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篇 |
大气科学 | 51篇 |
地球物理 | 100篇 |
地质学 | 194篇 |
海洋学 | 6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屺姆岛-刁龙咀岸段为独具特色的沙坝-潟湖海岸,其近岸海域的动力沉积环境和泥沙输移直接影响了这一特色海岸形态的发育,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深对这一近岸浅水环境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2月在屺姆岛-刁龙咀沿岸海域(0~-12 m)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取样,综合采用激光粒度仪和筛选法进行粒度分析,依据更具沉积动力学表征意义的Fork分类法进行沉积物分类命名和粒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由岸向海的分带性、物源供给(主要为界河)和岸线走势,近岸沉积物以推移质组分为特征,离岸在71~63 μm处粉砂粒组呈现的峰值揭示了波流联合作用的强动力环境。粒径趋势分析显示,该海域沉积物运移方向以SW向沿岸输沙为主,地形控制下在石虎咀南侧次级海湾存在一个逆时针的绕流。 相似文献
122.
123.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历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岩浆不混溶作用在业界得到重视,使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在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中首次发现大规模酸性岩浆不混溶现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研究揭示,大约温度在900~650℃之间、剧烈的过冷度变化条件下岩浆发生不混溶两液相,一相为富硅的球粒相,另一相为富铁的基体相。不混溶球粒相发展,最初可能由大黏度富桥氧的硅氧四面体-络阴离子团聚集成核,成核后形成珠滴状液滴,液滴聚集成塑性小球,小球碰撞合并奠定球粒个体,球粒个体先后经历过三个世代的反复交叠生长而定型。在浮力和岩浆上侵的综合作用下,无数个球粒个体与熔浆分离、上浮、云集成规模宏大的富硅球粒相,即球粒流纹斑岩地质体,富铁基体相下沉形成英安岩地质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球粒相富集主元素SiO2、K2O、Na2O和微量元素Sr、Ba;基体相富集主元素Al2O3、TiO2、MgO、TFe2O3和微量元素Rb、Cs... 相似文献
124.
滇西北休瓦促钼钨矿床是义敦岛弧Cu-Mo成矿带南缘典型的热液石英脉型钼钨矿床,目前前人对该矿床主要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本文以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微量LA-ICP-MS以及原位Sr同位素LA-MC-ICP-MS测试技术对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开展了系统研究。白钨矿的产状和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存在早中晚三个阶段,以中阶段白钨矿最为发育。早阶段白钨矿稀土配分与斑状二长花岗岩相似,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模式,Eu具有中等负异常(δEu=0.42),Mo平均含量为3.0%,87Sr/86Sr平均值为0.7098,与斑状二长花岗岩(0.7075~0.7098)接近;与早阶段相比,中阶段白钨矿轻稀土含量降低,Eu也具有中等负异常(δEu=0.37),Mo平均含量降低至2445μg/g,87Sr/86Sr值升高至0.7113;晚阶段白钨矿稀土配分呈中稀土相对富集的拱形模式,Eu基本无异常(δEu=0.93),Mo平均含量降低至56μg/g,87Sr/86Sr平均值为0.7083。从早到晚,白钨矿中轻稀土元素尤其是La和Ce的逐渐亏损表明存在氟碳铈镧矿的结晶;δEu升高和Mo急剧降低指示成矿流体从氧化到还原的转换;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了成矿物质来源的转变,早阶段岩浆流体贡献大,在中阶段白钨矿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大规模作用下,地层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了大量Ca,表明强烈的水岩交互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以及震后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都需要对变电站地震损坏情况做出快速预测。本文在借鉴吸收国际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及成果、统计分析国内变电站地震损坏案例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3种电压等级(35 kV、110 kV和220 kV)变电站地震易损性函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易损性函数的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变电站的整体损坏级别、设备损坏比例、震后恢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完善和震后第一时间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相似文献
126.
基于中国沿海10个验潮站资料,利用皮尔森Ⅲ型(P-Ⅲ)模型探讨了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极值水位重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将显著缩短极值水位的重现期。在RCP8.5情景下极值水位的重现期缩短最为显著。预估到2050年,在RCP8.5情景下,所研究的中国沿海地区潮位站的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将变为9~43 a一遇。到2100年,在RCP8.5情景下,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变为1~18 a一遇。当前极值水位的低概率事件将在2100年变得普遍,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千年一遇的几乎每两百年发生一次。由于极值水位的重现期会随着气候变化而缩短,未来沿海地区将会面临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围绕腾冲地块花岗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稀土勘查突破, 深入了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是稀土矿产勘查的基础。系统总结腾冲地块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和区域化探扫面获得的水系沉积物和 9个主要地质单元岩石的稀土元素分布, 查明区域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稀土元素主要在新近系泥岩、白垩纪花岗岩和全新世火山岩, 其中新近系芒棒组泥岩具有稀土超常富集, 稀土平均含量达444×10–6, 是地壳克拉克值的3倍, 并与水系沉积物La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空间对应关系, 结合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和新类型稀土矿成矿特点, 认为除白垩纪花岗岩以外, 腾冲地块芒棒组泥岩和全新世火山岩可能具有形成稀土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8.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组以胃肠道弥漫性息肉和外胚层变化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由于发病率罕见,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报告1例CCS病例,58岁男性,临床表现为慢性水样腹泻、便血、体重减轻和皮肤变化,包括指甲营养不良和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贫血和低蛋白血症;C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全消化道黏膜息肉样增生,高度怀疑CCS,随后行内镜检查证实了该诊断。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在近1年的随访中,CT小肠造影和内镜检查均提示明显缓解。本文对该疾病进行文献综述,旨在总结其CT小肠造影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为CCS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9.
为快速评估地震与滑坡灾害对输电杆塔的损毁作用,辅助风险防控措施制定与应急指挥人员决策,研究输电杆塔在地震与滑坡灾害中的损失概率模型。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地震震级与震源点坐标,结合峰值地面加速度与脆弱性曲线构建输电杆塔震损概率模型。基于Newmark理论与材料力学原理,构建地震诱发滑坡概率模型及杆塔滑坡冲击损毁概率模型。对我国西南部某区域输电杆塔进行地震与滑坡灾损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各输电杆塔震损概率及滑坡冲击损毁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输电杆塔损毁概率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震级相同时输电杆塔损毁概率主要取决于震中距。滑坡体高度及杆塔与坡脚距离是影响杆塔损毁概率的主要因素,较高处的滑坡体下落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进而冲击作用于杆塔,而较小的杆塔与坡脚距离将导致摩擦损耗较小。对于损毁概率较高的杆塔,应采取避让、迁移等措施,降低滑坡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Tim(Timeless)是继Per基因发现后的第2个核心生物钟基因,在动物繁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生物钟基因Tim对缢蛏夜间产卵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缢蛏Tim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Tim基因/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昼夜表达模式,并用siRNA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Tim基因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缢蛏Tim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 090 bp,编码1 029个氨基酸,具备3个保守结构域(TIMELESS superfamily、TIMELESS_C和FIil);Tim基因在缢蛏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水管、卵巢、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较高;Tim基因在卵巢和精巢中呈现昼夜规律性表达,均在白天12:00–18:00较高,夜间00:00–06:00较低;Tim蛋白主要定位在肝胰腺的肝细胞、水管末端的上皮细胞、卵巢的成熟卵母细胞及精巢的精子细胞中,且在卵巢和精巢中的阳性信号均是白天12:00稍强于夜间00:00;siRNA干扰后,Tim基因在精巢、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在干扰后第3~7天显著下降(P <0.05),而精巢中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