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774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通过总结广西矿产资源分布现状和规律,在对广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区域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组5个,成矿系列19个、成矿亚系列25个,矿床式229个;按照成矿能力强弱(成矿地质条件优劣及成矿系列组合多少)、成矿信息多少(已知矿床、物、化、遥感信息),找矿潜力大小为依据,在8个Ⅲ级成矿带基础上,划分出Ⅳ级成矿亚带22个,其中A级11个,B级7个,C级4个;Ⅴ级成矿区82个,其中A级55个;B级19个;C级8个,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储量远景可观,找矿潜力很大,为今后勘查部署提供依据,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12.
伊晓东  吴学伟 《测绘工程》2007,16(4):10-13,17
近景摄影测量中,摄影方式、点的布设及数据的解析处理方法,对提高点的精度非常重要,而L-估计的理论是消除或减弱观测值粗差影响的有效方法,结合船闸变形的实践,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条件下,L-估计在提高影像数据解算质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13.
井翠  郝龙  张婧  邓夏  於文辉 《地学前缘》2021,28(1):402-410
将钻井实测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与现今构造分区、青藏高原各块体的向东运动速度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宏观压力背景可能受燕山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超压区主要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与川南低陡构造带的主体部位。燕山—喜山期,华蓥山断裂带东侧发生强烈挤压,形成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开阔向斜相间分布。现今的青藏高原各块体向东运动也可能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系数宏观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钻井勘探证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后,地层中有机质先生成原油,在异常地温梯度作用下,裂解为天然气。所以,烃类裂解导致流体膨胀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异常压力的第二个因素。同时,地层压力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地区地层压力异常可能是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反映。在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异常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地层压力异常抽象为水平作用力与垂向作用力,采用反映横向作用与垂向作用的地震泊松比参数作为地层压力预测的基础参数,从而建立起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实际资料预测与后期钻井验证证明,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适合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经多年试验与改进,该方法已在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到2019年,长宁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达130亿方,广义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助推长宁页岩气田成为我国第一页岩气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14.
孟加拉国某新建燃煤电厂项目所处场地属于海相沉积地层,桩基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为了解决孟加拉国新的施工工况带来的新的施工问题,按照中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并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钻孔沉渣和桩侧泥皮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了Ⅰ类桩的标准。通过后压浆技术在本项目的成功应用,总结出现场操作控制措施,为“一带一路”国家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15.
冰川跃动是多种冰川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近年来与冰川跃动相关的冰崩、冰川垮塌、冰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使其成为国际国内冰川学研究的热点。依据对现有文献的统计发现,全球总计约有1 850条跃动冰川,主要分布于环北极地区和亚洲高山区,其中我国西部约有跃动冰川146条。跃动冰川可通过其特殊的表面形态标志,跃动前后冰川末端位置、表面高程和运动速度的变化,以及跃动产生的地貌学和沉积学特征来进行鉴别。跃动冰川的特殊运动模式主要由其内部和底床特性决定,包括冰内/冰下的热力学、水力学与形变等参数及变化过程等。现有大多数跃动冰川研究是基于各类遥感技术,主要着眼于跃动冰川表面变化,并据其对冰川跃动的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由于遥感方法精度有限且受天气、地形条件等的制约,同时无法获取冰内/冰下关键参数,因此野外现场观测在这些参数获取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限于冰内/冰下参数野外观测数据的缺乏,目前对冰川跃动机理的认识仍局限于早期提出的水力学和热力学两种机制,无法解释同一区域具备不同跃动机制的冰川共存,以及部分冰川跃动从冰川下部发起等问题。同时,在气候变化对跃动冰川的影响研究以及冰川跃动的模拟和预测等方面还有较大欠缺,需要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16.
准噶尔盆地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作用显著。本文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盆地西部多期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现今的盆地结构是造山带与盆地的相互作用下多期成盆演化与构造叠加演变的结果。根据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与空间展布特征,将该区构造地层层序划分为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6个构造地层层序。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为车排子、中拐凸起和玛湖、沙湾、四棵树凹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二叠世为伸展构造环境,形成玛湖、沙湾及四棵树3个沉降、沉积中心,盆地西部重要烃源岩形成。中二叠世形成坳陷型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由山前向盆地内迁移。中二叠世末构造运动导致了西部山前沉积地层反转与隆升剥蚀,断裂向盆地逆冲。晚二叠世—三叠纪大型坳陷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在沙湾凹陷,受车排子凸起北翼断裂控制,地层向北、西超覆沉积,相继将中拐凸起、玛湖凹陷及山前断裂带埋藏。三叠纪末的构造运动在乌-夏和车排子地区形成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构造带。前侏罗纪,造山带与盆地表现出不同方式、不同强度构造耦合作用。侏罗纪—白垩纪,西准噶尔的构造活动弱,湖盆地不断扩张,沉积地层不断向造山带方向超覆;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最后向南迁移演化。新生代,北天山山前强烈拗陷,盆地整体南北向掀斜,形成新近纪前陆盆地。盆地的多期翘倾掀斜作用与后期沉积地层向造山带的超覆沉积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聚集,被后期埋藏的冲断带成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717.
元素分析在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埋藏、成岩等过程,是否仍然保存了原始古海水的地球化学信息这一长期争论和未解决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的ΣREE值、Y/Ho值、Er/Nd值、Mn/Sr值,以及δEu和REE与δCe的相关性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成岩蚀变较弱,较好地保存了该时期古海水的原始信息。这为进一步多角度多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18.
玉什喀腊岩体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交界的板块缝合带中,岩石类型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它们侵入于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中。根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角闪辉长岩的年龄为(364±1)Ma,代表了该岩体的形成年龄。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4.3~11.5,加权平均值为(9.0±1.2),显示其原岩来源于地幔物质,其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为529~827 Ma(平均值为(629±95)Ma),指示其原岩为寒武-早寒武基底。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断玉什喀腊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陆缘环境,在西准噶尔西北部地区,于晚泥盆世发育岛弧岩浆作用,洋陆俯冲事件己基本结束,指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不早于364 Ma。  相似文献   
719.
陈圣波  谢明辉  路鹏  张莹  于亚凤 《地球科学》2015,40(8):1353-1358
人类大规模地进行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土壤发生变化, 并引起矿山环境发生变化, 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有利于该地区矿山环境的改进.在野外实测光谱的基础上, 对江西德兴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潜力进行分析, 并结合Hyperion高光谱数据, 通过光谱吸收指数法反演铁离子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结果显示, 在德兴矿区一号坝、二号坝、四号坝和铜矿的土壤有益成分相对较低.铁、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为有林地, 说明该区域土壤质量较好; 一号、二号、四号尾矿库、废石场及选矿厂等地区, 由于矿山的开采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 土地耕种存在一定的难度, 应采取相应的工程、生物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良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720.
为丰富和深入理解渤海海域大油田的形成特征,以QHD32-6大油田为例,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了研究区生烃史、断裂活动史、馆陶组砂体特征,最后系统全面论述了"网毯式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QHD32-6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渤中深洼沙三段烃源岩和沙三与沙一二段混源岩,西次洼的沙三和沙一二段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源岩的成藏过程不同。2馆陶组砂体不仅是油气的侧向运移通道,也是油气临时存储的场所。"网毯式油气成藏"加之"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促使QHD32-6大油田的形成。3新近系优势运移路径控制了大油田形成的最终位置。QHD32-6构造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生成油气的主要聚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