧交错带冬季227个台站(1961-2012年)逐日降雪资料,采用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冬季降雪的时空特征以及与环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冬降雪高值中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在冬春之交时,降雪高值区移至华北南部。1960s和1970s为不同等级降雪的偏多时段,降雪的高值中心由内蒙西部(1960s)东移至河北、山西大部(1970s)。2000s以来大雪在山西、河北的北部地区最为显著,其次是呼伦贝尔地区。降雪频次的变化上可以发现,各区的大雪频次均呈减少趋势,其中Ⅵ区减少的趋势最为显著。在降雪偏少的时段(1980s、1990s)水汽输送较弱,呈西北—东南向;而在其他年代水汽输送较强,近10年水汽输送呈东南—西北向。在年代际上降雪总量与气温、AO指数呈反相关,而中等以上降雪量与气温和AO指数在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等高海拔地区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土高原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及生命财产安全。利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识别潜在的活动滑坡,并对其进行形变监测,有利于预防和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这里以西宁市为研究区,采用83景升轨和87景降轨Sentinel-1A雷达影像,利用小基线集(SBAS)时间序列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地表形变速率以及时序形变量,共探测到74处显著形变区;结合地貌和光学影像特征,确定其中35处为活动黄土滑坡。通过对活动滑坡的时间序列形变分析,内在(工程岩组、断层)和外在(降雨)条件的共同作用,是激活不稳定边坡或加速边坡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