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河北雄县地热田钻井地温测量及地温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区22口井的实测井温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雄县地区地温场分析,对雄县地热田地温场的特点取得了以下认识:雄县地热田的盖层以传导热传递方式为主,热储层中源于供暖期热水生产和回灌引起的地下水受迫对流的影响,以对流热传递为主,不同静井时间的重复测温结果显示,静井时间的长短和井内流体的运移方式(抽水或回灌)控制了井内温度的分布及井内温度的动态变化:静井时间增加则测得的温度在中性点上下呈反向变化,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测温曲线存在明显不同,雄县热田第四系底部的温度为32.8 ℃~48 ℃,容城凸起为28 ℃~35 ℃,雄县热田第三系底部温度为64.5 ℃~81.3 ℃,容城凸起为45 ℃~60 ℃。雄县地热田盖层内的地温梯度为43.9~72.2 ℃/km之间,平均为51 ℃/km,容城凸起的井地温梯度为31.4~41.1 ℃/km,平均为37.1 ℃/km。雄县地热田内盖层导热流值变化为80.61~113.86 mW/m2 的范围。  相似文献   
9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世纪50~60年代,在李四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创立了最早的地热研究与开发机构,地热事业进入早期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地热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缓慢,进入"低谷"时期。如今,由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化石燃料耗竭和环  相似文献   
9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  相似文献   
94.
岩石圈流变性对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粘弹性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岩石圈流变性对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影响. 模拟研究发现,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盆、缘岩石圈强度对比相关,盆地岩石圈强度相对外缘岩石圈强度越弱,盆地沉降量越大,且在拉张结束与热沉降之间出现较大的基底抬升、热流持续高值;无论是初始岩石圈力学厚度、泊松比,还是下伏流体软流圈的负密度差,都是影响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的因素;同时,拉张前断层的存在也是影响盆地基底形态的重要因素,其存在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基底落差,还会加深盆地中心的沉降.  相似文献   
95.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与铁、铝、锰等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沉积物中的砷含量变动在8.8—18.1μg·g~(-1)之间,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与铝、铁、锰等元素的水合氧化物相结合。本文主要是讨论渤海湾沉积物中的砷与铝、锰、铁等元素间的关系。 为了解沉积物中水合氧化物对砷的关系,除分析沉积物中铁、锰、钛和有机物外,同时也分析了Tamm溶液可提取的铁、铝、锰和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几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是个半封闭型海湾。周围河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大部分在湾內沉积,成为湾內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铁、锰、铝和有机物,对许多微量金属的河口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1981年8月,我们采集了渤海湾及其周围几条河流的表层底质样品(共54份),进行铁、锰、砷和有机物测定;并通过化学沥滤,分离、测定沉积物中水合氧  相似文献   
97.
同位素记录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α多道能谱仪对1992年5月采用自南黄的5个箱式岩芯中的^210Pb放射性活度进行测定;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测定表层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Ca,Sr,Fe,Ti和Cu。结果表明,^210Pb含量随岩芯深度垂直分布、沉速速率及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具有地区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8.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全新世沉积物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定冲绳海槽080、082两岩芯中放射性同位素和化学元素的垂种布,基于^230Th/^232Th放射性活度比值,确定了末次冰期和全新世之间确切地层年代。测得资料表明,在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期间沉积物中元素丰度有很大的变化,反映了冲绳海槽在不同历史时期沉积环境的变迁和物质来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
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的基本原理和进展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胡圣标 《地学前缘》1995,2(4):171-180
沉积盆地动态热体制研究可以分别在盆地和岩石圈两种尺度上进行,其目的是盆地热历史的重建或恢复。在盆地尺度下,热历史是通过地层中古温标(直接或间接的)反演而获得的;在岩石圈尺度下,则是通过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正演而获得的。古温标的动力学模型和盆地数学模型是正、反演过程的基础。本文综述了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三种主要古地温计的动力学模型和不同类型盆地成因模型的发展概况,勾画了盆地热历史重建正、反演方法程序的基本框架,并就几个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最后介绍了新近开发出的油气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00.
福建漳州低温断裂带地热系统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地热到量资料,建立了漳州地热系统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解释了自然状态下漳州地热系统可能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覆盖面积约60×40km~2,囊括了与盆地中央地热异常有关的各水文地质单元;模型深度≥8km,模拟了大气降水的受迫对流及其在地壳深部花岗岩中引起的热量和质量迁移.用浅部井温、深部热储温度以及地表自然热损失作为拟合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漳州地热系统的渗透率结构,并且表明,漳州地热系统由一个受迫对流腔组成,热量由深循环的大气降水从热源基底层中汲取,并汇集于一个由断裂交汇产生的高渗透率菱形管道中上升,在浅部沿断裂再分配而形成带状的漳州地热异常区.驱动漳州地热系统的背景热流≤80mW/m~2,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严重地干扰了区域地表热流分布,使得大面积补给区出现低热流( ≤40mW/m~2),而在排泄区内,由于浅层冷水的直接补给而出现高、低热流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