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合考虑侧边界水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建立了一个采用垂向S坐标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模式,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S坐标具有使海洋上层趋于同一水深的物理平面和同时底层拟合海底变化的优点。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断面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海温在分布势态和量值上较为一致,模式能较好地验证海洋温度分布情况。与σ坐标相比,S坐标能更好地验证海温的变化。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气候态环流和海温变化。由于在σ坐标系下水深的水平变化体现在σ层上,海洋表层的分辨率比S坐标系下低,以及初始海温的水平分布含有水深水平变化的信息,S坐标海洋模式能更好地模拟环流和海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方偏左;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横向影响明显,范围约为60m。洞内变形监测的分析指标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曲线分段组成,总体呈台阶状下降。综合变形监测分析和施工经验认为:施工中应着重控制上2层导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及时闭合;相邻导洞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5~20m;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闭合成环,可有效地控制洞内、外变形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的浒苔绿潮面积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潮面积信息提取是绿潮遥感监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目前科研人员一般基于传统阈值方法对绿潮面积信息进行提取,其提取结果具有不稳定、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变分水平集的对偶方法和分裂Bregman投影方法对绿潮面积信息进行了提取,并提出一种对上述两种方法提取出的绿潮面积信息结果进行量化的新方法。分别基于传统阈值方法、变分水平集的对偶方法和分裂Bregman投影方法进行了3幅影像的绿潮信息提取实验,对提取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分辨率较高的卫星遥感数据,无论从运行效率还是从绿潮面积信息提取结果的精确性及稳定性上,基于变分水平集的对偶方法和分裂Bregman投影方法均优于基于传统阈值方法。  相似文献   
54.
热带海洋SST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展开(CEOF)等方法研究了热带海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异常(H500)的甚低频(LF)和准两年(QB)两种低频振荡空间振幅和位相变化,发现SSTA变化信号在热带西太平洋最先出现,其后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最后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最后是热带印度洋和南海。副热带中西太平洋H500滞后于中东太平洋SSTA 1 ̄2月,H500的LF分量从副热带中西太平洋经西北太  相似文献   
55.
20例肾外伤病人CT将其分为三型。轻型:肾挫伤,肾内血肿;中型:肾撕裂伤;重型:肾完全性断裂或粉碎。CT检查的优点为完全,迅速、能准确显示腹部解剖,肾外伤程度及腹部合并伤,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CT诊断效果优于IVP及VS。  相似文献   
56.
吴瑜端  林月玲 《海洋学报》1988,10(6):772-777
对沉积物的研究已得出普遍的结论:人类活动排放到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常以相当不稳定的化学形式—非晶格相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由于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存在着大的浓度梯度,当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弱结合态的金属会再度释放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7.
厦门港湾重金属污染与海域生产力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周年观测数据基础上,研究了厦门港湾重金属Cr,Cu,Hg,Zn对硅藻生长及水体营养水平对硅藻忍受重金属污染的效应。结果表明,对硅藻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Hg>Cu>Zn>Cr。采用6种因素(Cr,Cu,Hg.Zn,FA,N/P)3种水平的正交设计模拟了现场环境的多参数综合效应,证明水环境中几种重金属共存时以拮抗作用为主,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调查均表明,在中营养水平下,硅藻生长最好,且增强了硅藻对重金属的忍受能力。  相似文献   
58.
本文将有限水体迁移模式与生物、化学降解模式相结合,讨论了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港湾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式,并将模式应用于计算厦门港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其结果与现场调查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9.
2018年12月3—7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九届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旋国际研讨会对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和预报预警业务的近期进展进行了充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研讨。过去4年(2015—2018年),在热带波动和对流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复杂环境影响热带气旋路径转向的机理、对流和风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作用机制、双眼墙形成和替换机理、热带气旋变性过程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热带气旋多平台观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在热带气旋生成概率预报、全球模式中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改进、热带气旋活动次季节业务预测技术发展以及热带气旋预报不确定性理论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在综述此次会议的相关议题后,简要讨论中国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0.
利用多种观测及分析资料对台风温比亚(1818)暴雨过程的降水演变、极端降水特点及环境场物理量特征等进行分析。此次台风暴雨日降水量极端性显著,降水主要分为登陆前后、深入内陆并转向以及冷空气作用和变性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为最强降水时段。受其影响,河南、山东等地多个站点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温比亚(1818)最大小时降水量达127.7 mm,其中74个站点小时降水量超过80 mm,短时强降水维持时间长达14 h,高降水效率及长持续时间造成极端降水。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标准化异常小于-4倍标准差的异常低压环流,造成极端低层辐合,叠加高空急流和高压边缘的极端高空辐散,动力条件极端性显著,200 hPa辐散和850 hPa辐合均接近或远超1988—2017年日降水量排名前30(HT30)降水日的最大值。受台风东侧水汽输送影响,降水区假相当位温、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无论与气候态相比,还是与HT30降水日相比,均具有显著极端性,且极端水汽维持时间长达3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