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万丽  刘欢  杨林  朱永强 《岩石学报》2015,31(11):3455-3465
成矿元素含量的变化受控于成矿系统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混沌特征,对其变化特征的定量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三江普朗斑岩型铜矿的Cu元素与胶东大尹格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Au元素品位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相空间重构技术、吸引子的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解析了Cu与Au元素品位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斑岩型铜矿强矿化和中矿化Cu元素品位的饱和关联维介于4.42与9.69之间,饱和嵌入维介于25与28之间,最大Lyapunov指数介于0.0021与0.0661之间,弱矿化勘探线Cu元素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最大Lyapunov指数随着嵌入维的增大,由正数变为负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强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为3.18,饱和嵌入维为23,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082,而中矿化和弱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且随着嵌入维的增大,最大Lyapunov指数由正数变为负数,表明斑岩型中-强矿化地区的Cu元素和构造蚀变岩型强矿化区域的Au元素品位序列具有混沌动力学特征,而弱矿化地区的Cu元素及中弱矿化地区的Au元素品位序列则具有更强的随机性特征;同时,具有混沌特征的斑岩型铜矿的饱和嵌入维和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的均值都大于蚀变岩型矿床,说明斑岩型铜矿比蚀变岩型矿床的元素具有更强混沌特性与更复杂的控制因素,如温度、硫化作用、流体不混溶、蚀变叠加等。  相似文献   
182.
浅谈低空无人机航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进行的低空无人机航摄试验,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试验条件,对获取的无人机航摄影像进行的后处理技术与取得的相应的成果进行了说明,并对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3.
环境水样中的铬通常以Cr(Ⅲ)和Cr(Ⅵ)的形态存在,不同价态的铬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对不同价态铬进行准确分析是必要的。目前Cr(Ⅲ)和Cr(Ⅵ)的测定方法大多数是先分离后再测定,或先测定出Cr(Ⅲ)或Cr(Ⅵ),然后通过氧化或还原测定铬的总量,再差减法计算出另一价态铬的含量,此操作复杂,并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导致价态的改变,误差较大,精确度难以保证。本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消除了Cr(Ⅲ)对Cr(Ⅵ)干扰,能同时测定Cr(Ⅲ)或Cr(Ⅵ)的含量。混合水样中加入显色剂EDTA-2Na,调节溶液pH在3~3.5,恒温水浴70℃条件保持加热15min,测定吸光度,导数间隔因子为10nm求一阶导数,在波长330nm处Cr(Ⅵ)吸光度一阶导数有最大值,而在此波长处Cr(Ⅲ)-EDTA络合物吸光度一阶导数值为0,可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含量,在Cr(Ⅲ)-EDTA的最大吸收波长543nm处测溶液吸光度,直接测定Cr(Ⅲ)的含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Cr(Ⅲ)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36ρ-0.0002(r~2=0.9999),线性范围为0~120mg/L,检出限为0.006mg/L;Cr(Ⅵ)线性回归方程为D=0.00072ρ-0.00013(D为一阶导数值,r~2=0.9996),线性范围为0~100mg/L,检出限为0.005mg/L。Cr(Ⅲ)和Cr(Ⅵ)加标回收率为97.8%~102.6%。该方法能够满足废水中Cr(Ⅲ)和Cr(Ⅵ)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84.
雨生红球藻是已知虾青素(astaxanthin, AS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理想的细胞制备工厂。尽管研究表明添加α-酮戊二酸(OG,α-oxoglutarate)能有效促进混养条件下雨生红球藻AST积累,但在自养条件下是否也有类似效果不清楚。研究以自养雨生红球藻为对象,在正常(CK)、高光(HL)、缺氮(DN)和高光-缺氮双重逆境(HL-DN)下从细胞生长和AST积累两方面评估OG及其钠盐(OG-2Na)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添加OG或OG-2Na显著缓解HL、DN和HL-DN胁迫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培养至6 d的生物量分别为0.58、0.53和0.38 g/L,约是未添加组的2.0倍。添加OG或OG-2Na显著促进AST积累。培养至6 d,在HL、DN和HL-DN下, AST含量分别达到13.62、19.51和28.29 mg/g,是未添加组的2.39、1.16和1.35倍。同时在胁迫条件下,添加OG或OG-2Na有效提高单位细胞中AST含量。针对OG和OG-2Na添加,最大单位细胞AST含量分别出现在HL和HL-DN条件下,达到53.72和60.58 pg/cell,是对照的3....  相似文献   
185.
极限资源量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金属储量最大容量(即极限资源量)是确定矿床是否还具有找矿潜力的重要参考数据.以矿床中多个矿体资源量统计分形模型为基础,并假定矿体储量连续变化,建立了极限金属资源量(T)预测模型,其与矿体极限数(C)基本呈线性变化;与矿体储量规模分布分维值(D)呈显著非线性变化.利用极限资源量模型,分析了胶东蚀变岩型大尹格庄金矿床的极限金属储量;考虑到大型矿体存在深部延伸,储量仍在不断增加,同时小型矿体统计不全,以中型矿体的金属储量为主要参考,建立了统计分形模型,并估算其极限金属储量为1.35×105 kg,说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深、边部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全息电磁法在大杨树盆地火山岩覆盖区开展了方法试验,试验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岩较为发育,勘探工作程度较高,4口钻井为验证方法有效性提供了便利条件。三维反演成果与钻井揭露基本一致,反演电阻率异常形态与分布反应了火山岩特征,区分了目标层九峰山组火山岩与沉积岩,解决了大杨树盆地“三明治”地质结构,说明在大杨树盆地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7.
本文介绍利用微机制作1:5万地形(质)图的工艺流程,看重介绍由四张1:2.5万地形(质)图,拼制一幅1:5万地形(质)图的两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8.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黄河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度、盐度、平衡时间、县浮物含量等模拟河口现场条件,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黄河口悬浮行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一般在4-5h后就已趋于平衡;随着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增加,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量呈指数形式下降,粒度减小使吸附量-解吸量呈指数形式增加,盐度对解吸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吸附量,最大附和最小解吸出现在低盐度区;温度对吸附-解吸平衡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和解吸  相似文献   
189.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世界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由于CO_2和其它废气的大量排放,使地球周围大气层变厚,阻碍了地表热量的散发,从而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也随之升高。据统计,在过去的60年中,某些海区水温升高达3华氏度。如不加以控制,下个世纪海水温度将升高5.5华氏度。海水的升温,不仅导致了类似厄尔尼诺现象等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90.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史学丽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0,58(6):666-678
利用 1 994年夏季 ECMWF逐日两次的格点资料和日本的 TBB资料 ,结合这一年华南地区 6,7月的站点降水资料 ,诊断分析了 1 994年夏季风 (主要为南海季风 )活动、华南地区的两次特大暴雨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这一年的夏季风十分活跃 ,南海夏季风与表征对流活动的 TBB低值带以低频振荡的形式 (周期约为 30~ 60 d)传播到暴雨区 ,与暴雨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强暴雨过程对应着季风的脉动或加强期 ;强劲的季风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 ,其中以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为主 ;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 ,但是都位于较大的水汽辐合和对流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