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其中Berriasella和Blanfordiceras菊石的出现使最高海相层位上延至提塘阶顶部或贝利阿斯阶,而圆笠虫(Orbitolina)、似异卷虫(Heterohelix)出现可能反映有海相白垩纪地层的存在,在晚三叠世肖茶卡组中发现有Epigondolella牙形石动物群,这是我国晚三叠世最高位牙形石带又一产地,首次在双湖比隆组油页岩剖面顶部发现产Harploceras sp.菊石化石的层位,时代属早上托阿尔斯(Toarcian)。解决了这一特殊沉积地层单位长期争论的时代归属问题,并指出它与早侏罗世海侵高峰期全球缺氧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将青藏高原北部祖尔肯乌拉山一带,广泛分布的一套近水平熔岩被状产出的、同位素年龄为古近纪始新世中晚期的中酸性熔岩(岩性主要为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玄粗岩夹火山角砾岩),新建为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指定了正层型和副层型剖面,并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中下部350m厚沉积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古地磁学和粘土矿物学分析,揭示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31.30~30.35Ma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气候条件总体上寒冷干旱,可能是受渐新世最早期全球变冷变干气候事件的影响。其中,31.05~30.75 Ma期间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构造活动强烈;31.30~31.05和30.75~30.35 Ma期间气候寒冷干旱,构造活动相对较弱。而且,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记录的频谱分析显示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表明可可西里地区早渐新世气候变化既受构造作用控制,也受地球轨道周期性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04.
赵兵  伊海生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49-755
详细描述了北羌塘乌兰乌拉湖地区白垩纪地层剖面,将区内白垩系划分为错居日组和桑恰山组。沉积相分析表明,乌兰乌拉湖地区错居日组主要为冲积扇至河流相沉积,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而桑恰山组为湖泊、湖三角洲至河流相沉积。初步认为错居日组为早日垩世地层,桑恰山组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地层。  相似文献   
105.
有机质在MVT铅锌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VT铅锌矿床与有机质密切相关。本以有机质生成世代为序,讨论了有机质低、中、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MVT铅锌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腐殖酸在矿床形成的早期阶段配合、吸附Pb、Zn等金属离子,起到促进成矿源层形成的作用。油田卤水可能成为铅锌多金属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和成矿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形成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一种很重要的潜在成矿流体。甲烷在矿床形成晚期充当还原剂。  相似文献   
106.
对采自藏北可可西时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目的是通过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重建古湖泊系统的演化。两个层次油页岩抽提沥青的GC-MS和GC-IRMS分析表明,剖面下部的油页岩和泥质岩富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沉积环境是一个水体分层的咸水古湖泊系统。色谱-质谱分析中检出的短链正构烷烃来自于水生生物,而以奇数碳C29为主峰且奇偶优势明显的长链(C23-C31)正烷烃是C3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的。植烷和姥鲛烷被解释为来自生活在透光带上部的藻类和蓝细菌,β胡萝卜烷可能与栖居于透光带下部的喜盐性古细菌及光合细菌有关,藿烷和莫烷代表生活在氧跃面或缺氧底层水中的甲烷菌和化学自养细菌群落。作者发现上部层位油页岩比下部油页岩明显富集^13C,干酪根δ^13C高达-17.76‰,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1.97‰,主峰nC23的δ^13C值可达-15.01‰。经对比证实,这种罕见的^13C 异常是C4型植被或绿藻Botryococcus突然繁盛引起的,这预示着中新世末青藏高原隆升可能达到临界高度,古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转型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7.
东河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塔中“东河砂岩”储层的11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的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和物性参数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资料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合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发现湖相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这些叠层石形态以穹隆状最为常见,局部地区甚至形成叠层石藻丘礁,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纹层构造和显微结构与现代海洋叠层石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十分相似.根据对采集的叠层石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与藻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质灰岩以及少量白云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藻团块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为低Sr/Ba、高Fe/Mn的特点,判断这些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在低盐度湖泊环境,建造叠层石的蓝绿藻生长在滨浅湖地带.它们的δ18O值变化于-6.63‰~-7.63‰之间,接近一般湖相淡水灰岩的范围内,指示入湖水量增加、湖水向淡化方向发展.湖泊中蓝绿藻类繁盛和叠层石的出现指示高湖面湖泛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中新世时期曾出现过气候异常湿润期,这为判别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沉积标识.  相似文献   
109.
利用GPS RTK方法测定建筑物墙角点坐标时,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很难获得点位的固定解。介绍了一种基于GPS-RTK测定建筑物垂直墙角点坐标的新方法,即垂直外伸法。通过实地采样,借助建立的计算公式,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改化及比较,证明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度可以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0.
在利用附合导线法对GPS网中已知点的可靠性进行检核时,本文对如何合理地、客观地确定限差,以达到有效检核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检核限差标准。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成功地剔除了含有粗差的已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