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7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篇 |
大气科学 | 91篇 |
地球物理 | 143篇 |
地质学 | 449篇 |
海洋学 | 113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5篇 |
自然地理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芯以及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世晚期岩相古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世晚期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类沉积相和10类沉积亚相。利用钻井中氯盐含量对始新世晚期柴西地区古咸水湖的分布范围、咸化程度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对咸水湖亚相进行了定量表达,对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勘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2.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白云岩,厚度大、生储盖条件优越使其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而YL6井在中寒武统膏盐岩之下钻揭了一套巨厚大理岩,这对于早寒武世玛东构造带是否为正常沉积的台盆相碳酸盐岩提出了质疑。通过岩心、岩屑薄片、扫描电镜资料明确了塘古坳陷YL6井巨厚大理岩的岩石学特征,根据大理岩变质特征、特征变质矿物的分布以及海绵骨针的发现,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进一步明确了YL6井大理岩的母岩时代及变质成因。研究表明:(1)YL6井大理岩表现为过渡变质特征,大理岩中的特征变质矿物和酸性热液相关矿物证明其为晚期酸性热液活动的变质产物,并非区域变质基底;(2)大理岩中古生物化石以及地震、沉积背景资料表明玛东地区广泛分布正常沉积的下寒武统白云岩,局部因断裂沟通热源导致变质;(3)玛东构造带寒武系盐下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寻找盐下原生构造油气藏以及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83.
付广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3,(6):858-869
高精度重力观测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重力观测仪器的发展现状与分类,然后从重力观测网规模、重力数据处理流程、重力观测结果解释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地震重力观测研究面对的挑战,力争为后续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84.
中生代是中国东部沉积盆地形成与发育的关键期,不整合空间结构响应了中生代构造运动的类型、变形特点。本文以黄骅坳陷中生界内幕不整合为研究对象,解剖不整合接触层位、结构样式和空间分布,明确古构造格局,探讨盆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中生界内幕发育3套二级不整合面,中-下侏罗统与前侏罗系以平行不整合为主,下白垩统与前白垩系单斜不整合分布广泛,构造调节带发育褶皱不整合和断褶不整合,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在凸起构造带发育单斜、断褶和褶皱不整合,凹陷区见平行不整合;侏罗系沉积前古构造为宽缓的褶皱构造,白垩系沉积前北区为剥蚀区,南区为陆相沉降区,古近系沉积前中-北区为陆相沉降区,南区为剥蚀区,形成反转盆地构造;黄骅坳陷中生代为3期沉降、3期抬升,构造调节带为盆地沉降反转的关键界限,区域构造体制的转变为不整合结构及构造变形差异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不整合空间结构属性客观地纪录了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古构造格局与发育过程,为构造运动在盆内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85.
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温湿度观测记录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2001年1月-2002年4月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温,湿度观测值和极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观测仪器系统偏差和观测取值时间差异的影响,日平均气温Ⅱ型自动站比常规站低0.2摄氏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高+2%,同时温,湿度极值Ⅱ型自动站与常规站偏差存在非线性变化,月最低气温极值差值在最低气温高于8摄氏度时呈正值变化,低于8摄氏度时呈负值变化,月最高气温极值差值大多呈负值变化,夏季比其它季节明显,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在最小相对湿度<35%时正负值变化不稳定,最小相对湿度≥35%时为正值。 相似文献
986.
987.
飞机观测是云中粒子相态、分布和转化特征的重要探测技术。我国云降水物理飞机观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飞机平台、机载测量技术、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认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现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区具有更高的过冷水含量,凇附增长起重要作用,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在层云区,当云厚度较小时,过冷水含量很少,冰雪晶的凝华、聚并增长起主导作用,并不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当云厚度较大时,过冷水含量较为丰富,凝华、聚并和凇附增长起主导作用,基本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我国北方冬季降雪过程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凝华-聚并机制,只有在水汽非常充足、云较厚的情况下,凇附增长过程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虽然在人工影响天气播撒效应、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验证、卫星及雷达遥感数据检验、对流云结构观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88.
稳态地震变形是指由地震引起的、超长时间尺度内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累加,通过对稳态地震变形的研究,可以研究大地震导致的地球总体震后形变场,有利于分析周边地区对该地震的极限响应.本文首先利用球形地球地震位错理论,计算了日本MW9.0地震在日本列岛和中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结果表明,日本MW9.0地震在日本本岛引起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可达到8 m,大体上是同震水平位移的两倍;在中国东北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值超过0.8 m,在华北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5 m左右,是同震水平位移的30~40倍.接着,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15条主要断裂带的几何与滑动构造模型,然后利用球形地球位错理论计算了日本MW9.0地震在上述断裂带上引起的同震与稳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强震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上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均不超过1 kPa;稳态库仑应力变化显著超过同震结果,但除了依兰—伊通断裂带北段和嫩江断裂带南段的一部分以外,其他断裂带上的稳态库仑应力变化均未超过10 ... 相似文献
989.
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基于沧州地区的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结合地面沉降状况、影响因素及受灾影响,利用模糊目标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性评价。首先,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可量化指标构建了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地面沉降危险性、易损性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模糊评判法构建RH和RV,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GIS分析,将沧州分为高中低三级地面沉降风险区。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为沧州市区,中风险区主要为县城中心区,低风险区主要为远郊地区。 相似文献
990.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其中线性方程组求解耗时可占总计算时间的70%以上,因此,高效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是重要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0位置记录;然后,针对DDA的子矩阵技术,将块雅可比迭代法 (BJ)、预处理的块共轭梯度法 (PCG,包括Jacobi-PCG、SSOR-PCG) 引入DDA方法,重点研究了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的关键运算;最后,通过两个洞室开挖算例,分析了各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在DDA中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与迭代法相比,直解法无法满足大规模工程计算需要;BJ迭代法与块超松弛迭代法(BSOR)的效率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如PCG迭代法。因此,建议采用PCG迭代法求解DDA线性方程组,特别是SSOR-PCG值得推广;如果开展并行计算研究,Jacobi-PCG是较好的选择,当刚度矩阵惯性优势明显时,BJ迭代法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