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墨江金矿床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岩石富集∑Fe和As 、Sb、Bi、Ga等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而相对贫AI2O3;稀土元素以总量(∑REE)低,负铈异常为特征,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128-14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引言2003年(平成15年)9月26日,以北海道十胜近海为震源,发生了十胜近海地震(MJMA8·0)。该地震刚刚发生后,距离震源区以北约100km的北海道东部(道东)内陆的火山前缘地区,地震活动便开始活跃(杉田·横田,2005;高橋·笠原,2004)。一般认为,大地震后在震源区之外的地震活跃现象,是主震断层活动引起静态应力变化和地震波的到达而引起动应力变化所引发的(Broadskyet al,2000;Prottiet al,1995)。国土地理院全国GPS连续观测网(以下称GEONET)已查明了导致2003年十胜近海地震的断层运动所波及到的北海道全域的地壳运动(地形变)情况(Ozawaet a…  相似文献   
43.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化及对7~9月副高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7-9月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在近44年来冬、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都呈增强趋势,具有南北半球气流交换越来越激烈之事实;(2)5月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7-9月环流影响关系最好,与副高脊线位置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3)2005年诊断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44.
矽卡岩型金矿床是近二十年国际上新的一类矽卡岩型矿床,鸡笼山是鄂东南地区大型矽卡岩型金床之一,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密切相关,前人对该矿床及外围花岗闪长斑岩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对鸡山和白果树2个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形成时代。LA-ICP-MS锆石U-Pb测年果表明鸡笼山和白果树岩体的分别形成于(151.6±0.7)Ma和(142.4±0.7)Ma,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鄂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鸡笼山和白果树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具有中等富集硅、铝、碱的特征,类似于丰山洞铜钼矿床的含矿岩体。它们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Y、N Ti,并富集轻稀土元素及无负Eu异常的特征。研究表明,鸡笼山含矿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同化混染了不同比例下地壳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和年代的资料,显示鸡笼山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形成是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鄂东南地区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下岩浆活动-成岩事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哈尔郭勒玄武岩位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尔郭勒玄武岩可以分为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其中碱性玄武岩的∑LREE=63.8×10-6~175.36×10-6,∑HREE=14.46×10-6~28.56×10-6,∑LREE/∑HREE=4.41~6.14,(La/Yb)N=4.14~6.71,(Ce/Yb)N=3.31~5.12,δEu=1.03~1.17,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亚碱性玄武岩的∑LREE=11.07×10-6~29.95×10-6,∑HREE=12.56×10-6~25.41×10-6,∑LREE/∑HREE=0.88~1.54,(La/Yb)N=0.29~0.74,(Ce/Yb)N=0.37~0.77,δEu=1.02~1.22,具有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表明哈尔郭勒玄武岩是OIB与N-MORB的共生组合。布青山地区哈尔郭勒玄武岩中的OIB形成于洋脊附近的海山或洋岛环境,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地幔;N-MORB形成于洋脊环境,起源于亏损地幔。哈尔郭勒玄武岩为布青山地区晚古生代存在洋盆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46.
鸡笼山金矿是长江中下游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金矿床,其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研究较少。围岩为三叠纪大冶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决定了该矿床发育丰富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金云母等。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阶段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MPA)。结果表明石榴石属于钙铝-钙铁系列,辉石为透辉石,以钙铁榴石-透辉石共生的富金矽卡岩组合是在较高氧逸度和较低酸度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铜金矿的成矿专属性。伴随着流体的演化,矽卡岩与矿体在时空和成因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结合矿区内发育有斑岩型矿体,暗示鸡笼山金矿床可能具有统一的斑岩-矽卡岩型成矿系统,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7.
陕西略阳煎茶岭镍矿床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镍矿是一个与镁质超基性岩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镍矿床。矿床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北侧超基性岩体内,矿石中交代状、浸染状、网脉状结构发育,显示热液改造成因矿床的典型结构、构造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与典型的镁铁质岩浆硫化物矿床不同,镍矿床在成矿过程中虽继承了超基性岩中的成矿物质,但受到花岗斑岩强烈改造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改造型。花岗斑岩和钠长斑岩中锆石U-Pb测年表明,花岗斑岩U-Pb年龄为859±26 Ma,钠长斑岩U-Pb年龄为844±26 Ma,认为煎茶岭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期,非前人所认为的海西期或印支期,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全省土地开发利用现状,阐述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与重点,以及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9.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的标志性矿物之一,其结构和成分特征被广泛用来示踪早期成矿流体性质的变化,但其生长过程与金属元素富集过程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西端鄂东矿集区内的铜山口铜钼钨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开展了显微结构和电子探针主量元素、LA-ICP-MS微量元素点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铜山口矿床中的石榴子石端元成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普遍含有一定量的W,特别是在钙铁榴石端元比例高的石榴子石中(可达3898×10-6),且W与Mo、As、Sn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Ti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指示W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进入石榴子石晶格。石榴子石可包裹结构简单的白钨矿或被具复杂结构的白钨矿交代,指示石榴子石记录了白钨矿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体性质(氧逸度和W含量等)的变化。铜山口矿床中钙铁榴石的大量结晶,导致成矿早期W的大量分散,不利于高品位和大规模钨矿的形成,仅在这些钙铁榴石遭受强烈的退化蚀变时,释放的W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矿石的品位,这可能是氧化性矽卡岩型钨矿通常比还原性矽卡岩型钨矿品位低、规模小的重要原因。石榴子石的成分特征(如W、Sn等元素含量和W/Sn、W/Mo和W/As等比值)可以作为判断矽卡岩的氧化还原性和钨矿床的品位及规模的依据,并具有成为W、Mo和Sn等矿床的找矿勘查指示矿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转变了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意识到了各类资源的紧张与短缺.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铜矿的需求是巨大的,更是持续增长的,对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持续增长是一对矛盾.铜资源供应的有效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支撑.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铜资源的供应保障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