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925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位于武当地块内部的大量的板状为基性侵入体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800Ma左右发生的扬子古大陆裂解的重要依据。然而作者在武当地块北缘与西南部所做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与武当地块顺层伸展滑脱构造主滑脱面之顺层韧性一韧性变形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是被褶皱了的岩席群。最新获得的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407Ma,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碱性岩浆的侵位,作者认为,这套基性岩群代表了泥盆纪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上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并因此导致南秦岭上部地壳的伸展减薄。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孔钻探施工概况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螺杆马达-液动锤-长半合管取心钻进技术、偏心扩孔取心技术、防冲蚀取心钻头技术、大斜度定向钻进技术、活动套管技术、新型钻井液体系和新型深孔取心钻机等。  相似文献   
63.
微地震监测数据海量,给数据的长距离实时无线传输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且还占用很多磁盘空间。笔者首先采用自适应阈值的STA/LTA算法,选取合适的特征函数,从海量的监测数据中自动快速准确地识别微地震有效信号;然后准确确定有效信号的起止时间,完整地截取有效信号的波形数据,去除大量冗余数据,使得数据减少为原来的20%以下;最后再采用STEIM2算法对截取后的有效信号进行压缩,使监测数据的压缩比达到10∶1。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去除冗余数据和无损压缩,大幅减少微地震监测数据的传输量,使得最终的数据仅为原数据的10%,从而减少了微地震监测数据的长距离无线实时传输困难,同时也减少数据存储所需要的磁盘空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4.
湖南省锰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沉积型锰矿是最重要的类型,主要沉积成锰期集中在早南华世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晚二叠世孤峰期.通过对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三个主要成锰期所成锰矿床,矿石组分类似,组成矿石的锰矿物主要为锰的碳酸盐,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镁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等.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及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标准化参数与配分模式显示,各成矿期含锰地层与锰矿石之间无显著差异,暗示了它们是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为正常沉积与热水沉积的复合.一方面,各成矿期岩、矿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高,表现为正常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另一方面,在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上,呈现出水平或重稀土相对富集的左倾配分曲线,Ce的负异常,又是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呈现出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δCe异常特征,指示了成锰作用处于波动的缺氧还原/氧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5.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沉积环境和沉积框架下系统地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研究区长81砂岩储层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认为研究区长81储层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B期的早期;在不同成岩期次的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骨架颗粒的几何特征、压实过程中颗粒的错位现象、胶结作用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控制着储层孔隙演化,进而控制着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基于上述研究,以砂体胶结物类型与孔隙演化特征标定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并划分出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高岭石+伊利石胶结残余孔-溶蚀相、绿泥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弱溶蚀相、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5个成岩相组合单元。室内实验对成岩相单元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储层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演化的吻合性,有效地表征了成岩作用演化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相内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储层沉积特征背景上,开展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图像孔隙、X线衍射、油水相渗等测试实验,并结合试油及试采数据资料验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岩相类型具有建设性与破坏性双重作用,具体表现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的差异上。室内实验对成岩相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试油、试采数据吻合性,指出依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并评价该类储层有利空间。长8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粒间孔发育,为优势储集带;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孔隙被破坏,损失严重,储集性较差。  相似文献   
67.
利用小波分析函数多尺度逼近方法,将剪切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阻尼和刚度用尺度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将时变参数的辨识问题转化为由已知的正交尺度函数和系统的输入输出来估计线性组合中的时不变系数问题,用最小二乘法对剪切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有效的辨识.此方法无需事先假定系统参数的时变规律,在有噪声情况下可以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减小识别方程的不适定性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勉略缝合带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现今一些重要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并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作者认为,它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被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它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因此,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相似文献   
69.
任玉 《陕西气象》2012,(4):48-50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6年来的现状分析,在节目内容的改进与充实上,提出了通过联合地方防灾减灾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借助名人专家的知名效应,利用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重大社会活动、重点工程、重要节点、农事关键期等策划节目内容及表现形式。对高天气敏感行业的需求进行细分来充实节目内容。在气象频道的运营上,提出加大黄金时段的播出频次,探讨了频道有效落地推广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依托气象办节目,跳出气象办气象,多部门联合办地方气象影视节目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