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诸多沉积记录揭示,中国北方早期历史,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3580-305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两个阶段;前者为稳定的湿润气候期,后者为逐渐趋于干燥的气候期;前期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统治期,政局稳定,社会承平,王朝较为稳定地传承了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后者对应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等朝代,在不足1300年内,政权格局多次更迭,表现出一种与前期截然相反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期间,以都城为标志的王朝的重心,具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年代对比发现,商代夏、周代商、平王东迁、西汉甚至东汉灭亡等改朝换代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与沉积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恶化)对应。研究再次证实早期的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认为如下两个因素可以阐述这种关系的存在:① 中国北方地理环境空间是扇状的,且自然环境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这种地理环境格局叠加在气候变化之上,具有特殊的加剧与舒缓区域社会矛盾的作用。② 小农经济具有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敏感性。对西汉所做的案例考察认为,不尽合理的社会体制往往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将这种敏感性在气候恶化阶段“放大”,随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造成的各种危机成为王朝崩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为有效应对电网分析决策面临数据量大、决策复杂、技术手段匮乏的局面,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平台化设计、具备可视化及多维度智能分析决策支持功能的基于电网 GIS 的多维度智能分析决策平台。该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密切融合,具备多源数据资源协同管理、电网可视化图形建模、电网仿真模拟,多维度智能分析、辅助决策、项目管理等功能。本文介绍的基于电网 GIS 的多维度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建成了覆盖整个电网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平台,具有电网分析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特征,可对电网相关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立足于项目实践,软件成果在全国多地电网相关部门得到实际应用,验证了文中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3.
2016年以来,广西融水县国土资源局不断提高数据整合能力,规范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流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逐步进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994.
为消除测斜仪传感器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漂移和降低安装误差,在随钻测斜仪的姿态数学模型及其产生误差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以及约束条件下多变量函数寻最优解的测斜仪温度漂移误差和安装误差补偿数学模型。通过ADXL345加速度传感器的温度误差补偿及安装误差校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偿后的测斜仪井斜角输出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满足了测斜仪的精度要求,表明建立的误差补偿数学模型正确,可应用于随钻测斜仪的误差补偿。   相似文献   
995.
吴炜  丛春华  郑怡 《山东气象》2021,41(1):58-67
基于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是研究大气污染程度及时空变化的重要参考,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地理和气候背景不同,不同区域AOT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面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选取了2017年7月—2020年7月山东89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发布的葵花8号和9号气象卫星(Himawari-8/9)AOT产品、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再分析数据产品,研究了山东地区卫星AOT时空分布特征,AOT与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山东存在两个主要的AOT低值区,分别位于鲁中山区一带,半岛丘陵并延伸到东部沿海一带,低值区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山东AOT年平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西部、南部与外省接壤附近地区,以及渤海南部至莱州湾沿岸一带,在分析气溶胶跨省传输时值得关注。不同季节AOT的高值区分布存在差异。2)山东AOT白天变化呈现双峰结构,08时由峰值逐渐下降,11时转为上升,14时达全天最大值0.608;AOT的日变化趋势与细颗粒物(PM2.5)、O3等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明显不同,是影响其相关性的重要因素。AOT月际变化中,存在两个显著的峰值6月(0.648)和10月(0.622),2月AOT最低。AOT的季节变化与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呈现一定的反位相特征。3)总体上AOT与PM2.5、O3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高,一年之中,6月AOT与污染物的相关程度最低,1月的相关性最高;15—17时是AOT与污染物相关性最强的时间段,而10时相关性最差。单凭AOT难以定量反映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使用卫星开展地面大气污染监测分析还需纳入更多的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6.
深部找矿一直以来难度较大且缺乏有效的手段,金属矿测井作为找矿手段已应用多年,但其深部找矿应用尚在探索中,效果也有待于评价。本文以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峰岩—谢坑矿区钻孔测井资料为研究对象,解剖了三分量磁测、电阻率测井和激电测井等方法在该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通过对比钻孔取芯观察分析,对矿化段识别效果和多种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本区的几种测井方法中,电阻率测井对铅锌矿的识别效果稍好,磁测对部分矿体品位高的铅锌矿的识别井段有好的显示;总体上两种测井方法都分别有一定的显示效果,但对深部的钼矿井段显示都不好,也不存在对应关系。综合分析测井在该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认为要做好深部找矿应首先分析好测井应用条件是否合适,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运用更为有效的测井手段探测与矿化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减少区域找矿工作的盲目性,适合条件的钻孔测井方法在发现和预测深部矿体,确定矿体产状,圈定矿体规模,指示矿体空间位置等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提升找矿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7.
在土地确权中,应用遥感测绘技术,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图片和数据,确保相关部门能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识别和判读,结合地块调查确认,明确土地权属和界限,保证土地确权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文结合土地确权的内涵和意义,对遥感测绘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人工地震勘探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的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手段之一,但其受限于激发震源和城市高干扰环境背景,在高度城市化区域往往难以获取良好的地震勘探资料。文章通过利用上海市城市水网发育的优势,在大治河水域开展大功率电火花震源激发方式的地震探测,对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放电水深、不同震源的地震成像效果等对比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内河水域(大治河东段)最佳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确认了在城市水网开展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勘探方式的有效性。与其他常规激发方式相比,电火花激发地震勘探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可以达到较深的勘探深度,对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倍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逐渐接近尾声,然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已然深入人心.2010年10月中国建筑论坛以“感悟世博·低硪建筑在中国”为主题,邀请了中外主设计师共同分享上海世博场馆设计新理念以及在设计选材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获得勘探突破,对研究区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对对大量的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岩溶储集层经历了多期多类复杂的成岩作用,其中溶蚀(或岩溶)作用、破裂作用、压溶作用使原岩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其储集性,为建设性成岩作用;胶结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降低了碳酸盐岩的原生和次生孔隙度,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热液作用具有双重作用。岩溶储集层经历了(准)同生期和早成岩期海底成岩、近地表成岩及浅埋藏成岩阶段,后受加里东中、晚期—早海西期构造运动影响,遭受了几期长短不一的暴露溶蚀,其后经历了中、晚海西期的波动性埋藏及中、新生代的浅—深埋藏成岩阶段,构成了中期间隙开启型成岩演化系统。相应地,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形成—缩减期、缝洞发育期、缝洞缩减充填期和裂缝、埋藏溶蚀—充填期4个阶段。原生孔和早期溶孔大部分被胶结充填,不构成有效储集空间;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对研究区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溶蚀孔、洞、缝和构造破裂缝构成了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主体;深埋溶蚀作用对先期储集层改造调整,进一步增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