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2005年会泽5.3级地震与小江断裂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江断裂带历史强震资料、近期中小地震活动资料、地震波参数、会泽5.3级地震破裂方向及其序列参数显著异常等,研究了小江断裂带强震活动规律、中强地震丛集活动与断裂构造活动关系、会泽地震后小江断裂及周围地区应力场状态,结果得出:①会泽周围M≥5.0地震丛集活动达10次左右后,小江断裂及周围地区将发生M≥6.7地震;②会泽地震发生后,其附近3级以上中小地震活动空间展布方向与小江断裂北东向深部隐伏次级断裂的方向一致;③会泽地震发生后,其附近中小地震波参数规一化环境剪应力‰值与本次地震序列参数b值异常显著;④会泽地震余震震源较深,90%可测定深度的余震震源深度在16~30km范围内,比震前震源区周围的地震深。  相似文献   
962.
针对现有拖曳式海洋磁力测量通常只能获取地磁总场信息,不能获得地磁矢量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拖曳式海洋地磁三分量测量系统设计方案。测量系统通过INS/GNSS组合导航进行定位定姿,搭载的三分量磁力仪与惯导通过高精度定位板刚性固定,经过数学平台的坐标变换,进而将拖体任意姿态下的海洋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归算到地理坐标系下。此外,对拖体进行了水动力分析,提高姿态稳定性的同时减小了阻力。经过海上试验和数据处理,系统获得的三分量数据在平差前的重复线内符合精度分别为东向6.8 nT、北向4.1 nT、地向8.0 nT,交叉点内符合精度分别为东向19.1 nT、北向19.5 nT、地向15.4 nT。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海洋矢量磁力测量提供良好的测量平台,为后续的海洋磁力测量提供实践经验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63.
以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基础,并以新的思路,把震源应力降参数引入预测公式,得出了新的地震动加速度预测方程:lg(rap^qr)= Ca+1/6lgMo+5/6lg△σ,与传统的衰减关系不同,表明地震动加速度不仅与震源强度Mo有关,还与震源应力背景有关。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Io。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诱发地震动加速度、烈度与震级关系,并且从理论上讨论了水库诱发地震烈度与构造地震烈度的差异性以及力学原因,给出了水库诱发地震与震源参数间的几个统计关系:M=1.05Io-2.45;lgαo=-2.1+1/4M+5/6lg△σ;M=-3.6+1.2Io-3.33lg△σ;lgα=0.3Io-3.0;震源破裂长度-震级关系:lgL=1/2M-1.87。这些关系式对了解水库诱发地震的破裂过程及灾害预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4.
张绍民  刘丰收  毕晓东 《岩土力学》2007,28(11):2480-2484
利用国内外常用的RMR(Rock Mass Ruting)和Q工程岩体分类体系,对小浪底工程中的地下工程进行了岩体的分类研究,并根据分类结果提出了地下工程的支护措施,估计了岩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分类结果是合适的,依据分类结果制定的支护方案是合适的。运行结果表明工程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65.
马氏珠母贝DNA快速一步法(ROSE)提取及ISSR-PCR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OSE)提取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ISSR扩增。结果表明:ROSE法提取DNA比常用的SDS法简易,快捷,无污染物产生,节省费用99%,DNA提取效率相当。ROSE法和常用的SDS法提取的DNA分别用于ISSR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效果。因此,ROSE法提取DNA是一种适合于海洋贝类大规模提取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6.
前处理步骤与方法对风成红粘土粒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堆积为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记录,其粒度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影响,但是,现在各个实验室的前处理方法还不一致,这就为粒度数据分析和古气候古环境解释带来了困难。在黄土高原从北到南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红粘土剖面,对每个剖面从下向上取10块样品总计得到30块样品,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包括化学分离石英的方法)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行颗粒测量。结果表明,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可以使同一个样品粒度参数发生几倍甚至于二十几倍的变化。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风尘堆积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正文中方法C)。化学分离的纯石英的粒度分布比本文推荐的方法处理同一个样品的粒度结果偏粗,表明在提纯石英的过程中较细的不稳定矿物已经被剔除。  相似文献   
967.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湛江、北海和汕尾三地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野生群体10种同工酶21个的位点的生化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8个位点(Alp-1, Alp-2, G6pdh-1, Me-1, Me-2, Sdh-1, α-Est-5, β-Est-2)具有多态性.湛江、北海、汕尾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381,0.286,0.381,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 097, 0.5 407和 0.6 893.群体内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在 0.0 140 ~ 0.0 389 范围内,北海和湛江群体间,湛江和汕尾群体间以及北海和汕尾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9 838,0.9 861 和 0.9 630; 聚类分析表明湛江和汕尾群体遗传距离极小,而与北海群体分歧稍明显.上述的结果表明,翡翠贻贝 3 个群体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依然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968.
综合利用山东沿海长期验潮站和短期验潮站获取的逐时观测潮位资料,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的调和分析方法得到山东沿海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根据调和常数计算沿岸海域潮汐特征值,分析山东沿海潮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沿海潮汐类型以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为主;山东沿海平均潮差在0.35~3.06 m范围内,平均大潮差、平均小潮差、最大可能潮差与平均潮差变化基本一致;在山东沿海的黄河口及莱州湾附近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潮高日不等现象;涨、落潮历时日不等存在区域性分布;平均高潮间隙在1.7~11.7 h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69.
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卫星高度计数据,对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以16年内中尺度涡个数上的生消为判据,发现中尺度涡在除赤道外的全球大洋中生消频繁,但在海盆内区并没有明显的生成占优区或消亡占优区;而在中纬度近岸的狭窄东边界内中尺度涡生成居多,在另一侧近岸的狭窄西边界中尺度涡消亡居多。同时,我们以一阶斜压模态所对应的特征深度作为两层结构的内界面深度,并假定涡动能平均分配于正压模态和一阶斜压模态,计算得到了包含涡动能和涡有效重力位能的中尺度涡能量年平均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发现虽然海盆西边界是涡场能量耗散大于能量生成的区域,但强耗散过程实际上在海盆西侧内区的强流及其回流区均有发生。另外,中尺度涡生消个数差值的分布与中尺度涡能量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的分布表明,虽然海盆东边界近岸区域内中尺度涡的生成居多,但该区域中尺度涡的能量偏弱,因此该区并非涡场能量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970.
野外沿山西清徐地裂缝的展布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范围、活动特征,分析成因类型,确定建筑物避让距离。勘察区范围内地裂缝的展布大部分地段局限于交城断裂带东侧200 m之内,方山村、西梁泉、东梁泉村在200 m之外仍有地裂缝分布,其地裂带影响宽度为244 m。清徐地裂缝有两种成因类型,即构造地裂和非构造地裂。构造地裂为清徐西边山一带主要的地裂缝类型,受交城断裂带的控制,分布于交城断裂带及其附近,具有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非构造地裂位于六合村和大峪村,六合村地裂缝主要是由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而产生,大峪村地裂缝是由于采煤引起的采空区地裂,非构造裂缝呈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小的特点。分析认为,清徐一带建筑物避让交城断裂带的距离为:方山、西梁泉、东梁泉3个村乙类建筑避让带的宽度确定为280 m;其他各村乙类建筑避让距离仍为200 m,丙类建筑按规范确定的100 m避让,且不得跨越地裂缝;交城断裂下盘(西侧)避让带宽度为:西侧的乙、丙类建筑的避让距离为1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