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0篇
  1974年   20篇
  1964年   20篇
  1962年   14篇
  1959年   34篇
  1958年   47篇
  1957年   58篇
  1956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为定量分析SWAT模型在新疆叶尔羌流域径流模拟的适用性,以叶尔羌河卡群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域为研究流域,基于卡群水文站2000-2012年水文数据,运用SWAT模型模拟了研究流域的径流量,并设定2种气候变化情景模式,定量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模式对叶尔羌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叶尔羌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的径流深相对误差小于8%,确定性系数均达到0.75以上;在降水不变化的前提下,气温升高2℃,流域径流量增加6.28%;在气温不变前提下,降水量增加5%,流域径流量增加9.50%。研究成果对于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12.
依据实际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下水特征对天然植被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研究区近10a间地下水位及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地下水位约下降了1m左右,地下水矿化度平均降低0.54g·L-1,地下水变淡与地下水水位下降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渭干河-库车河冲积扇下部荒漠区矿化度较大,地表积盐,地下水水质成为天然植被的限制因素.由于防治土壤盐渍化,灌溉排泻地下水,在绿洲区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以及河水对地下水补给不断减少等原因,造成三角洲下部绿洲外围荒漠区的地下水位逐渐下降,致使绿洲周边天然灌丛及草本植物的衰退.  相似文献   
713.
紫锂辉石是一种稀有的宝石。最好的深色透明矿物变种,按价值评议仅仅次于天然的红宝石、兰宝石、纯绿宝石(祖母绿)。紫锂辉石精制手工艺品的特殊价值是它的晶体对称轴颜色有明显变化,从几乎无色到深紫和红紫色。紫锂辉石最早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巴拉、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和马达加斯加的伟晶岩矿床中发现的。在这些地区的伟晶岩体中,与钽铁矿、含水晶和贵重的绿柱石和电  相似文献   
714.
岩石的分类问题,早在岩石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时就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地质会议,对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曾列入大会议程进行讨论。当时成立了岩石命名国际委员会。1899年,即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1900,巴黎)的前一年,该委员会举行予备会议,会上俄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岩石的分类和草案。大会岩石学小组讨论了他们的方案,并且认为在岩石分类中,占首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715.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00-2005年,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先后7次向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进行了生态输水, 输水河道两岸的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以2000-2005的中巴资源卫星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获得了6 a的植被/非植被二值图, 并计算各年的景观格局指数, 分析了6 a植被景观格局的变化. 结果表明: 植被景观动态度在第四时段(2003-2004年)最大, 为47.83%; 在第三时段(2002-2003年)最小, 为-1.39%; 2000-2005年植被景观的动态变化呈正向趋势. 2000-2005年, 植被景观斑块个数与景观形状指数增加, 蔓延度指数下降了36.9, 斑块结合度指数均高于99, 表明研究区的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分离程度增加, 而景观类型联通性较高. 植被斑块面积均处于增加趋势且远离河道植被恢复率越小, 但植被景观的比重仍小于50%, 说明非植被类型是研究区的基质类型, 组成了景观的最大斑块. 针对缓冲区Zone 1, 植被景观的平均分维数处于减小趋势且2005年的斑块个数最小, 斑块结合度指数处于增加趋势, 表明近河道区域植被较为稳定, 受生态输水的干扰度较小, 植被景观斑块之间越来越聚集. 6 a间Zone 1的植被最大斑块指数均大于10%, 远高于其它5个缓冲带, 表明离河道越近植被景观的优势度最大.  相似文献   
716.
前言 在所有城市和近郊辖区,均设有用于储集城市污水沉淀物(OCB)的过滤场。城市污水沉淀物是地下水的污染源,其主要污染物是:尿素分解时产生的铵以及腐殖族的有机物。当地下水水位高出城市污水沉淀物的底面时,在大面积过滤场下形成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717.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特征分析,讨论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及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采用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绘、抽水试验及测试等方法获取基础水文地质数据,对储水介质岩性和厚度、含水层特征、富水性等空间变化规律归纳总结,认为盆地内具单一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多层结构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的赋存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18.
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的高山寒区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冰川、积雪和冻土变化产生的水文效应对下游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以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径流变化,结合流域上游山区巴伦台的气象资料,研究了高寒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决定着径流过程,但气温上升对径流产生额外影响;气温变化产生的径流变化对径流产生延迟效应,冬季径流明显增加.南疆天山地区冬季积雪较少,产生的春季融水径流不明显;夏季降水和径流同期出现,使得高寒山区水文过程对固体降水变化不敏感;冻土退化产生的水文效应使冬季径流增加明显.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应加强山区水库建设,通过工程措施调节,保障持续的水资源供给和利用.  相似文献   
719.
近年来,前寒武纪地层中各类金属、非金属等特大型矿床和具工业价值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因此世界各国对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普遍引起重视,并通过各种研究途径,尽快地建立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进一步指导找矿和探矿。迭层石作为研究前寒武系的一种古生物手段,日趋被大家注意,试图用迭层石来解决前寒武系特别是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众所周知,我国震旦纪地层分布之广、出露之全、典型剖面研究之早,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其中迭层石丰富程度也是世界少有的,这些事实,早被世界广大地质界所公认。但是苏修反动学者,出于反华、反共、反革命的目的,借口我国震旦纪地层研究的某些不足,恶毒攻击,妄图以“里菲”取代“震旦”的名字,真是痴心妄想。所以,我们加快震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具有反修的政治意义。苏修的一位学者较系统地介绍了迭层石的研究现状,文中也反映出树“里菲”眨低“震旦”之意,所以在参阅时要持批判态度。但是,鉴於迭层石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分类、归属和鉴定标志以及使用价值都未定型,因此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快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迭层石研究方法,为捍卫我国震旦系是世界标准地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实迭层石方面的依据,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相似文献   
720.
利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地质、试油、录井、岩石薄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区致密油形成条件优越,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和Ⅱ型并且为低熟-成熟阶段;储层岩性复杂,甜点段平面连续性好,孔隙类型多样;广泛分布的烃源岩与储层频繁互层,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直接进入相邻储层,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芦草沟组超压广泛发育,是致密油运移的主要动力。致密油纵向上分布受优质烃源岩控制,全段均见油气显示,主要富集于优质烃源岩层附近的储层中;平面上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厚度及储层厚度的综合控制,主要分布于烃源岩厚度大于200 m、TOC高于35%、储层厚度大于15 m的区域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