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3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辽宁宽甸地幔岩中新发现的含Siα-F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Si α-Fe发现于辽宁宽甸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所携带的地幔岩(橄榄二辉岩)中。据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化学组成(%):Fe 95.735,Si 4.22,Mn 0.07。据矿物X射线粉晶数据指标化后算得:晶胞参数α=2.872A ,等轴晶系,空间群属Im3m。  相似文献   
22.
新疆哈密红山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Cu-Au矿床的氧化带呈漏斗状产于原生硫化物矿体的上部,延深50~60m,以硫酸盐矿物为主。X射线粉晶衍射、湿法化学和差热分析研究表明,钾铁矾、板铁矾和副基铁矾3种硫酸盐矿物均系在中国首次发现。钾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6.35%,SO349.72%,Na2O0.15%,Fe2O326.00%,K2O12.47%,FeO0.25%,SiO23.25%,不溶物0.85%,CaO0.11%,总计99.15%;XRD特征谱线为:4.40(100),4.26(70),6.58(47)。板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26.51%,SO349.91%,Na2O0.03%,Fe2O322.52%,MgO0.01%,CaO0.03%,总计99.01%;XRD特征谱线为:9.16(100),3.29(9),4.06(8)。副基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24.82%,SO338.53%,Al2O30.18%,Fe2O336.10%,MgO0.02%,CaO0.04%,总计99.69%;XRD特征谱线为:5.00(100),3.11(41),5.85(39)。热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分析的可靠性,并对这些硫酸盐热反应机制作了解释。该类硫酸盐矿物已作为新型资源直接制酸用于湿法炼铜,具有选矿和环保上的巨大优势。对该类硫酸盐矿物的共生组合、形成次序、形成条件的深入研究还可用来反演古环境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23.
沸石类矿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离子交换与吸附性能,因而较早尝试性地应用于一些工业技术领域。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沸石矿物物理化学已经成为当今矿物学科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同有色金属密切共生的红辉沸石的产出及对其矿床矿物学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外却为数不多。最近作者在新疆东天山三岔口铜矿考察中发现一种橙红色矿物,经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物相鉴定等分析,确认系一种富铜红辉沸石,在新疆地区尚未有见报道。其晶体化学式为(Na2,Ca)Al2Si7O18.7H2O。该矿物同前人资料相比,地质产状虽很相似,但含铜量w(CuO)高达1.02%,超出微含量的范围,Na、Mg含量高而Si低。  相似文献   
24.
叶绿矾是具有岛状基本结构的硫酸盐类矿物,对产于新疆东天山北部红山矿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叶绿矾进行单晶衍射实验发现,该叶绿矾具有明显的超结构弱衍射点,利用包括弱衍射点在内的全部可观察点求得的超晶胞参数为:a=1.49441(7)nm,b=1.83429(9)nm,c=1.14507(6)nm,α=93.2390(10)°,β=112.0330(10)°,γ=98.2800(10)°,V=2.8583(2)nm3,空间群为P1,Z=3。去掉弱衍射点后利用强衍射点得到的最小亚晶胞参数是a=0.737121(4)nm,b=1.83079(11)nm,c=0.73106(4)nm,α=93.9250(10)°,β=102.7252(10)°,γ=98.9463(10)°,V=0.947321(2)nm3,空间群为P1,Z=1。超晶胞与亚晶胞相比体积增加了2倍,其b轴的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a和c轴产生了差异。该叶绿矾的晶体化学式为Fe0.656Fe4(SO4)6(OH)2·19.4H2O,属高铁叶绿矾。结构中,部分Fe-O八面体和SO4四面体联合形成的复合链,并沿[102]方向分布,形成一种稳定的骨干结构;部分孤立Fe-O八面体,位于链间,阳离子相当于晶体化学式中A位置的离子,通常有缺失。链和孤立八面体的分布均平行(010)面网,分别构成链层和八面体层,并按2∶1的比例堆垛,结构单元之间全部由氢键相连。超结构产生的原因是电价补偿机制造成的孔道中Fe的位置分离和占位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25.
