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网络发布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是以网络地图服务的形式被广泛应用。开源WebGIS软件应用架构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应用和发布,对应的应用架构分为数据库技术、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本文通过建立开放式框架结构,结合客户端浏览器、Ajax技术、PostgreSQL数据库以及PostGIS空间插件,尝试将客户端技术运用到GIS空间数据服务中,实现了基于Ajax技术的地图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研究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响应开展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后期加速性。中晚更新世以来和末次间冰期一冰期气候演化过程得到重建,并能够与冰芯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同时也存在MIS3阶段强烈暖湿和末次冰盛期冷湿等区域特征;新仙女木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也有明显记录。全新世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早期暖湿并经历冷事件,大暖期普遍出现高水位,后期气候向于冷化方向发展。湖泊沉积环境定量化重建也得到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沉积应在高分辨率纹层沉积和环境指标定量分析基础理论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地壳形变流动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分析了地壳形变流动监测在水库地震监测中的设计思路与布设原则,并就金沙江水电站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介绍了3类监测网布设情况,对两水库蓄水前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对大型水库建设及水库地震的综合监测起到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土坡稳定极限分析上限法中采用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即假定土坡内存在一个处处位于屈服面上的滑动体。将滑动体内部条块界面上的强度发挥系数视为优化变量,利用功能平衡方程得到了对于给定滑动面的多个安全系数,基于和声算法和潘家铮极值原理选择其中最大的安全系数作为该滑动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利用该方法对于两个典型土坡算例进行了分析,将其结果与常规极限分析上限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以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济阳坳陷深层进行构造 地层分析和构造解析,系统阐明了中、新生代各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的地质表现,确定出收缩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系统和走滑构造系统等多期构造样式;提出印支期逆冲断层系由多条显著向NE或NNE向凸出的弧形展布断裂系组成;识别出代表燕山主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界面(Tgm),确定了J3-K1时期断陷盆地的分布格局;认为印支期逆冲断裂系统是控制本区晚中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盆地发育的重要的控制性先存基底构造。在区域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盆地复杂的叠合结构和山脉 盆地的转换过程及机制。从盆地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陆内动力学过程,对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40)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和ENSO对青藏高原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1)ECMWF的雪深资料是可信的,可以用来研究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2)青藏高原的积雪异常影响到500 hPa以上的温度异常和印度洋与大陆间的气温对比,一方面使上层的南亚高压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低层大气的运动和东西向风异常,在青藏高原少雪年,东印度洋产生西风异常和一个气旋对,而在青藏高原多雪年,东印度洋产生东风异常和一个反气旋对;(3)ENSO与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关系密切.东太平洋SST正异常时,东印度洋和南海气压偏高,从而导致该区海陆经向压强梯度增强和西风异常.另外,此时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偏高,北风偏强,副热带锋面增强,同时,印度洋的SST偏高,为青藏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保障,这些都有利于青藏高原的降雪.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莹  周训  于湲  柳春晖  周海燕 《现代地质》2007,21(4):605-612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果差异很大,需要利用Na-K-Ca三角图和lg (Q/K)图判断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还要综合考虑蒸汽散失、混合等对温度的影响。天津地区8个地热井估算的热储温度在83~120 ℃之间;广州三元里井热水混合前的深部热储温度为79.3 ℃,混入的冷水比例为83%。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岩藻聚糖硫酸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及羟基自由基(· OH)的作用 ,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对卵磷脂 (PC)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 :(1)三种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均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 ,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高于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中糖醛酸含量高和硫酸酯含量低的组分 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它对 O· -2 的IC50 为 0 .0 4 4 mg/m L,对· OH的 IC50 为 0 .0 6 2 mg/m L。 (2 )岩藻聚糖硫酯具有抑制 PC过氧化的能力。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受活性氧损伤后 ,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均降低。研究表明 ,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丁字湾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重金属(Hg、Cu、Pb、Zn、Cd、Cr、As、Ni)含量的测定及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计指数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海域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主要集中在丁字湾湾口周边海域,Hg、Cd、As、Pb、Cu、Cr、Zn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08、8.38、15.31、11.49、60.96、46.42μg/g。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看出丁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未污染—轻微污染的现状,这与区内砂质沉积物广泛分布以及不活跃的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