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0篇
  1974年   20篇
  1964年   20篇
  1962年   14篇
  1959年   34篇
  1958年   47篇
  1957年   58篇
  1956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51.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油气赋存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为例,综合运用高压压汞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及纳米CT扫描等纳米分析技术,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隙特征与结构进行研究,并结合宏微观特征分析了原油在孔隙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微纳米级为主,类型多样,主要有粒间孔(隙)、粒间溶孔、晶间孔及微裂隙等,纳米孔隙是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之一,纳米孔隙中普遍含油,且多以吸附状态存在,赋存在纳米孔隙中的油气,改变了微米级孔隙是油气储层唯一微观孔隙的传统认识,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2.
为了完成工苏联共产党第廿一次代表大会给地质部门提出的任务,必须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测量,以便为有成效地进行各种矿物原料(其中包括象地下水这样的重要的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但是苏联的领土在水文地质方面研究得不平衡和不充分,比地质方向要差得多。尽管苏联领土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是比较浅的,  相似文献   
353.
利用2013年7-8月在哈密榆树沟水文站采集的河水样品,对主要的化学离子、p H值、电导率EC、总可溶性固体TD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研究区离子的来源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榆树沟流域夏洪期径流水体呈弱碱性;HCO_3~-、Ca~(2+)分别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Ca~(2+)质量浓度占阳离子总数的69.45%,HCO_3~-质量浓度占阴离子总数的84.18%;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径流中所含的水化学物质一定程度上受水量的稀释作用控制;通过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示法以及主要离子比值法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化学离子主要来源于H_2CO_3风化碳酸盐岩,同时还伴有少量的H_2SO_4风化碳酸盐岩,岩石风化主要以方解石矿物的溶解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54.
喀什噶尔河灌区是个古老而悠久的灌区,属于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水利信息化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灌区管理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不高,致使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制约了灌区的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灌区的项目效益,建设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必要实施响应灌区的水利信息设施,开发完善喀什噶尔河灌区业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喀什噶尔河灌区各类信息资源数字化、电子化的程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有效促进灌区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55.
刘金  王剑  张晓刚  尚玲  王桂君  艾尼·阿不都热依木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8-2022010008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是中国典型的陆相页岩油。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纳米CT、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联合对微纳米孔隙中页岩油赋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点储层具有纳米—亚微米—微米全尺度含油特征。在微纳米尺度,油、水赋存特征表现为重质组分油附着于2~5 μm以上孔隙的孔壁及充填于2~5 μm以下的孔隙中,中质组分油赋存于2~5 μm以上孔隙的中央,孔隙水含量较少,呈孤立状赋存于2~5 μm以上孔隙的中央,并被中质组分油包裹。页岩油在微纳米孔隙中的赋存不仅受生烃超压充注控制,还受吸附作用及多期次成藏影响。孔隙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润湿反转为亲油润湿是烃类发生吸附的主要原因,多期次成藏造成微纳米孔隙中油质差异及高的含油饱和度。早期生烃超压充注进储层的重质组分油在孔隙表面亲油润湿下吸附于孔隙表面,随着吸附层变厚,纳米级孔隙逐渐被充满,孔隙水被驱替到较大的孔隙中间;后期成熟的中质组分油以此方式进一步充注和调整。研究认为埋深较大的凹陷西部是有利勘探方向。微纳米孔隙中的重质组分油是未来页岩油提高采收率的方向。吉木萨尔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可能具有普遍性,对于中国陆相页岩油的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6.
近50年乌鲁木齐市太阳能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和乌鲁木齐站逐日太阳总辐射资料,在使用气候学方法估算出各站逐月太阳总辐射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 Kendall检测对全市冬、春、夏、秋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以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春、夏、秋季和年的日照时数及太阳总辐射总体呈现“平原多,山区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冬季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呈现“山区多,平原少”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乌鲁木齐市春、夏季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秋、冬季和年的日照时数及太阳总辐射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于1981和1991年分别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前后秋、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多,山区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7.
和田市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和周期等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年蒸发量以48.52mm/10a的倾向率增多,偏多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季、秋季,其中5月份蒸发量偏多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8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标准Morlet小波方法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表明,年蒸发量在1978年发生一次突变,蒸发量变化具有4~6年、11年和22年左右的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358.
2008年年初的低温、连阴降雪、冰冻天气使和田地区各县(市)的红柳大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通过对和田地区红柳大芸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科学的接种深度和灌溉管理以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59.
基洛夫矿井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查明在掘进水平坑道时利用电法爆破进一步减小炮眼直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60.
本文报导研究细粒粉尘物质(黄地)在对称丘陵背风区沉降特征的风洞实验。注意力集中于黄土顺风越过丘陵的沉积模式是否具有波动的问题(可与著名的Karman 涡旋尾流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再生沉积的最大值出现在紧接丘陵背风坡的下游一带,却未见沉积尾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