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蒲柴河岩体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来自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本文采用激光等离子质谱对该岩体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为晚侏罗世(165Ma)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ε_(Hf)(165Ma)范围为-5.02~5.43,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范围为965~1622Ma,暗示原始母岩浆为两种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另外,Hf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中-新元古代时(965~1304Ma)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于晓飞  孙丰月  侯增谦  陈静  钱烨 《岩石学报》2012,28(12):4151-4160
对塔什库尔干斯如依迭尔铅锌矿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LA-ICP MS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2.7±0.13Ma,与前人在塔什库尔干地区获得的苦子干和卡日巴生岩体(11Ma)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表明斯如依迭尔铅锌矿点成矿作用发生于喜山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为弱过铝质,具富Al、K,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相对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Zr、Y、Ta、Nb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稀土总量相对较高,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体制。区内独特的成矿特征,是青藏高原西北缘构造 转换带对主碰撞带造山作用过程响应的记录;区内独特的成矿事件,是该区在喀喇昆仑走滑断裂系统早期挤压、晚期拉张影响下,是强烈的富碱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产物。区内主干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常常控制富碱岩浆岩体及相关矿床定位和分布。  相似文献   
13.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0.6±2.0Ma)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超基性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43.22%~44.48%)、K2O(0.10% ~0.17%)和Na2O(0.15% ~2.13%)以及较高的MgO含量(29.23% ~30.38%)和Mg#...  相似文献   
14.
晨明岩体位于小兴安岭东南段,其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所测定样品中的锆石均具有振荡生长环带,结合Th /U 比值,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 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432. 8 ± 1. 2 Ma 和431. 9 ± 1. 7 Ma,即早志留世。晨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值为1. 16 ~ 1. 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 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U 和Th) 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Ti) 和P、Sr 以及重稀土元素。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的过铝质特征暗示其形成于陆壳加厚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晨明岩体形成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环境,即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可能在早志留世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15.
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牛苦头矿床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394.0±1.3Ma,卡而却卡矿床B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06.4±4.2Ma。这些年龄与区内野马泉、乌兰乌珠尔及夏日哈木矿床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范围基本一致,说明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已发表的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可知,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处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暗示早、中泥盆世可能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又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地区出露一套鄂拉山组火山岩,其成因对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等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安山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3±2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59.45%~63.10%)和Mg^(#)值(28~51)、较高的Al_(2)O_(3)(16.19%~17.66%)和K_(2)O含量(1.42%~3.50%),表现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全岩ε_(Nd)(t)值(-4.3~-3.1)和锆石ε_(Hf)(t)值(-3.4~+1.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受富集地幔熔体底侵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安山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而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已关闭。本文研究结果也说明在造山带研究中需谨慎利用火成岩的岛弧性质来判断其俯冲环境这一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7.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 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 Pb值、~(207)Pb/~(204) Pb值、~(208) Pb/~(204) 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 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 × 10~4~34.84 × 10~4,Se含量为1.558 × 10~(-6)~15.82 × 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 Ⅰ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5~3.38、0.05 ×10~4~5.38 ×10~4,Se含量为10.09 × 10~(-6)~1070 × 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 Ⅱ)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 × 10~4~9.15 × 10~4,Se含量为5.938 × 10~(-6)-35.91 × 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大同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与侵入岩有关的铜钼矿点和矿化点,布斯拉津铜钼矿化点是在大同地区新发现的岩浆热液脉状铜钼矿化点。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大同地区布斯拉津含矿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花岗细晶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446Ma和449Ma;对辉钼矿中Re-Os同位素进行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35±25Ma,表明大同地区成矿作用略晚于成岩作用,岩浆热液铜钼矿化是加里东中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物质来源以壳幔混源为主,成矿作用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演化有关。发生于加里东中期的这一成矿事件,是在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影响下的强烈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型),偶见含CO2包裹体。成矿早阶段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8~443 ℃,盐度(w(NaCl))为2.9%~49.8%,流体密度为0.5~1.2 g·cm-3;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子矿物为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均一温度为197~398 ℃,盐度为1.6%~43.9%,流体密度为0.5~1.1 g·cm-3;成矿晚阶段仅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为171~301 ℃、盐度为1.6%~19.8%,流体密度为0.6~0.9 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压力范围为30~100 MPa,成矿深度约为4 km。成矿阶段早期流体沸腾作用和晚期流体混合作用是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在系统观察坑道各类蚀变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可见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基于蚀变的叠加和穿插关系查明了不同阶段的主要热液作用记录,从早到晚依次为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化、陡立石英硫化物细脉;蚀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现象,从中心到两侧分别为陡立石英硫化物细脉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钾长石化带。本次研究对蚀变钾长石开展了40Ar-39Ar精细测年工作,获得的坪年龄为(112.79±0.62)Ma(MSWD=5.76),与等时线年龄((115.56±1.72)Ma(MSWD=4.59))一致,限定了谢家沟金矿床的钾化蚀变年龄,与胶东地区获得的金成矿事件年龄相近,说明谢家沟金矿床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是在同一成矿-热事件下形成的。结合区域岩浆演化特征,胶东地区在郭家岭岩体形成之后、在(120±10)Ma还存在一期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