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61.
认为微观转动不协调是产生断裂的原因。在现代有限变形力学S-R分解定理基础上提出了断裂扩展的最大转动梯准则,可直接确定断理解产生的位置和扩展方向。初步应用该准则对雁行裂纹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据模拟。  相似文献   
262.
选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陈岗村和马蹬镇东沟分别作为丹江口库区平原弃耕地和丘陵山地消落带的采样地,2015年4月16日、2015年10月16日、2016年8月16日、2016年11月16日和2017年5月16日,分别在两处采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研究新消落带各采样地土壤酸碱度(p H)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种植对土壤p 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消落带形成初期,2015年4月16日,陈岗村采样地土壤为中性土壤(p H=7.38),东沟采样地土壤为碱性土壤(p H=8.68);随着淹水年限的增加,两处采样地土壤p H都在降低,其中东沟采样地土壤p H在2015年4月16日、2016年8月16和2017年5月16日相对较高,除地形因素影响外,这可能还与主汛期长期水淹形成的厌氧还原环境有关;在两处采样地种植香根草,一个生长季后,其土壤p H发生显著改变,当采样地土壤为碱性和中性土壤时,种植香根草能显著降低土壤p H,当采样地土壤为酸性土壤时,种植香根草能提高土壤p H。香根草种植密度对土壤p H的影响在两处采样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63.
地球剖分格网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梳理近十多年来地球剖分格网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剖分建模(四边形剖分、等积剖分和立体剖分)、编码计算(层次编码运算、填充曲线编码运算和整数坐标编码运算)、质量评价(评价准则、评价因子和层次传播趋势)及典型应用(政府机构应用、商业系统应用和行业领域应用)等4个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较为详细地给出了不同格网模型的结构特点、适用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总结出地球剖分格网在理论基础完备性、格网计算高效性及格网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264.
基于空间网格的多尺度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海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地理数据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研究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空间网格为基础,选取了2004年到2014年5月之间在中国境内上传至Flickr的包含位置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Alexander分形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地理空间中的尺度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了HT-指数测量地理对象分化程度的表征指标,并用信息熵理论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尺度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与人文地理特征是有正相关性的。可以用网格作为控制尺度的工具从不同尺度来认知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65.
基于全球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温盐观测剖面计划资料,利用精细尺度参数化方案估算了太平洋上层600米区域内的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的整体分布类似,但是细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跨等密度面混合系数的加强与底部摩擦、海表面近惯性能量输入、赤道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粗糙的地形,混合在东北太平洋门多西诺断裂带附近存在明显加强。同时,在南大洋西风带区域,由于大风引起的近惯性能量输入也导致了混合的强化。 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的估算具有更好的空间覆盖率以及更高的分辨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果体现了季节性变化。由于我们给出的是网格化产品,非常适合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6.
2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1626个站位生物数据进行分析, 以近2001年~2013年在我国近海海域明确发生赤潮的生物作为赤潮引发种, 开展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1)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隶属于8门60种, 其中产毒种12种, 甲藻27种, 硅藻20种。(2)2013年共监测到上述赤潮引发种50种, 各监测站位种类数在0~25种之间, 平均密度在84~1.16×1011个/m3之间, 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密度分布大致都呈现近岸至远海递减的趋势, 但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2013年各海区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在36~42之间, 平均密度渤海>东海>南海>黄海, 多样性指数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都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4)作为高频赤潮引发种,2013年中肋骨条藻(S. costatum)主要分布在我国近岸及近海海域;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我国近岸、近远海海域都有分布;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主要分布在黄海和东海的近岸和近海海域;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分布较为广泛, 但出现的站位较少; 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只在很少区域有分布。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摸清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生物种类和分布状况, 可为赤潮的预警及其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7.
我国首次探索了"数字海洋"从科学概念到工程实体的建设实践,经过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研究总结了数字海洋原型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数字海洋应用服务系统系统架构设计,功能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实践证明,系统在数据共享、信息集成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8.
通过在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的航空测量调查,查明了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 K、238 U(226 Ra)、232 Th活度浓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 Cs和60 Co面活度均低于探测限,未发现有可分辨的其它人工放射性核素分布,亦未发现失控的放射源,发现了2个航测辐射偏高点(区),均为地质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偏高引起。  相似文献   
269.
随着我国对资源勘探开发投入不断加大,全液压车载钻机已大量投入到钻探生产中。SDC-2500型全液压车载钻机将负载敏感液压系统、PLC电控系统应用于钻机的控制执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机动性强、全液压顶驱、远程电控、多工艺适应性等特点。通过野外生产试验,验证了钻机的性能,展现出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0.
随着静止轨道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大幅度提升,静止轨道卫星的高程修正问题越来越被关注。根据新一代静止轨道卫星投影方式和成像模式的特点,针对传统的迭代搜索算法在某些特殊地面点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视向量上直接搜索地面遮挡点的算法,并结合直接搜索算法稳定性强、迭代搜索算法计算效率高的优势,设计了一套静止轨道卫星的高程修正解决方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