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以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济阳坳陷深层进行构造 地层分析和构造解析,系统阐明了中、新生代各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的地质表现,确定出收缩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系统和走滑构造系统等多期构造样式;提出印支期逆冲断层系由多条显著向NE或NNE向凸出的弧形展布断裂系组成;识别出代表燕山主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界面(Tgm),确定了J3-K1时期断陷盆地的分布格局;认为印支期逆冲断裂系统是控制本区晚中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盆地发育的重要的控制性先存基底构造。在区域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盆地复杂的叠合结构和山脉 盆地的转换过程及机制。从盆地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陆内动力学过程,对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40)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和ENSO对青藏高原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1)ECMWF的雪深资料是可信的,可以用来研究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2)青藏高原的积雪异常影响到500 hPa以上的温度异常和印度洋与大陆间的气温对比,一方面使上层的南亚高压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低层大气的运动和东西向风异常,在青藏高原少雪年,东印度洋产生西风异常和一个气旋对,而在青藏高原多雪年,东印度洋产生东风异常和一个反气旋对;(3)ENSO与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关系密切.东太平洋SST正异常时,东印度洋和南海气压偏高,从而导致该区海陆经向压强梯度增强和西风异常.另外,此时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偏高,北风偏强,副热带锋面增强,同时,印度洋的SST偏高,为青藏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保障,这些都有利于青藏高原的降雪.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莹  周训  于湲  柳春晖  周海燕 《现代地质》2007,21(4):605-612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果差异很大,需要利用Na-K-Ca三角图和lg (Q/K)图判断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还要综合考虑蒸汽散失、混合等对温度的影响。天津地区8个地热井估算的热储温度在83~120 ℃之间;广州三元里井热水混合前的深部热储温度为79.3 ℃,混入的冷水比例为83%。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岩藻聚糖硫酸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的作用 ,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对卵磷脂 (PC)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 :(1)三种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均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 ,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高于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中糖醛酸含量高和硫酸酯含量低的组分 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它对 O· -2 的IC50 为 0 .0 4 4 mg/m L,对· OH的 IC50 为 0 .0 6 2 mg/m L。 (2 )岩藻聚糖硫酯具有抑制 PC过氧化的能力。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受活性氧损伤后 ,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均降低。研究表明 ,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丁字湾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重金属(Hg、Cu、Pb、Zn、Cd、Cr、As、Ni)含量的测定及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计指数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海域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主要集中在丁字湾湾口周边海域,Hg、Cd、As、Pb、Cu、Cr、Zn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08、8.38、15.31、11.49、60.96、46.42μg/g。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看出丁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未污染—轻微污染的现状,这与区内砂质沉积物广泛分布以及不活跃的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97.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合理的开发地热能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而正确认识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其成因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平顶山矿区位于构造隆起区且区内岩溶含水层广泛发育,基岩起伏产生的热折射效应及岩溶层内地下水对流共同造成该区浅表存在温度异常,沉积盖层段的地温梯度值高达45.0℃/km.本文以7口钻井测温曲线和254块样品热物性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地温场特征,并结合区域典型地层剖面,对岩溶层内流体对流对地层温度影响的开展水热耦合研究,并通过热模拟分析构造界面两侧热物性差异产生的热流侧向汇聚作用对浅表聚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地温梯度值范围在8.0~66.9℃/km之间,对应的热流值范为31.0~135.0 mW/m2,且地温场分布呈明显的分带性,构造凸起区相对于四周凹陷区地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值较高;水热耦合模拟显示,在补给区,随着冷水沿着地表出露的岩溶含水层的不断下渗,地层温度越来越低,在排泄区,补给区冷水经过深部循环加热后向上排泄,进而加热周边岩层;其次,导水断裂可以深刻改变地层温度场的分布,是地层温度下降或上升的分界线;基岩起...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需求持续增加,旅游模式不断创新,渔业产业中的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的发展迅速,但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相关研究亟待进行。文章以宁波石浦镇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IPA分析模型,对影响休闲渔业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石浦镇需要继续保持的项目主要有景观特色、渔民风情文化展示、休闲项目的消费价格,需要重点改善交通的通达性、合理的指示标志及生态环境方面。石浦可以通过升级相关基础设施、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深度挖掘渔文化等措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江西省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鄱阳湖流域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濒危越冬候鸟资源等重要责任。探究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都昌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1年1、4、7和10月对都昌保护区内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等对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与水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20种)和桡足类(11种)。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年均密度213.81 ind./L,年均生物量为1.51mg/L。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季节上,夏季或秋季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达到峰值,冬季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少;空间上南矶一般区(D4)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大,其次是撮箕湖一般区(D3),小矶山核心区(D1)和三山核心区(D2)差异较少。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结果表现为撮箕湖一般区(D3...  相似文献   
1000.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对学科架构的整体认识,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内容体系,有效的大单元教学应当注重以上价值的实现。本文基于广泛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强调学生整体架构认知的大单元教学策略:确定大单元内容、主题及核心思想,梳理教学单元的学科层次,确定下属课节的组织关系,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节小目标,梳理回顾大单元框架。本文选取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作为教学大单元,具体说明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