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450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对采自藏北可可西时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目的是通过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重建古湖泊系统的演化。两个层次油页岩抽提沥青的GC-MS和GC-IRMS分析表明,剖面下部的油页岩和泥质岩富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沉积环境是一个水体分层的咸水古湖泊系统。色谱-质谱分析中检出的短链正构烷烃来自于水生生物,而以奇数碳C29为主峰且奇偶优势明显的长链(C23-C31)正烷烃是C3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的。植烷和姥鲛烷被解释为来自生活在透光带上部的藻类和蓝细菌,β胡萝卜烷可能与栖居于透光带下部的喜盐性古细菌及光合细菌有关,藿烷和莫烷代表生活在氧跃面或缺氧底层水中的甲烷菌和化学自养细菌群落。作者发现上部层位油页岩比下部油页岩明显富集^13C,干酪根δ^13C高达-17.76‰,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1.97‰,主峰nC23的δ^13C值可达-15.01‰。经对比证实,这种罕见的^13C 异常是C4型植被或绿藻Botryococcus突然繁盛引起的,这预示着中新世末青藏高原隆升可能达到临界高度,古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转型和更新。  相似文献   
182.
东河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塔中“东河砂岩”储层的11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的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和物性参数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资料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合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3.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发现湖相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这些叠层石形态以穹隆状最为常见,局部地区甚至形成叠层石藻丘礁,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纹层构造和显微结构与现代海洋叠层石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十分相似.根据对采集的叠层石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与藻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质灰岩以及少量白云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藻团块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为低Sr/Ba、高Fe/Mn的特点,判断这些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在低盐度湖泊环境,建造叠层石的蓝绿藻生长在滨浅湖地带.它们的δ18O值变化于-6.63‰~-7.63‰之间,接近一般湖相淡水灰岩的范围内,指示入湖水量增加、湖水向淡化方向发展.湖泊中蓝绿藻类繁盛和叠层石的出现指示高湖面湖泛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中新世时期曾出现过气候异常湿润期,这为判别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沉积标识.  相似文献   
184.
利用GPS RTK方法测定建筑物墙角点坐标时,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很难获得点位的固定解。介绍了一种基于GPS-RTK测定建筑物垂直墙角点坐标的新方法,即垂直外伸法。通过实地采样,借助建立的计算公式,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改化及比较,证明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度可以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5.
在利用附合导线法对GPS网中已知点的可靠性进行检核时,本文对如何合理地、客观地确定限差,以达到有效检核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检核限差标准。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成功地剔除了含有粗差的已知点。  相似文献   
186.
根据1∶5万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2套混杂岩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原二叠系曲嘎组进行了拆解。研究认为:①原曲嘎组可以解体为3套地层,分别是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志留系紫曲浦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纳登尔组和石炭系—二叠系曲嘎群,新建曲嘎群与原曲嘎组没有直接对应或者级别关系;②紫曲浦群以变质碳酸盐岩为主,下部紫曲电站组为紫红色、灰色大理岩与结晶灰岩组合,属中—晚奥陶世,上部紫曲石组以紫红色大理岩为特征,暂归志留纪;③纳登尔组由一套灰色千枚状板岩和钙质片岩组成,上部结晶灰岩增多,时代为泥盆纪,可归属马攸木群;④曲嘎群可划分为3个组:岗珠淌组,以灰色、灰绿色板岩、粉砂岩为主,向上砂岩和灰岩增多,属于石炭纪—早二叠世(乌拉尔世)早期;仲巴组,以肉红色灰质晶粒白云岩及杂色生物屑云质灰岩为特点,分为2个岩性段,属于早—中二叠世(乌拉尔世—瓜德鲁普世早中期);卡扎勒组以深灰色钙质板岩为主或夹结晶灰岩和砂岩或互层,属于中—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乐平世);⑤仲巴地区曲嘎组的拆解在仲巴微地体西部和老仲巴以东的应用有待证实,其在岩性上与相邻地体同期地层有较大差别,但在生物群组成方面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7.
浅谈地球坐标系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球坐标参考系统和国际地球参考系及参考框架;阐述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指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可按精度划分为国家级连续运行基准站、GPSA、B级网、天文大地网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的空间探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极区磁场的演化和太阳子午流的反演一直受到投影效应的影响,同时太阳爆发中的电流片急需原位探测。因此,脱离黄道面的极轨探测和抵近太阳的“触摸”探测成为当前国际太阳物理领域急需发展的空间项目。鉴于极轨和抵近轨道的实施困难,低成本和高效的轨道部署方案是任务顺利执行的关键。提出一种新颖的利用特殊小行星入轨的方案。根据小行星数据库的资料,分别统计和分析了目前已发现的高倾角以及近日点靠近太阳的小行星的轨道参数,并提出了搭载小行星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大大减少卫星入轨时间并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与小行星探测相结合。如果项目得以实施,将是人类在利用小行星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9.
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湖泊发育普遍.对该时期形成的湖相白云岩特征的研究对于了解当时及此后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利用XRD、SEM及薄片观察方法对沱沱河地区两个剖面的白云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石有序度、晶形及白云石中碳酸钙摩尔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野外宏观岩层组合特征对白云岩的成因作出了判断,进而联系同一时期高原内部以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运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剖面所代表地区沉积时的环境变化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0.
西藏双湖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分为三段,其沉积相分别为雪山组一段为前三角洲亚相,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组合,三段为冲积扇相。古水流复平方向分布样式指示雪山期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南边;砂岩碎屑组分表明雪山组的母源区岩性十分多样;三角图解定量分析显示物源区基本上属于再旋回造山带,而且以石英再旋回为主,表明其物源来自于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