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事件地层学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传统的二叠-三叠系界线,是以喜马拉雅山的Otoceras层的底作为三叠系底界(Die-ner 1912)。7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多种方案(Waterhouse 1973,1976;Kozur 1977;Newell 1978),我国80年代出现了分歧意见(李子舜、姚建新1984;李子舜、詹立培等1986)。1986年在意大利举行的“西特提斯南阿尔卑斯的二叠系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国际  相似文献   
12.
13.
西秦岭三叠纪牙形石经过近年的研究,暂时可以分为8个牙形石化石带,其中早三叠世6个带,中三叠世2个带,它们分别为: 中三叠世:8.Neogondolella mombergensis带 7.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  相似文献   
14.
15.
牙形石动物     
关于牙形石的性质前人已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有两个生物的化石被解释为可能代表一种牙形石动物,即:Scott(1973)和Melton et Scott(1973)描述了产自蒙大拿州纳缪尔阶熊溪灰岩中的几块具软体的动物标本,定名儿牙索功物,但Lindstrǒm(1974)和Conway Morris(1976,1979)曾指出这些所谓“牙索动物”是吃了具牙形石的动物,牙形石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