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对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中侏罗统漠河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试,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1425~170 Ma,反映了中侏罗时期漠河盆地源区的复杂性。该时期漠河盆地物源主要有:中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碎屑锆石年龄1425~1064 Ma;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碎屑锆石年龄888~550 Ma;寒武—奥陶纪变质表壳岩与深成侵入岩,碎屑锆石年龄517~441 Ma;石炭—二叠纪侵入岩,碎屑锆石年龄327~252 Ma;三叠纪—中侏罗世侵入岩,碎屑锆石年龄250~170 Ma。这一测试数据与盆地现在南缘分布的地质体的时代基本对应,说明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中元古代—中侏罗世地质体,碎屑锆石中最小年龄为170 Ma,反映漠河组沉积下限不早于中侏罗世早期。这一成果对研究漠河盆地源区的物质组成、盆地沉积年代和油气成藏条件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982.
以淮北闸河矿区为例,以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3S技术获取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因矿区内煤炭开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矿区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通过采取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环境整治工程,矿区的土地仍然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83.
疆锋铁矿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南部,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面积的元古宇大勐龙群下段地层以及勐海花岗岩体。通过对矿区进行工程勘查,疆锋矿床为一大型铁矿床。矿床分为疆锋矿段和红哨矿段。通过钻探施工,野外编录,样品分析,资料整理,并对比相邻矿山以及同类型相近时代地层矿山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理论,发现疆锋矿段的原生铁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勐龙群下段第二层(Ptdm1-2)、第三层(Ptdm1-3)变质岩系透辉石矽卡岩地段。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似层状产出,岩矿鉴定结果显示矿床与火山沉积以及热液接触关系密切。笔者认为疆锋矿段是由早元古代的铁矿源层,在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和酸性火成岩的热液交代作用下逐渐将铁质析出,并在有利地形位置富集成矿,最终形成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984.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为正常浅海沉积;海水稀土配分模式与灰岩相似,为重稀土亏损,灰岩和海水的Y/Ho、Y/Dy值呈正相关;海水具有较高的Y/Ho比、Ce负异常,且海水的δEuNASC值小于1,表明了新元古代海水与现代海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85.
在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进行1∶50 000地质填图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现象野外的详细观测,运用持平投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法对主要断层面擦痕和断层两侧不对称褶皱枢纽以及褶皱两翼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构造解析,结合区域沉积资料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对该区构造进行构造序列分析,并探讨南大巴山构造带的变形时限、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研究表明: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断裂构造特征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推覆兼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褶皱多为轴面东倾西倒的同斜褶皱和斜歪褶皱,而且由东向西褶皱紧闭程度逐渐减弱,表明逆冲推覆方向由东向西,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该区是在印支期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全面碰撞造山作用基础上,在燕山期中—晚期整个大巴山构造系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大规模的陆内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几何形态,其中右行走滑构造是燕山期中—晚期(J3-K2)逆冲推覆构造持续向西南推移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6.
通过1∶50 000陕西镇巴—高川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二叠系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前者主要为一套稳定的碳酸盐岩相沉积,后者主要为一套较深水相黑色岩系沉积。经对典型地区实测剖面、古生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详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虽然时代相同,但是不能横向对比,应为同期异相的产物。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探讨上述二叠系所表征的区域构造意义。两套二叠系岩相的差异性说明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当时曾分处在不同的沉积-构造环境:镇巴周缘以米仓山和星子山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与扬子地块整体升降和海水的频繁进退密切相关,而高川周缘以褚河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则更可能与早期地壳隆升、晚期地壳张裂成盆和海水贯入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高川地区地层系统与勉略带地层系统相似,表明其早期与勉略带有着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也表明高川盆地曾经是晚古生代勉略裂谷—有限洋的一部分,只是被后期构造改造而残存于现今高川一隅。  相似文献   
987.
青岛大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mm;植株密度呈下降趋势,5月最高为(362.33±24.52)株.m-2,9月最低为(255.0±36.17)株.m-2;株高与植株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月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月,干质量变化范围为(37.59±13.94)~(7033.02±967.37)g.m-2。叶片、茎与叶鞘等构件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干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1264.32±202.19)、(3667.58±475.22)、(1123.78±178.37)g.m-2。5~10月,芦苇地上部同化器官与非同化器官生物量之比F/C值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非同化器官生物量对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贡献。初步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增长有较大影响。芦苇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基本相同,月间差异不显著。芦苇根冠比5~10月处于0.29~1.93范围内。芦苇根冠比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根系生长变化与芦苇植株自身对营养等生存条件获取的自我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88.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香日德南部可可沙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小庙岩组的野外地质调查,运用岩石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探讨小庙岩组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小庙岩组主要为一套石英质变质岩系,可归纳为4种岩性组合,即黑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合、片麻岩-片岩组合、角闪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组合和石英岩-大理岩组合。原岩组合可能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属于浅海陆缘沉积,变质条件为中压低角闪岩相。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小庙岩组物源区存在1 600~2 729 M a的构造-热事件,其主体形成于1 683~1 554 M a,时代归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989.
刘平  廖友常 《中国地质》2013,40(3):949-966
遵义铝土矿带早石炭世沉积型铝土矿及其含铝岩系,皆沉积-堆积在紫云运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时期形成的略微向南倾斜的夷平面上,其中的高铁铝土矿与低铁铝土矿具有明显分带性.铝土矿及其含矿岩系的原始物质,主要是由下奥陶统湄潭组伊利石页岩形成的含三水铝石的红土风化壳.铝土矿的分带性与红土风化壳物质搬运的距离有关,近处、高处为高铁铝土矿,远处、低处为低铁铝土矿.总体来看,搬运距离较短,属近源搬运、沉积-堆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99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良好的新生代地层详细地记录了周围山体的变形隆升、源区风化剥蚀历史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红沟子剖面中新世沉积物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盐含量测量分析,将该区17~4.8 Ma气候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17~16.7 Ma干旱阶段;16.7~7.4 Ma相对前期气候湿润,但气候具持续干旱特征(分别在14.7 Ma和10.7 Ma干旱加剧,8.7~7.4 Ma干湿波动加大);7.4~5.1 Ma相对湿润,干湿波动大;5.1~4.8 Ma干旱阶段。沉积速率表明:17~16.5 Ma侵蚀速率最高、16.5~9.8 Ma侵蚀速率较低、8.7~6 Ma侵蚀速率高。该区沉积速率变化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而与构造活动具良好的一致性,即构造活动时期对应侵蚀速率较高或突然增高阶段,因此区域构造活动是控制红沟子地区侵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