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73篇 |
地球物理 | 46篇 |
地质学 | 212篇 |
海洋学 | 50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392.
GRIB数据及其在GrADS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GRIB数据的压缩方法、数据结构及如何使用GrADS对GRIB数据进行反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3.
本文研究了大气中 H_2O、CO_2和 O_3吸收带对因 CO_2增加一倍所引起的辐射收支扰动的重叠影响。这种影响与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量以及吸收带的强度有关。我们用吸收带的窄谱带表达式研究了与气体含量的变化有关的这种影响。这个谱带表达式能考虑吸收带结构,从而说明吸收气体频谱特征的相关。据发现,H_2O 和 O_3的存在对 CO_2所引起的平流层中太阳辐射和热辐射扰动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然而,在对流层和地面,这种重叠影响似乎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改变了 CO_2引起的辐射能量扰动的垂直分布。例如,在红外区,这个影响是减小了 CO_2放射辐射的效率,同时加强由于 CO_2增加所引起的从平流层来的向下热通量在对流层的吸收。各种气体的重叠吸收的净效果是使由于 CO_2增加而引起的对流层的加热变大和使引起的地面加热减小。我们也发现,由于大气中 H_2O的变化,重叠吸收影响有很强的季节和纬度变化。 相似文献
394.
395.
延安组煤层对延长组储层研究主要形成2种干扰:一是由于煤层对地震波的强反射形成了反射屏蔽作用,造成下覆延长组反射波振幅变弱;另一种是多套煤层之间形成层间多次波,给地震资料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了解释的准确性。通过已钻井资料拟合煤层厚度与振幅属性的关系,并且预测全区煤层厚度的基础上,采用子波分解和波形分解方法,通过合理的控制时窗,对比第1、2、3、4分量的平面特征及与已钻井的吻合率情况,寻找到一种在彬长地区消除煤层对地震资料影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96.
397.
油气田在区域构造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已知油气田和区域构造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多数油气田在区域构造上具有明显地分布规律,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油气的富集与分布直接受深坳陷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与二级构造带关系密切,凹陷的陡带油气富集程度往往较高;断裂是控制油气富集与分布的重要因素。这是作者多年来研究高精度航磁成果与油气关系的一点粗浅认识,现归纳整理出来,以供油气勘探工作者今后勘查油气时参考。 相似文献
398.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采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剖面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及地震层序等标志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认识到它们都发育有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进一步,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剖面的建立,运用层序地层原理,在对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演化模式,从层序演化的角度上探讨了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发育着17条近似NNW-SSE走向的海底峡谷,构成了区域内的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基于研究区内高密度覆盖的2D地震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反射特征的描述和刻画,建立了第四纪以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将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根据陆坡进积特征、垂向地层叠加样式、侵蚀特征变化、连续性强振幅同相轴的识别和空间追踪,将高位体系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单元,HST-I和HST-II。研究表明,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发育在高位体系域晚期沉积旋回(HST-II)中。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沉积物供给、沉积物失稳作用、限制型地形和流体渗漏作用对峡谷群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珠江水系携带的大量沉积物经由陆架进入到陆坡区域,为海底峡谷群的发育和演化提供了充足的沉积物来源。在第四纪高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形成的限制型“负地形”基础上,大量的沉积物在沿着陆坡坡降方向自北向南的输送过程中发生向下的侵蚀、沉积物失稳,导致了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的发育。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气烟囱构造,暗示了含气流体的垂向运移和渗漏,可能促进了海底峡谷群的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400.
以攀枝花市米易县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选取坡度、坡向、坡形、地层岩性和相对高差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贡献权重模型对研究区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经过检验符合实际情况:高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31.9%;中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52.6%;低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15.5%;高、中危险度区所包含的滑坡个数占到全区滑坡总数的95.9%。评价结果表明,GIS技术和贡献权重模型结合能够很好地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服务,可以解决过去危险性评价中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从而实现滑坡灾害评价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