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峡谷水道是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主要储集层,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储集岩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好.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期水道主要物源供给及水道形成的母岩区性质、古风化程度等研究甚少.对中央峡谷西段水道的砂泥岩进行了岩石薄片与重矿物成分观察统计、岩石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崖城、陵水区重矿物分别为磁铁矿、白钛矿、锆石、电气石与白钛矿、石榴石、电气石、锆石的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泥岩较砂岩SiO2含量低,Fe2O3、MgO、K2O、稀土含量偏高,与其含有高粘土矿物有关.砂、泥岩Al2O3/TiO2、K2O/Al2O3、K2O/Na2O比值说明物源区富石英、贫钾长石,分别为石英质沉积与中性火成岩源区;砂岩较泥岩具有较高SiO2/Al2O3比值、低ICV、CIA、CIW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低-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是稳定构造环境再循环沉积而成,泥岩的形成环境较砂岩动荡.   相似文献   
12.
乐东A区中新统黄流组是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高温超高压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发育重力流水道-海底扇沉积的细、中、粗粒砂岩,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多期次、多类型碳酸盐胶结.研究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期次、成因机理及其与流体活动的关系,对于储层评价预测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表现为早、中、晚三期方解石与早、晚两期白...  相似文献   
13.
位于黔北-渝南铝土矿带上的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富集区。该区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与上石炭统黄龙组或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间的侵蚀面上,即中二叠统梁山组。矿石中碎屑锆石十分发育,借助二次离子探针(Cameca IMS 1280),对选自不同矿床的4件锆石样品进行了U 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U Pb年龄变化范围较大(303.1~2 962.5 Ma),但绝大部分位于锆石U Pb年龄谐和线上,可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为433~591 Ma,740~1 000 Ma,1 031~1 442 Ma,1 700~1 800 Ma和2 300~2 400 Ma,显示铝土矿物源复杂,其中433~591 Ma,740~1 000 Ma和1 031~1 442 Ma分别对应志留纪-震旦纪、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和中元古代待建纪,暗示铝土矿成矿近源物质主要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初始远源物质主要为新元古界和中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及中元古代Gvenville造山运动有关。研究获得4件锆石样品U Pb年龄最小值为303.1 Ma,可能是黔桂运动导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区域地壳隆升、遭受剥蚀及区域岩浆活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乐东区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应用铸体薄片、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对碳酸盐胶结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斜坡带往凹陷中心,碳酸盐含量由18.0%降至5.0%;其δ13C值分布在-4.78‰~+1.03‰,δ18O值分布在-10.99‰~-6.34‰,Z值分布在111.27~123.59,古海水温度分布在11.36~32.02℃,古盐度分布在3.24%~6.91%;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主要与碳酸盐岩或高钙质砂岩母岩的溶解再沉淀有关,其受控于水介质温度、成岩温度与盐度,由斜坡带往凹陷中心,水介质温度降低、盐度增高,胶结变弱.低含量的早期(铁)方解石与高温热流体溶解高含量早期(铁)方解产生的低或高含量的晚期(铁)白云石区均可发育中渗“甜点”储层.   相似文献   
15.
尤丽  招湛杰  代龙  吴仕玖  李才  徐守立 《地球科学》2019,44(8):2654-2664
中新统黄流-梅山组重力流、高温超压储层是南海北部莺-琼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勘探层系,发育粉、细、中、粗砂岩与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通过研究高温超压储层特征,确定有利储层形成机制,为重点领域评价提供地质依据.结果表明,由东方到乐东区到乐东-陵水凹陷、由凹陷斜坡区到凹陷中心,由于地温梯度与异常超压形成时间、强度的变化,进入各成岩期深度加深,储层孔隙度纵向减小幅度不大,明显不同于斜坡区常压储层.沉积环境控制的储集岩粒度、泥质杂基与高温超压、热流体控制的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有利储层,以往凹陷方向发育早期超压保护的海底扇区为有利,凹陷斜坡区热流体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发育中渗“甜点”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