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利用NCAR 和NOAA 发展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对2003年7 月上旬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三个连续暴雨过程(7 月1—11 日)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的重点是了解不同水平分辨率(45、30、20 和10 km)对WRF 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比较表明,WRF 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不同时段的降水带以及平均环流形势的分布特征,对于区域平均等压面上的物理量也有较好的模拟性能。不同分辨率的模拟结果比较表明:不同分辨率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影响较大,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有助于预报效果的改善,但高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强度偏强,空报偏多;不同分辨率对环流形势的模拟效果影响不大,各个分辨率的低层风场误差都存在一个5~6 天的波动,并向模式的中高层传播,传播速度约为3 天。   相似文献   
242.
本文将CG-LTDR数据集中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应用于北京气候中心陆面模式(BCC_AVIM 1.0)中,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覆盖类型的数据(冰川、湿地、湖泊、植被PFT)更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数据对不同地表类型的基本分布特征都有合理描述,但与模式中原有数据的差异明显,表现为冰川比例在格陵兰岛西部地区增加,湿地在大部分地区都减少,湖泊在北美和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的比例减少,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小幅增加,植被PFT的差异最明显。与采用模式原地表覆盖数据的控制试验相比,新数据引入所致的改变,主要局限于地表覆盖数据改变的区域。冰川数据更新使高纬冰川积雪区和青藏高原的温度降低,湿地数据提高了欧洲和北美主要水区的地面温度,湖泊数据有效降低了亚洲地区的温度,更新植被PFT的影响最广泛,使得南美、南非、东北亚、北美和澳洲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升高,而中国华南江南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温度降低,但在一些地区的模拟效果降低。数据全部更新引起的温度改变最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简单叠加,尤其在地表复杂区域。不同的覆盖类型数据更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式对于地表温度的模拟偏差(如格陵兰岛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欧洲内陆湖区的温度偏高),因此需适当选用更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243.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  相似文献   
244.
由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估算角闪石,黑云母中的Fe^3+,Fe^2+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待定矿物化学式中阳离子数法是由电子探针分析值求矿物中Fe^3+,Fe^2+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矿物化学式中的阴离子数是唯一已知条件,阳离子数未知,通过本文给出的一系列步骤可以得出实际阳离子数的可能估计。进而求出Fe2O3,FeO。该法对Fe2o3,FeO的计算结果避免了出现负值,在总体上,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它方法更接近其化学分析值。  相似文献   
245.
水对我们的生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无论是自然界生命还是现在工业发展,没有一项不与水产生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质监测成为人们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监测,可以直接分析出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含量、种类,有利于工作人员结合水源实际污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源质量的保证和工作人员的水处理工作。本文简要阐述了水质监测的目的,进一步探究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具体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质监测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46.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IS(地理信息系统)为矿产资源的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作者认为借助于GIS所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现有的资料,推演地质模型,从而达到矿产资源评价的目的,可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7.
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方法, 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水资源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山西省和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 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GCMs输出的气候情景为输入条件, 针对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建立不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别采用气候情景趋势分析结果和直接利用GCMs输出结果两类方法确定气候变化的数据源, 对研究区域未来的地表径流过程和地表水资源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从气候情景的预测结果来看, 未来50年山西省的气温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但由于各自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不同, 将使山西省水资源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且由于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增幅比夏季大, 使得未来山西省的水资源年内分布有略微平缓的趋势.对黄河源区而言, 虽然未来100年内的降水和气温都呈增加趋势, 但由于降水增长引起的地表水资源的增加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 因此将导致径流量不断降低的总体趋势, 并使径流年内分布略趋平缓, 而年际分布将越来越不均匀, 旱涝威胁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248.
鹤壁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鹤壁市所辖鹤壁、浚县、淇县3站1965~1999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鹤壁市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盛夏季节,7~8月达到峰值;雷暴的年际变化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平原明显少于丘陵,这可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49.
敖尔盖铜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大地构造归属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本次研究所采样品为矿区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4±1.8)Ma(MSWD=1.4),为该区印支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敖尔盖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56%(65.03%-70.11%),Al2O3≥15%(14.45%-15.49%),MgO<3%(1.18%-1.61%),Y<18×10-6(5.85×10-6-6.83×10-6),Yb≤1.9×10-6(0.416×10-6-0.637×10-6),Sr>400×10-6(380×10-6-642×10-6),LREE/HREE=11.60-12.24,δEu=1.00-1.18。说明其来源较深,形成压力较大。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岩体的εNd(t)值(+3.9-+4.4)较高,同时(87Sr/86Sr)i值(0.70380-0.70412)较低,且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较年轻,为578-657 Ma,指示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古亚洲洋在本区消失后,该岩体是在挤压构造背景下,由新元古代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同时通过对比区域岩浆活动并结合大地构造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印支期岩体随着年龄由老到新,其形成构造环境从挤压转为伸展。  相似文献   
250.
重金属离子浓度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由于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城市地表水资源受影响最为严重。以新疆乌鲁木齐河市区段河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对试验室如何确定重金属离子吸收光谱线进行了阐述,并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乌鲁木齐河部分河段的水质,得出超过50%的采样点其铜、锌、镉、铅四种重金属离子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制止工业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