硒辉锑银矿是辉锑银矿的一个新变种,为国内外首次发现。产于云南省哀牢山变质带西带的金矿区含金石英脉中。矿物呈粒状,粒径0.1—0.02mm;黑色,不透明,金属光泽;在显微镜下呈浅灰微蓝色,反射多色性弱,非均质性清楚;硬度117—141kg/mm~2,理论密度5.59g/cm~3;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_0=1.3031(10)nm,b_0=0.4444(3)nm,c_0=1.3377(9)nm,β=98.19°(6),Z=8,分子式为AgSb  相似文献   
26.
叶绿矾族矿物是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特殊产物,被认为是硫化物矿床的“标志矿物”,分布在氧化带的上部,并与其他高铁硫酸盐共生。特定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发育有不同的叶绿矾族矿物。新疆哈密红山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Cu-Au矿床火山机构和次火山岩相控矿作用十分明显,形成于中生代,其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斑岩铜矿之间过渡的“紫金山式”金铜矿床。其氧化带呈漏斗状产于原生硫化物矿体的上部,延深约50~60m,以硫酸盐矿物为主。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湿法化学和差热分析,在红山氧化带发现了铜叶绿矾、高铁叶绿矾,这两种叶绿矾族矿物均系在中国首次发现。铜叶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B)/%〕H2O30.87,SO336.76,Na2O0.03,Fe2O323.40,CuO6.27,MgO0.01,Al2O30.01,不溶物0.28,CaO0.03,总计97.66;其XRD特征谱线为:6.03(100),7.39(95),9.04(65)。高铁叶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B)/%〕:H2O28.15,SO337.02,K2O3.88,Fe2O327.75,Na2O1.30,MgO1.86,不溶物0.24,总计100.20;其XRD特征谱线为:9.07(100),6.04(89),5.59(50)。红外和热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并对这些硫酸盐热反应机制和相变过程作了解释。目前该类硫酸盐矿物已作为新型环保资源直接制酸用于湿法炼铜。  相似文献   
27.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体较小(3~10μm),气相百分数小(4%~10%),零星随机分布。均一温度变于化106.6~259.8℃,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8.41%,成矿压力为3~16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为0.4~0.8km。结合野外观察以及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热液蚀变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化特点,提出梅岭铜(金)矿区为高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与斑岩型铜金矿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福建紫金山式或台湾金瓜石式。  相似文献   
28.
云南沧源拱丁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矿床属石英脉型、近年发现于滇西南边陲。作者以背散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等离子光谱诸方法,对矿石中黄铁矿的矿物标型特征做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尤以具破碎结构的立方-五角十二面体聚晶含金最富。该矿物热电性金属P型导电、热电系数在垂向上无大变化,预示本矿床深部仍具一定远景,本研究有助于探讨矿床成因,且为深部预测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丁奎首  吴锋 《地质科学》1985,(3):243-250
陨硫铁(FeS)系各类陨石或月岩的组成之一,它与铁镍合金以及辉石、橄榄石等被视作重要的宇宙矿物,由 Domino Troili 于1766年首先命名。迄今,该矿物主要包含于坠落的陨石残体内部而不时发现于地表(卞德培,1978),对来自天体以及人工合成的 FeS 人们研究得尚较详细,但有关陨硫铁在地壳中的存在状况并不很清楚。最近在攀西岩浆岩中发现的陨硫铁,将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80,15(2):167-171
1974年于祖相等同志著文报导,在我国某地含铂岩体中发现了红石矿这一铂族新矿物,该矿物不久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的通过。1976年红石同志在地球化学上发表了产在同一地区的另一新矿物,即等轴铂铜矿。从两篇文章来看,这两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颇为相近,但前者被定为六方晶系,而后者为等轴晶系,所求得的晶胞参数更是大不相同。对此,国内一些矿物工作者曾提出一些疑问。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对上述矿物所有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外,又补做了一些实验研究,认为此两种矿物完全属于同一矿物。以下简要地报导我们的分析结果及看法,以资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