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对要素信息编目的概念与原则进行介绍,探讨设计地理国情监测目录的框架。通过对编目内容与流程、监测范围、目录内容、要素整理、要素分类、要素属性、监测周期、目录组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地理国情监测目录标准化的实现。目录标准化研究有利于使用者了解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内容和含义,对促进监测数据的分发、共享和应用,引领与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实现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大湖金矿区位于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金、银、铅、锌、铜等矿产地,太古宇太华岩群是金矿重要的矿源层及赋存层位,金的富集规律受控矿构造、含矿断裂特征矿化阶段及围岩蚀变等多种因素制约。从该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区内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为太华群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另外区内多组破碎带为金矿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空间,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根据金矿的富集规律,提出了今后找矿与勘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3.
<正>在中国抗旱救灾历史上,2010年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8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旱情等级达到严重干旱,其中位于广西西北  相似文献   
134.
12月6日下午,全省油气探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油气探区的9个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局长、地勘科(处)长、矿管科(处)长,厅机关有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省地矿工程集团的地热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地勘处主持,矿管处通报了油气探区地热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调查情况,厅总工程师孔庆友在座谈会结束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35.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 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 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 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 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 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6.
基于GIS组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UPGIS)是GIS的一类重要应用,对市政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分析起重要作用。基于MapX组件,运用VB和MS SQL Serer构建UPGIS,对地下管网进行数据存取与转换、图形和属性显示与互动查询,实现了管线点段关联增删、纵横断面生成和爆管分析等功能。对于类似的GIS设计与开发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双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溪堆积体是大宁河上游广泛发育的、钙质胶结的碎石土堆积体,其成因与大宁河流域新近系不同时期发育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宁河沿岸的双溪、中坝、神基坪一带,志留系泥岩粉砂岩等易风化软弱碎屑岩构成斜坡下部相对较缓的部位,二叠系或三叠系相对坚硬的灰岩则形成斜坡上部高陡的崖坡,坡脚则广泛分布着这种钙质胶结的双溪堆积体。  相似文献   
138.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简称YD)是末次冰消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北半球急剧降温事件,目前全球范围多个地区的地质记录中均有发现该事件的印记.然而,受限于定年误差或采样分辨率等因素,关于YD事件的精确起止时间、精细内部结构和触发机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江西北部神农宫溶洞内一支文石石笋SN29(总长度426 mm,其中距离顶部220~388 mm用于本研究),通过高精度 230Th定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建立了13614~10811 a B. P.期间平均分辨率12年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变化序列.该记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δ18O值在12851~11575 a B. P.时段偏正1. 7‰,指示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突变事件,响应于北大西洋YD事件. SN29为高铀含量文石石笋且生长速率较快,精确界定了响应于YD事件的东亚弱季风事件的起止时间和精细内部结构.结果表明: YD期间, SN29记录的东亚弱夏季风事件的开始时间为 12851±16 a B. P.,经历了约249年;结束过程开始于11575±19 a B. P.,经历了约146年;整个YD弱季风事件共持续了 1276±35年.东亚季风区各石笋δ18O记录的YD弱季风事件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且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和低纬度其他记录的发生时间一致,支持YD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事件可能是对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径向翻转流减弱、北半球变冷、ITCZ南移的快速响应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9.
140.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