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魏作安  许江  万玲 《岩土力学》2006,27(Z1):1129-1132
抗滑桩是滑坡防治中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桩间距是抗滑桩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影响到滑坡治理效果,而且影响到工程造价,如何科学地确定桩间距?目前,工程界一般按照2~5倍桩宽度的经验公式来确定桩间距;理论方面,一些研究人员从桩-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入手进行了一些探讨与研究,获得了多种复杂的桩间距计算模型。应用量纲分析法,从影响桩间距的因素入手,建立了桩间距的计算模型,为研究桩间距的计算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2.
龙都尾矿库地下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D-FLOW计算软件,对龙都尾矿库在不同条件下的渗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初期坝按透水和堵塞两种情况,干滩面长度分100,200,300 m三种情况考虑;同时,首次考虑了大气降雨对尾矿坝渗流场的影响,分别计算了50,100,200 mm/d三种雨型。通过计算,获得了龙都尾矿库在不同条件下地下渗流的变化规律。从计算结果中发现,如果初期坝被堵塞,则坝体浸润线会抬高,与尾矿堆积坝坝面相交,并从坝面溢出,对坝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干滩面距离的长短对坝体浸润线有影响,但均不会与堆积坝坝面相交,不会从坝面溢出;大气降雨对坝体的渗流影响较大,从模拟计算中可以看出,大气降雨越大,浸润线抬升越高,对坝体的稳定越不利。  相似文献   
23.
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朱本铎  万玲  张伙带  吕文超 《地质论评》2015,61(5):1061-1067
位于我国南海南部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记录着古南海俯冲与消亡及南海扩张的演化史,为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系统。本文综合阐述了深水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其动力学机制,建立构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几何学特征差异该构造系统在平面上可划分为南段和北段,垂向上分为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和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受控于动力学机制,北段褶皱构造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段,体现在相邻逆冲褶皱排列间距明显小于南段。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下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古南海俯冲消亡于婆罗洲之下的地壳缩短作用,而上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变形机制为中中新世以来三角洲推进的重力滑脱作用与苏禄海盆扩张的地壳缩短作用的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24.

磁共振信号极其微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电磁噪声干扰.其中随机噪声,由于频带宽、不规则、无规律、与有效信号混叠,难以抑制.近年来,采用数量级为104~105 Hz采样频率收录的全波磁共振信号,以其携带丰富全面的信息量,为数据处理及解释提供了更多的潜能.然而,只要随机噪声的幅度大于信号幅度,拟合得到的信号特征参数准确度就会降低.目前普遍采用的数据叠加方法仅能抑制部分随机噪声,且需要多次采集信号,探测效率低.本文针对全波磁共振信号采样点数多和信号非线性强的特点,提出采用分段时频峰值滤波(STFPF)法消噪,将全波磁共振信号分成若干段,编码为解析信号的瞬时频率,采用短窗长PWVD计算解析信号的时频分布,利用时频分布沿瞬时频率集中的特性,通过提取时频分布的峰值获得信号的无偏估计,达到抑制全波磁共振信号随机噪声的目的.为了验证消噪效果,与传统叠加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次采集信号,信噪比低至-5 dB时,STFPF方法依然能有效抑制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消除随机噪声后信噪比提高23.19 dB,信号的初始振幅拟合误差为3.03%,平均横向弛豫时间拟合误差为2.7%,消噪效果优于传统叠加法,且由于无需多次采集磁共振信号,可有效提高探测效率.模型数据的反演解释进一步验证了STFPF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实际数据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南海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差异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北陆缘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差异较大,目前南部盆地的油气产量远大于北部盆地。根据储集层和盖层的环境特征,大致可将南海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划分为4种类型:陆相砂+局部盖层组合,海陆交互相砂+局部/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滨浅海碎屑砂体/碳酸盐岩生物礁+浅海相泥岩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以及深水碎屑岩/浅海砂体+深水泥岩储盖组合。相对于北部盆地,南部盆地的碳酸盐岩+海相泥岩储盖组合发育更加广泛。分析认为,构造活动差异是造成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特征及其差异的第一控制因素;此外,区域地质和环境背景的演变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砖房震陷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4~6层砖房的震陷进行了计算分析,着重研究烈度、软土层厚度和层位的影响,确定了可不考虑震陷影响的临界值和加固范围。  相似文献   
27.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28.
张涛  万玲  吕孝雷  洪峻 《遥感学报》2019,23(6):1123-1131
星载重轨干涉SAR卫星在高程测绘和形变测量中有着全天时全天候和大范围的优势,其中干涉基线是决定干涉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卫星重访轨道对干涉基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现有高分三号干涉数据轨道参数的分析,发现干涉基线相比国外先进卫星过长且稳定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相对轨道根数和机动控制的分析,得到满足重轨干涉SAR系统要求的稳定基线。以第一次观测的轨道为参考轨道,基于在摄动情况下重复观测轨道与参考轨道的相对轨道根数,计算得到重轨干涉基线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纬度的观测目标进行了样例分析。在基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机动速度和相对轨道根数的关系,进一步计算得到满足基线状态需求的机动控制方法。通过实际数据分析,给出了相对轨道根数变化对初始理想构型的影响,验证了重轨干涉基线变化规律符合本文的分析,并利用仿真样例给出了使得重轨干涉基线达到预期要求的机动控制方案。实际数据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通过可长时间观测并准确获得的轨道根数直接计算基线状态,并能从干涉基线需求出发,快速准确的得出对卫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9.
南海岩石圈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层析资料表明,南海地区,自红河口向南经南海、苏录海到苏拉威西海,岩石圈速度低,底部横波速度仅4.4km/s,岩石圈厚度在60~80km,为薄岩石圈地区;而软流层的速度也较低,在4.2~4.4km/s,但厚度较大,大于200km。从红河—莺歌海断裂带经南海到苏录海,存在一条北西向宽约200km的上地幔北西向低速带,速度在4.05~4.25km/s(面波速度)。它反映了新生代南海地区上地幔的动力学过程。南海岩石圈厚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南海陆缘,岩石圈厚度在70~80km,而在南海洋盆之下,岩石圈厚度超过100km,岩石圈底部存在高速岩石层,并且洋盆下的岩石圈之厚度比大陆边缘厚,在海盆岩石圈下部的60~80km深度上存在一高速层,纵波速度为8.2~8.3km/s。特别是中央海盆及西北海盆与西南海盆,其下部岩石圈中均存在一高速岩石层,这是非常具有构造意义的。由此笔者提出大陆岩石圈裂离、上地幔因减压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形成南海新生代洋壳的猜想。  相似文献   
30.
在中始新世,阿拉伯的大部份由海水覆盖。不久后,这种普遍的海侵在阿拉伯西北部出现,而Levant盆地加速其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