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巴升河岩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对碱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97.8±3.6 Ma,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岩体4个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等特征显示:巴升河岩体中碱长花岗岩具有富Si、高K、富碱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样品∑REE偏高,Eu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认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时间早于298 Ma.  相似文献   
562.
1.防御技术的现状日本的滑坡防御技术“在滑坡防御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提法并非言过其词。以前调查大面积斜面产生滑坡现象的方法非常简单,仅限于从现象来解释和分析,所以我们的防御对策也只单纯考虑降水和地下水的因果关系而着重水的处理方面。自防御法制定后,各地在执行防御对策的同时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性,制定了采用各种手段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地滑面”的成因与分布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为防御滑坡确立了一种稳定计算法,使调查方法日趋体系化,这样防御工作的内容、手段则大大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563.
板状破坏的岩体岩爆判别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探讨锦屏长探洞的各种岩爆现象。在研究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场及其联合作用对岩爆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于特深埋洞室,上覆岩层厚度将成为产生岩爆的主要原因。针对现场岩爆的实际破坏形式,提出了边壁破坏的板粱-脆性弹簧模式。研究了破坏面平行于洞室边壁情形下的岩爆机理和判别方法,较好地解释了岩爆发生过程,判别岩爆的临界应力与实际的比较吻合。此外本文还给出一些卸围压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4.
胡文亮 《地图》1993,(1):37-41
反映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般采用按行政单元制成的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表示。这种方法虽然能从宏观上显示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但很难精确表示出人口分布与某一具体地形要素的联系。当然,用手工的方法也能做到这一点,但庞大的工作量往往使人们不敢问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本文以京津唐高程带人口密度图的制作为例,介绍和探索用计算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65.
一个可供选择的界线层型剖面:吉林二道沟群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几年来实地观察研究,证实原“二道沟群”,总体上为倒转扇形向斜褶曲;轴部为二道沟灰岩,层位在上;翼部为小绥河砂页岩,层位在下;根据多门类化石综合分析和对比,认为灰岩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砂页岩则为晚志留世晚期。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槽区一个可供选择研究的志留系一泥盆系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566.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2-D coupled model,36 species and 83 reactions about NMHCs areadded.By using this model,the budgets of ozone,carbon monoxide and methane in thetroposphere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ozone transported from thestratosphere to the troposphere is about 1340 Tg/a,its producing rate in troposphere is about 1190Tg/a and the amount of ozone cleared by the dry deposition in troposphere is 1700Tg/a.Introposphere,the ozone is mainly produced at lower level in middle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Hemisphere and at upper levels in tropics.  相似文献   
567.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6~7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在5°N~15°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上空,并逐渐东伸;到了8~9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向北移动、并向东扩展,一般位于10°N~20°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中部上空,有的年份可东伸到西北太平洋东侧,强度加强;到了10~11月,季风槽迅速减弱,并成为涡旋,强对流活动区也向南移和向西收缩。同时,研究还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季风槽强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可以从南海经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东伸到西北太平洋的东侧上空;而在季风槽弱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主要位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上空,季风槽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它的季节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还表明了随着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西北太平洋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分布也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8.
Excel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是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用,开发功能强大等优点,可实现从“定型软件应用程序”到“软件构造模块”的转变,进而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这里在学习Excel VBA技术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技术在工程地震勘探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研究水域走航式浅层反射地震勘探资料的预整理过程中存在的效率问题,采用Excel VBA技术编制了“水域走航式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预整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的实际水域工程地震勘探项目当中,极大地提高了资料整理的效率,并降低了出错的概率。  相似文献   
569.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沉积亚带沉积有一套大洋红色岩层,由东往西在羊卓雍错、江孜、萨迦、萨嘎、札达一带断续出露,并与宗卓组上部地层相关。这套海相红层,根据岩性特征和浮游有孔虫可以直接进行区域对比。其时代在江孜地区为Santonian晚期—Campanian中期,包括Dicarinella asymetrica, Globotruncanita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lobotruncanita calcarata 浮游有孔虫带;在萨迦地区限于Campanian期,鉴定有Globotruncanita elevata, 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 linneiana等具时代意义的浮游有孔虫;在萨嘎—吉隆地区为Maastrichtian期,识别出Gansserina gansseri 和Abthomphalus mayaroensis 浮游有孔虫带;在札达地区为古新世早期,以Glibigerina eugubina G. fringa化石带为代表。海相红层在西藏南部由东往西其时代逐渐变新,主要沉积时代分布在Santonian晚期—古新世早期。其总体时间跨度较大,大约长达20Ma。而事件在各个地点的延续时间有限,基本在3~8 Ma之内。根据对海相红层和沉积基质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该沉积带宗卓组的顶界时代已超出白垩纪,进入了古新世。  相似文献   
570.
一种通用GML 3.0解析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ML提供了一套核心模式和一个基于对象/属性的简单语义模型,使用GML模型及其模式组件,用户可以灵活定义自己的应用模式.然而由于GML建模的这种灵活性,导致不同领域、不同用户定义的应用模式之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大大增加了GML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难度。如何解析不同用户、不同领域的GML应用模式并理解GML应用模式中元素及类型的语义,就成了基于GML空间数据语义集成共享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GML3.0中最常用的3个核心模式、GML应用模式与核心模式的关系及GML模式中元素类型间的约束关系:然后分析了GML 3.0要素的属性组成;提出了通用GML3.0解析引擎中元素语义识别方法;最后,利用JavaBeans技术,在JBuilder X环境下实现了通用GML 3.0解析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