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On the tangent bundle TSN-1 of the unit sphere SN-1, this paper reduces the coupled Burgers equations to two Neumann systems by using the nonlinearization of the Lax pair, whose Liouville integrability is displayed in the scheme of the r-matrix technique. Based on the Lax matrix of the Neumann systems, the Abel--Jacobi coordinates are appropriately chosen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stricted Neumann flows on the complex torus, from which the new finite-gap solutions expressed by Riemann theta functions for the coupled Burgers equations are given in view of the Jacobi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02.
川滇地震滑坡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建平  蒲晓虹 《地震研究》1992,15(4):411-417
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讨论了川滇地区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地震滑坡灾害在空间上可分为四种不同程度的地区。地震滑坡不但受到地震强度、频度的控制,而且与各震区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川滇地区的滑坡生成环境可分成三类。在这些环境因素的制约下,形成了自北而南地震滑坡灾害逐渐递降的发育趋势。从时间分布的讨论中可见,川滇地震滑坡自1870—1976年的百年内为高潮期。  相似文献   
103.
104.
为研究三溪村滑坡滑带泥岩的力学性质和滑带的形成机制,进行天然和饱水状态下单轴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饱水状态对泥岩的变形强度、破坏形式和围压效应具有显著影响,饱水使泥岩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转化为"弹-塑-蠕变"型,破坏形式由剪断破坏变成塑性破坏,围压敏感性减弱,而似软化系数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从能量角度分析表明:两种状态下能量的变化规律相似,但天然状态能量以弹性应变能储存,饱水以耗散能释放,且饱水使总应变能U、峰前弹性应变能Ue及二者的变化速率均小于自然状态,而耗散能Ud则相反;试样峰值点和残余点处各应变能具有围压效应,呈线性递增关系。饱水导致各应变能的累积、转化、耗散和释放的差异,使得弹性应变能急剧降低,耗散能增加,力学强度也伴随着滑带的损伤变形而产生衰减效应。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煤矿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深度和抽采效果,以中风压(0.7~1.2 MPa)复合排渣钻进技术为基础,采用不同规格的螺旋钻具组合配合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试验,比较不同钻具组合的应用情况,选择适应松软突出煤层的最优钻具组合与配套工艺,达到高效施工全煤长钻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2、F5两条隐伏分支断裂。在宿迁市南部布设4条AMT剖面,共获得176个测深点,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算法,得到可靠的地下介质二维地电模型。结合工区其他物探资料分析电性结构,推断F2、F5两条第四纪活动断裂的位置、产状,认为F5断裂活动性较强,F2断裂相对较弱。这一结果为徐宿淮盐铁路的地质选线和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在海洋中的固定地点对海洋性气候和水文状况进行长期自动观测,我们开发出了一种船形玻璃钢浮标,虽说该浮标是参照在美国开发的V.E.NOMAD浮标来设计的,但是考虑到FRP优越的防腐性能和弯曲表面的可成型性,船身材料由铝改成了玻璃钢。另外,在使用蓄电池的同时,还采用了太阳能电池作为浮标能源。浮标完成之后,在Hatsushcma岛进行了约三个月的冬季现场试验,获得了有关波浪、浮标运动、太阳能电池等实验的重要数据。本文概述了对海浪、浮标的运动、太阳能电池等具体的实验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基于中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取第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将中国东部分为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三个地区,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并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环流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随日期的变化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南北移动相吻合。近54年来,华南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在1991年左右突增,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两次突变,1991年左右突增,2000年左右突减。华北和东北地区在1999年左右突减。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时,低层850 hPa出现局地异常气旋环流,位势高度异常降低,对应低空异常辐合;中层500 hPa,西太副高位置异常偏南有利于华南极端降水的发生,副高西伸有利于长江中下游的极端降水,位置偏北易造成华北和东北极端降水;高层200 hPa,发生极端事件时降水关键区位于西风急流轴右侧,对应异常反气旋环流,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为极端降水提供动力条件。极端降水的气候平均态水汽主要来源于南半球和西北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异常影响我国东部水汽输送异常,造成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