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冷口断裂在区域上整体构造格架以EW向和NNE向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其构造线方向却为NW向.在对冷口断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追踪的基础上,结合前入区域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冷口断裂是多期构造活动的产物,控制了中元古界的沉积.中生代以来断裂活动分为四期:①中侏罗世早期由南向北逆冲;②中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正-左行走滑;③晚白垩世由北向南逆冲;④后期右行走滑.   相似文献   
132.
藏南海西期以来伸展运动及伸展作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藏南特提斯域内伸展运动和伸展作用非常普遍 ,根据构造变形分析和伸展不整合、沉积岩相、古地理再造及岩相对比方法 ,对藏南海西期以来的伸展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厘定 ,确定了海西期、印支期、早燕山期的主动伸展运动和晚燕山期和喜山期的被动伸展作用 ,并对这些运动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3.
云南文山县天生桥地区铝土矿是典型的沉积型铝土矿,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下伏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或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玄武岩。矿石以泥晶结构为主,含少量粒屑结构与鲕粒结构;矿石的结构特征表明风化物质可能经过短距离的搬运。常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铝土矿石中Al2O3分别与Fe2O3 和TiO2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微量元素Zr、Hf、Nb、Ta和Bi相对于Li、Rb、Sr、Ba不断富集。元素Zr、Hf、Nb、Ta 分别与TiO2显示较高的相关性。运用稳定元素相关性(如Zr-Hf、Nb-Ta)、lgNi和lgCr二元图解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方法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下伏碳酸盐岩可能也提供了少量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4.
西藏仲巴县穷果北部日喀则弧前盆地地层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内发育完好并保留下来的白垩纪—始新世地层的研究,海相白垩纪日喀则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古新世—始新世错江顶群包括下部曲下组和上部加拉孜组,整合覆于错江顶群之上的“如角藏布砂砾岩”为弧前盆地封盆粗碎屑岩。日喀则群与错江顶群在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诸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两群之间,更确切地说,曲贝亚组与曲下组之间呈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形成于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与丹尼期之间。该区日喀则弧前盆地完整的地层序列全面再现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两板块的碰撞和新特提斯洋的彻底关闭发生在弧前盆地封盆粗碎屑岩沉积结束以后,这比原来认识的要晚些。  相似文献   
135.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早期古盆地构造边界一致,东南部边界则与华北克拉通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部碰撞造山带的东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构造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的薄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NW,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140~130Ma。逆冲后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在主要逆冲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先存构造薄弱带。先存构造薄弱带在有利区域构造应力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构造活化,可能是燕山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逆冲变形前后均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构造-岩浆时空组合表明,收缩构造造成地壳加厚及由此引发的深部地壳重熔,难以作为统一的机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阐释,需要有其他方式的深部热物质与能量的参与。北京西山霞云岭—长操、教军场—大安山以及马兰—胡林等逆冲断层,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的逆冲构造的不同组成部分,具典型、连续的断坪-断坡结构,它形成于髫髻山组(148~146Ma)之后、南窖闪长岩(128Ma)侵入之前,而不是“印支期(或更早)”,它与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构成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区域性的NW-SE向收缩构造作用及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上覆岩席的构造加载,可能是北京西山的蓝晶石带和硬绿泥石带为代表的高压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构造原因。  相似文献   
136.
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通过构造分析、岩浆岩的分布以及构造岩的详细研究,厘定出冀 东青龙一带太古代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之间接触为构造滑脱关系。并认为构造滑脱经历了明显的两期活动,早期为挤压体制下的逆冲—褶皱作用,中元古代地层表现为同倒转褶皱,滑脱带内发育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晚期为伸展体制下伸展滑脱作用,表现为断层泥劈理化发育,指示明显的伸展滑脱特征。研究区太古代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滑脱构造的厘定,对于再造该区构造格局和沉积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有大量生物礁,造礁生物有六射珊瑚、钙质海绵和钙藻类,附礁生物为双壳类、有孔虫、苔藓虫、棘皮动物、腹足类、腕足类等。单个礁体的生物发育顺序可分为5个阶段,自下而上依次为:钙藻类+双壳类+腹足类→钙藻类+双壳类+六射珊瑚→六射珊瑚→六射珊瑚+钙质海绵+苔藓虫→生物碎屑。与此相对,各礁体岩性演化顺序也包括5段:生物碎屑灰岩→障积岩→骨架岩→粘结岩→生物碎屑和内碎屑灰岩。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发育经历了3个旋回,各旋回组成结构相似,礁体均由礁基、礁核和礁顶构成,生物礁经历了生物礁奠基、初期繁盛、最大繁盛和生物礁衰亡4个演化阶段。旋回Ⅰ和旋回Ⅱ规模较大,内部构成复杂,旋回Ⅲ规模较小,内部构成较简单,自下而上构成一个海侵大背景下的次级进积序列。  相似文献   
138.
阳山金矿产于勉阳-略阳板块缝合带中,经历了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的复杂构造改造。通过构造研究把阳山金矿内的构造分出四期。第一期构造变形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为韧性变形,构造置换明显、完全,形成透入性面理,剪切褶皱、无根褶皱、S-C组构、压力影、旋转碎斑、多米诺骨牌、石香肠等构造发育,构造岩为糜棱岩、超糜棱岩、构造片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形成于三叠纪末-早侏罗世。第二期构造变形为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主要表现对第一期面理的改造和再利用,多为韧性变形,可见剪切褶皱、旋转碎斑等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顺层张性石英脉的发育,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第三期构造为脆韧性变形,为由南向的北逆冲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对先期构造的改造,使阳山金矿区南部面理产状发生倒转,形成膝折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初糜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第四期构造为表层次脆性的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脆性构造岩,同时有石英脉和方解石脉顺断层侵入,本期构造形成于古近纪。  相似文献   
139.
鄂尔多斯盆地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区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在燕山运动主幕期间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的应力场量化研究为目标,以期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储层裂缝预测提供边界条件.通过盆地边界同构造期构造形迹应力反演和地层剥蚀量恢复结果探讨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轴应力状态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基于泥岩压实曲线及Newberry力学模型计算了附加构造应力及垂直地应力,进而获得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三轴主应力大小及差应力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燕山运动主幕期间最大主应力近水平,方向为SEE98°,中间主应力近竖直,最小主应力为NWW方向;上古生界储层 (平均恢复埋深为4 600 m) 在燕山运动主幕的三轴主应力大小分别为93.2~101.3 MPa、65.8~67.2 MPa、53.1~53.6 MPa,差应力为40.1~48.0 MPa.研究结果为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储层裂缝预测及裂缝型油气藏有利区优选等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