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Prediction of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from Daily Maxim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Defu 《中国海洋工程》2001,(1):97-106
For prediction of the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in the ocean areas where long term wave data are not available, the empirical method of extrapolating short term data (1-3 years) is used in desig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wo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predict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based on short-term daily maxima. According to the da-a recorded by the Oceanographic Station of Liaodong Bay at the Bohai Sea, it is supposed that daily maximum wave height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The data show that daily maximum wave heights obey log-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numbers of daily maxima vary from year to year, obeying binomi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s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binomial-log-normal compound extremum distribution is derived for prediction of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50-100 years). For examination of its accuracy and validity, the prediction of extreme wave heights is based on 12 years' data at this station, and based on each 3 years' dat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字符特征的数字字符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特征的数字字符识别算法,对识别过程和算法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算法避免了细化、轮廓提取和模板匹配等复杂的计算,具有计算简便、实现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安装电涌保护器对负载的电压能够起到抑制性作用,但不一定都能起到有效性保护。通过模拟试验,利用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软件PSCAD/EMTDC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当负载阻抗小于线路波阻抗时,电涌保护器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当负载阻抗大于线路波阻抗时,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有效性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4.
作为中元古代海侵初期一套厚达400余米的非成熟含砾砂岩地层,常州沟组第一段曾被解释为一套河流相沉积序列.然而,来自于蓟县剖面的实际资料表明需要重新审视前人的解释.在蓟县剖面常州沟组最底部的含细砾粗砂岩中,双向交错层理及冲刷面的频繁发育表明了其具有潮汐作用的沉积特点,这种认识否定了海侵初期大面积发育河流而衍生出的"河侵"...  相似文献   
105.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具典型的基底与盖层二元结构,基底自下而上由德令哈杂岩、达肯大坂岩群和万洞沟群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组成.应用LA-ICP-MS测定了德令哈杂岩中的莫河花岗岩体的27个颗锆石的U-Pb同位素成分,其中26颗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成因铅同位素丢失,其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470+19/-18 Ma.应用LA-MC-ICP-MS测定了25颗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其中岩浆结晶成因的23颗锆石的Hf(2470 Ma)=0.28129~0.28140,平均值0.28134±0.00003;εHf值的变化范围2.94~6.95,加权平均值4.58+0.54/-0.76,长英质地壳存留年龄TCDM=2.54~2.75Ga,加权平均值2.66+0.04/-0.02 Ga.以上数据将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约束在2470 Ma,其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指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2.5 Ga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基岩山区普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解决干旱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1∶5 万水文地质图幅调查寻找到研究区断裂蓄水构造,从赋水空间、汇水区和径流通道三方面确定了赵老园村找水靶区。采用EH4 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相互验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EH4 剖面的基础上,共做激发极化测深点7 个、对称四极电测深点2 个,通过分析EH4 连续电导率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确定探采结合井位,实现了在基岩缺水山区高效经济地找水示范。该联合技术具有减少物探资料解译成果多解性、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等优点,解译结果验证了侵入岩与围岩蚀变带、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是基岩山区地下水相对富水区,为今后该类岩浆岩严重缺水山区找水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通过系统性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水深已由2002年的2.9 m提升至2020年的3.5~3.8 m,但仍低于上游三峡大坝库区(4.5 m)及下游河段(4.5~6.0 m),航道水深与上下游不衔接且制约长江航道综合效益发挥。为了适应上下游航道水深,需提升荆江河段航道尺度,亟需明确航道水深资源、碍航特征与河道演变等关系。以长江荆江河段为对象,分析1960—2020年水沙及地形等资料,开展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研究。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冲刷量占全部冲刷量的90.97%,江心洲和边滩面积减少18.3%,其中江心洲、边滩面积减幅分别为9.4%和24.9%;在河床冲刷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条件下,以4.5 m×200 m(水深×宽度)进行航道尺度核查,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占全河段5.3%;4.5 m水深碍航特征包括砂卵石河段枯水位下降幅度高于河槽下切深度引起航道水深不足,沙质河床内弯曲河段“凸岸侧边滩冲刷、凹岸侧深槽淤积”引起滩槽形态及航道边界不稳定,以及分汊河段内洲滩萎缩与汊道间不均衡冲刷引起枯水航路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8.
中沙环礁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文章基于中沙环礁地形、地质采样、多道地震等调查数据,选取水深、沉积物类型、构造、滑坡易发区和坡度5个影响因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和层次分析法对中沙环礁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分析了不同因子对中沙环礁稳定性的影响,其中沉积物类型、坡度和水深是影响台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台地周缘斜坡区稳定性主要受坡度、断裂构造和滑坡易发区等因素的控制,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坡度因子贡献最大,整体上环礁北部和西部的稳定性优于东部和南部。环礁台地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稳定性最好,越靠近台地斜坡稳定性逐渐变差,台地斜坡上缘区域稳定性最差。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开发规划、海底管线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东南地区白垩系陆相红层分布广泛,是了解白垩纪温室气候陆地沉积响应的重要载体。但对这些红层的沉积环境尚有"水下"和"水上"之争议,古气候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以广丰盆地毛村剖面晚白垩世周田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测制及古土壤样品色度、磁化率、碳酸钙含量等实验测试,分析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周田组红层岩石类型可划分为古土壤、砂岩和砾岩。古土壤几乎分布于整个剖面,其中钙质结核、钙板层发育,可见遗迹化石及土壤滑擦面。砂岩与砾岩仅分布于部分层位,砂岩以中-粗砂岩为主,砾岩以中砾岩为主,发育平行层理和粒序层理构造。研究区古土壤样品的碳酸钙含量与低频质量磁化率联系密切,可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而色度指标具有区域性,对该研究区的气候指示不明显。碳酸钙含量与磁化率曲线变化明显,记录了红层沉积阶段气候干湿交替的变化趋势。周田组红层沉积于强氧化环境并伴有季节性降水,古气候具有由相对湿热逐渐变化为干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承德北部茅荆坝地区地表出露的地热水温度高达98.7 °C,赋存于裂隙较发育的侏罗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热储,${\mathrm{SO}}_4^{2-} $含量较高,但关于该区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研究尚少。为了认识该基岩山区地热系统的成因以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区域地热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测试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分、地下水年龄(3H和14C)、硫酸盐硫、氧同位素(δ34S-${\mathrm{SO}}_4^{2-} $和δ18O-${\mathrm{SO}}_4^{2-} $)、碳酸盐碳同位素(δ13C-$ {\mathrm{HCO}}_3^-$)、锶同位素(87Sr、86Sr)等特征值。结果表明:(1)茅荆坝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以${\mathrm{SO}}_4 $—$ {\mathrm{Na}}$型为主,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了地热水中${\mathrm{Na}}^+ $、${\mathrm{K}}^+ $和SiO2的富集,水中${\mathrm{SO}}_4^{2-} $并非来源于硫酸盐岩矿物溶解,推测为H2S气体从深部还原环境上升到浅部氧化后生成${\mathrm{SO}}_4^{2-} $,也可能来源于高温地热水与硫反应形成的硫酸盐;(2)地热水n(87Sr)/n(86Sr)均值为0.7092,与海相碳酸盐岩比值接近,揭示热储深部可能存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3)地热水属于古地下水,14C校正年龄为11.9~14.9 ka,循环更新能力差,由周边山区的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1532~1632 m;(4)地热系统深部热储温度为142~144 °C,高温中心位于热田北部。研究结果对冀北山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