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57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26篇
  1956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利用新疆阿图什市1961—2011年日照、总云量、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阿图什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图什市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14.9h,其中冬季减少趋势最为显著,春、夏、秋季变化趋势不显著。目前,年际尺度上处于日照偏少期。阿图什市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的减少与降水量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5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1°×1°再分析资等对2012年7月13日和2012年8月2日新疆博州地区出现的两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简称"7·13"过程、"8·2"过程,下同)从天气实况、高空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13"过程南亚高压呈双体型,"8·2"过程南亚高压由东部型调整为西部型;(2)两次过程阻塞高压位置相差15个经度左右,"7·13"过程的影响系统为西伯利亚大槽演变成的切变低涡,"8·2"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乌拉尔大槽东移南下形成的低涡;(3)"7·13"过程低空急流弱,地面受横向高压带底部控制,不利于大范围降水发生,"8·2"过程的强低空急流和地面暖低压被冷高压替代的过程有利于大范围强降水的发生;(4)相比"7·13"过程,"8·2"过程上游地区散度的空间垂直结构有利于博州地区上升运动维持和发展;(5)两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均为中高纬地区,但"8·2"过程水汽输送带强度强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产生大范围强降水。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古生代疑源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已有逾百篇关于中国古生代疑源类的文献在国内外杂志正式发表。在中国大地构造和古地理分区格架内 ,结合国际古生代疑源类研究趋势 ,简要评述中国已发表的古生代各纪疑源类研究论文 ,并讨论所存在薄弱环节和今后研究中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954.
地幔的成分估计相当于超镁铁质岩(表1),因此,我们转向调查出露于地表的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有可能直接来自地幔,也有可能是来自地幔派生产物——如玄武岩浆。岩石学问题就是要确定代表地幔物质的岩石(如果有的话),以及演译那种导致地幔物质侵位至地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目前,在西欧和中欧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第四系的下界划在意大利的維拉弗朗(卡拉布里)层和其它相应的层位以下。这些层的特点是,含有一些在第四纪得到广泛发育的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属、亚科、甚至科的代表。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气候演变过程中轉折的标志。在苏联,直到目前为止,类似上  相似文献   
956.
H2S是一种剧毒、有害性气体,乌鲁木齐西山井田是我国最早发现煤层瓦斯中H2S异常的井田之一。为了新建矿井煤炭资源开采安全,基于煤田地质勘查和矿井开拓成果,分析了影响原位煤层中H2S含量的因素,探讨了H2S异常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煤田勘探范围内(埋深浅于600m),实测H2S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层瓦斯总含量、CH4、CO2、N2含量、水分含量(Mad)、灰分产率(Ad)呈负相关趋势,与全硫含量(St,d)、挥发分产率(Vdaf)呈正相关趋势;2)H2S异常的主要成因为煤层自燃、BSR、TDS、TSR混合成因及地下水的迁移。  相似文献   
957.
对于大陆造山带内部的超基性岩体,除了蛇绿岩成因之外还有其他或许更为合理的解释。例如,位于新疆托克逊库米什地区南天山北缘的榆树沟麻粒岩和橄榄岩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时塔里木板块北部大陆地壳莫霍面附近的下地壳底部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由于应变的局部化,被剪切分割成两个透镜状冲断岩片,顺着切割整个地壳直达上地幔顶部的韧性剪切带被挤出,最终呈固态挤侵到中地壳内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沉积岩(构造片岩、长英质糜棱岩)之中。最后,两个构造透镜体被剪切叠合到一起。榆树沟麻粒岩-橄榄岩地体为研究塔里木板块北部大陆地壳古莫霍面及其附近的岩石流变学与地球物理性质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基地,因为大陆古莫霍面很少直接出露地表。榆树沟麻粒岩-橄榄岩组合的地体的大地构造意义与蛇绿岩所代表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58.
为了获得质量高的煤矿岩心,制造了各种构造的岩心管。用其中的某些构造能够非常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煤层中,直到现在,要得到质量高的煤矿岩心还是很困难的。1952年,苏联A.A.格列别留克提出了钻进地质构  相似文献   
959.
庐山的困境:长江以南的更新世冰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四光于1933年首次将庐山的谷地、盆地以及沉积物解释为更新世冰川作用的产物,并进而对中国整个东南部亚热带山地作了雷同的阐述,此后他又在1947年和六十年代后期重申了上述观点。这样,在中国便形成了一种见解,认为长江以南曾经历过广泛的山岳冰川作用,加之某些考察过庐山的外国学者亦接受了这一观点,就使得庐山成了具有关键性的地区。 用以支持冰川作用的证据有“冰斗”、“U谷”、“擦痕面”、“漂砾”、“栖歇石”、“冰碛垅”与“鼓丘”。对谷首形态的测量分析证明,没有一个“冰斗”深得足以产生冰川或能引起冰川基底滑动。“U谷”的大小和形状与冰川作用的成因不一致:一些是单向斜构造,另一些则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谷地,后者具有由重力作用形成的呈链状交错的横断面。也没有发现真正的岩盆。“栖歇石”是多节理的砂岩经差别风化之后形成的类似于羊背岩的产物。“冰碛”是由砂、粘土填充的巨砾所组成,次生粘土矿物是丰富的。深度风化、富含粘土的剖面可广泛分布到海拔1,300米处。不存在有意义的粉砂填质与带有冰川擦面的碎屑。沉积物的组构表明它们与当地的斜坡及扇形地表面形态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冰碛垅”和“冰砾阜”可以看作是不同切割阶段的扇积砾。所谓的冰川动力构造可用局部构造活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对新疆常见的5种木本树种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9年来喀什气候增暖,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增加趋势较明显,年平均气温和年总降水量的增幅分别为0.37~1.10℃/10a和12.14mm/10a;以季节而言,在春季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升幅最大,降水量在秋季较明显.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与5种树物候期有密切相关,春季气温和春季日照时数的增多使物候期提前,而秋季的降水量促进木本植物的生长,使物候期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