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8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95篇 |
地球物理 | 180篇 |
地质学 | 450篇 |
海洋学 | 107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7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5篇 |
1964年 | 15篇 |
1962年 | 8篇 |
1960年 | 12篇 |
1959年 | 17篇 |
1958年 | 13篇 |
1957年 | 15篇 |
1956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一系列将要作的报告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苏联的鹽类矿床及鹽类矿床的研究、勘探和评价等问题。我以苏联的鹽类矿床为例来加以说明,这样也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的鹽类矿床进行了解、研究和勘探。所有苏联的鹽类矿床可分为以下三种:1.矿物鹽类矿床;2.鹽湖;3.滷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DCF(折现现金流量法)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关于矿资产评估标准和准则的有关内容的解析,简要阐述了DCF在矿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当前的矿业权评估具有借鉴意义,科学认识评估假定、专家意见和评估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景象:就业状况恶化与华尔街金融巨变 9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对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5万人调查后,就2008年第4季度全球就业情况发表了展望报告.报告指出:今年第4季度,全球就业率下降非常明显.万宝盛华的首席执行官杰夫·约雷斯说:"除了美国,其他国家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不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14.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1990~2003年4~10月吉林省9个市(州)51个气象站冰雹天气的降雹日数、年分布、年变化、日变化和降雹的主要路径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把近14年与过去30年吉林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相比较,除冰雹年变化和日变化无差异外,降雹日数年分布和主要冰雹路径有所不同。分析表明,近14年降雹线共9条,大部分大致呈NW-SE走向,其中有2条SW-NE向降雹线穿过全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降雨诱发,云南哀牢山地区浅层滑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获取该区某一滑体上部与滑带处残-坡积土试样,利用KTG全自动三轴剪切仪,在剪切速率为0.5%/min条件下对残-坡积土应力-应变关系、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滑体土与滑带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塑限含水率之前呈加工软化的形态,而在塑限含水率之后呈加工硬化的形态。两种土的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衰减,但是滑体土强度参数衰减速度较快。内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变化规律,较好地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天山西部冲断褶皱系前缘区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南天山冲断褶皱系是中-上新世以来形成的以薄皮滑脱为主的冲断构造,冲断作用导致了盆地内及周缘区古-新生界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发主形变。本文对该冲断系前缘区 (巴音库鲁提北部至喀什地区 )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南天山冲断褶皱系从平面上分出了六个冲断褶皱带。从剖面上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冲断体系。冲断系的前锋为盲冲结构的构造三角带。冲断作用导致前锋区中新世以来层系变形、抬升并出露地表,本区有两个区域性的主滑脱面,冲断作用及断层相关褶皱的形成是冲断层沿主滑脱面向前陆方向逐渐推进的结果。同时发育的次级冲断层导致冲断褶皱带的复杂化。文章同时指出,南天山冲断褶皱系的冲断扩展顺序为逆序。这与塔里木盆地南缘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活动方式相反,暗示着南天山构造带的运动学特征是独特的。利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方法,在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作出本区的构造横剖面图并进行了平衡恢复,从而得出南天山冲断褶皱系前缘区上新世以来的南北缩短率为30 %,缩短量为 5 0km,缩短速率为 9- 10mm/a。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利用海南三亚站(1834°N, 10962°E)GPS闪烁/TEC接收机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间观测数据,在对三亚地区闪烁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观测数据中S4(幅度闪烁指数)和C/N(载噪比),S4和ROTI(TEC变化率标准差)的关系,同时对2004年11月7日的闪烁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三亚地区全年的闪烁强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在春秋季出现全年闪烁强度的最大值;(2)S4与C/N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3)ROTI可以作为由小尺度不规则结构引起闪烁出现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含氮化合物咔唑类探讨塔中、塔北地区在第一期成藏时志留系油气藏的烃类的运移方向, 为建立古油藏成藏模式, 预测原生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塔中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向西南—南的方向首先进入塔中志留系, 然后沿不整合面或顺储层从北西向南东和从北东向南西2个方向向志留系在塔中地区的尖灭线附近运移.塔北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也主要来自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首先向北西方向进入塔北隆起的志留系, 然后在志留系储层内或不整合面沿上倾方向继续向北西方向运移进入圈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