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质学   8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华力西旋回后全球构造阶段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力西旋回后,全球构造格局曾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晚三叠世—侏罗纪初;第二次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第三次是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据此,将华力西旋回后的构造历史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三个构造旋回。尼欧克姆期(Neocom)(K_1~1)后,阿普第期(Apt.)(K_1~2)前的构造运动标志着中国东部燕山造山的结束和中国西部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的开始,代表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大别山腹地的花岗岩、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实地观察,并利用钾-氩,氩-氩和铷-锶等不同方法所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明大别山区于133—117Ma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在这一构造岩浆热事件中,伴随着深度可达下地壳或更深层的多层次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表明当时大别山区仍处于强烈的深层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之下。经这一构造热事件产生的具角闪岩相的变质岩、混合岩及代表深层次的构造变形,现已出露地表,证明由大别群所组成的地块,绝不是长期边受剥蚀的隆起陆块或地盾,大别山现今的面貌,是近100Ma以来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延用至今的地质作用深度测算方法,即重力/密度法,是基于“地下岩石处于静水压力状态”(Hein,1978)和“地下某一深处的垂直压力等于上覆岩石柱的总重量”(ДИHHИК,1937)两个理论假设。下面刊登的是“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专家 必言(北京,2000.2)。到会专家对上述假设和汕算方法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浅部地壳直到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地下的压力是极不均匀的,所以对地壳中的地质作  相似文献   
54.
冀北张家口组和义县组火山岩锆石 U-Pb定年结果表明 ,张家口组的时代为 1 3 5~ 1 3 0 Ma,义县组的时代为 1 2 9~ 1 2 0 Ma,均属早白垩世。揭示出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火山活动的时代均具由西向东变新的特征 ,即滦平盆地火山活动始于 1 3 5Ma,承德盆地骆驼山一带始于 1 3 0 Ma,辽西始于 1 2 8Ma。根据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的对比表明 ,组成中国东部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兴安岭群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早—中期 ,组成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建德群和石帽山群及其相当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因此热河生物群和建德…  相似文献   
55.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地区大地构造的奥秘:阿尔金山是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的一部分;阿尔金断裂确是一条大型转换断层;木孜塔格-玛沁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均是华力西缝合带;松潘甘孜三叠系沉积盆地是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浊积岩盆地;冈底斯带曾经历了重要的印支造山运动;不存在从古生代延续到三叠纪的大洋盆地,即不存在所谓古特提斯或永久特提斯;古生代时期,在青藏高原地区亦不存在具古生物、古地理分隔意义的大洋盆地,当时,包括中朝、扬子、塔里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均位于古亚洲洋主洋盆———中亚-蒙古带之南,属冈瓦纳大陆结构复杂的北部边缘;雅鲁藏布江和班公湖-怒江带是特提斯洋中的孪生姊妹,它们均是从三叠纪起就发展成大洋裂谷带的;以雅鲁藏布江带为主洋盆带的特提斯洋,从三叠纪晚期开始消减,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3个阶段脉动式板块汇聚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东部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上,中国东部划分的主要构造单元有: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吉黑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南华准地台),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南海地台等。近年来,从野外调查入手,结合最新资料分析,我们对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上述划分方案有一些新的考虑,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关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纪舜 《地质论评》1996,42(4):290-294
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在各学科深入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质背景的全局,进行高层次综合研究;板块构造范例的惊人成功,在客观上产生了某种负面效应;以天地合一的地球动力观,探索新的科学思路,更科学、更准确地解释中国大地构造,为大地构造学理论的新飞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8.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纪舜 《地球学报》1984,6(2):31-44
<正> J.Fromaget将印度支那的晚三叠世褶皱称为“印度支那褶皱”(Indosinides)。黄汲清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把中生代初期的造山运动称为印度支那运动(简称印支运动),提出印支旋回的术语。他认为:“印支运动不仅在印度支那和华南有其重要意义,在亚洲其它部分亦然。但由于这个运动被较晚的、压倒一切的燕山运动所隐蔽,要研究出它的性质和分布范围,尚需多年的努力。” 现在,实践已经充分证实了黄汲清的科学预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印支运动的广泛存在及其重要意义已逐步被中、外地质学家所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59.
桐柏——大别山主要构造热事件及40Ar/39Ar地质定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桐柏——大别山是一条复合造山带。在其演化过程中曾经历了扬子旋回(1000Ma-761Ma)和加里东旋回(470Ma-401Ma)两个板块构造旋回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之后又经历了早、中华力西(357Ma-314Ma)的平移走滑和晚华力西(286Ma-261Ma)、印支期(224Ma-185Ma)、燕山期(130Ma-111Ma)逆掩或逆冲推覆的陆-陆叠覆造山作用。印支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是在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下形成的。燕山期的造山不仅具显著的深层次构造岩浆作用特点,而且还伴随快速的隆升作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9Ma;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年龄141.7±1.4Ma,确定这些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和早白垩世初.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元古代中、晚期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较早期的磨沟峡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较晚期的冷水沟和黑沟岩体,由超基性-基性岩和偏碱性花岗岩组成,具非造山双模式岩浆岩组合特征.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为高K-钙碱性岩浆岩,具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古中国地台裂解的产物,燕山期正长闪长岩则代表秦岭多旋回造山最终完成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