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54篇 |
地质学 | 236篇 |
海洋学 | 4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5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8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8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讨论了钻井开采动态对自流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影响。通过对吉尔吉斯伊塞克阿塔和扎拉尔阿巴德热矿泉产地水文化学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钻井人为开采的变化造成含水介质压力和应力的重新分布,同时导致自流泉化学成份的变化;详细分析了泉水中重碳酸盐离子、氯离子、碳酸盐离子、硫酸盐离子、钾离子以及二氧化碳等主要宏观成份的变化情况。作者认为,出现地下水化学成份变化的范围相当宽。这些效应视流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而且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各具不同的特征。其机制可能是水文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文章还提出了将此项研究用于探索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由多个分离基础组成的多基础系统是常用的海洋结构基础型式。基于破坏包络面理论,分析了砂土地基多基础系统的失效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单一基础和多基础系统不同荷载路径下的荷载安全系数,探讨了破坏包络面理论与分项系数法相结合的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失效模式的分析表明,由于水平荷载的增大,四腿平台结构迎浪侧基础首先到达破坏包络线,其失效模式属于滑动失稳,但由于基础间的运动约束,其并不会出现真正的滑移破坏。随着水平荷载进一步地增大,迎浪侧基础承担的水平和竖向荷载不断减小,导致背浪侧基础受到不断增大的荷载。最终,背浪侧基础也到达破坏包络线,多基础系统失效。分析表明,荷载路径对基础的荷载安全系数有决定性的影响,计算基础的荷载安全系数需指明相应的荷载路径。鉴于破坏包络面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众多因素,基础设计时需采用特定工况下的破坏包络面进行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64.
豫北“21·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产品,对2021年7月17—22日豫北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极端及地形影响明显等特征。极端暴雨过程发生于稳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在日本海高压西伸及台风烟花(2106号)、查帕卡(2107号)西北行背景下,黄淮低涡外围加强北上的东南急流/偏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能量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暖湿平流强迫、叠加地形影响的强动力辐合抬升作用及低空弱冷空气扩散南下是形成强降水的重要条件,而大气“强-弱-强-弱”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特征转化说明强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互补的物理机制。不同阶段极端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50 mm)对流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不同,但从雷达回波的垂直分布来看,系统均具有“低质心”特征,质心强度≥55 dBz且≥50 dBz强回波垂直伸展至5~8 km、持续时间1 h以上。强降水对流系统在太行山前30 km左右范围内的后向发展特征明显,一方面与地面西行偏东风/东北风在太行山绕流作用下形成的地形辐合线不断南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强降水冷池效应促使... 相似文献
65.
基于巴音布鲁克、大山口、焉耆水文站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开都河水环境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都河各站点pH值、总氮总体呈现递减变化,但趋势较为显著,总硬度、矿化度指标有所上升,上升趋势不显著。区域内农业活动是其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6.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四川省GDP空间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模拟省级格网GDP问题,该文选取2000、2006以及2010年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辐射定标夜间灯光数据和四川省第二、三产业社会经济GDP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出四川省GDP空间化密度图并分析与高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省级范围内,GDP与辐射定标灯光数据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与稳定灯光数据的相关性,且前者的灯光指数CNLI与GDP相关性最高;运用3年的辐射定标灯光数据模拟得到四川省GDP密度图与GDP统计数据的拟合精度均达到0.99以上;2000-2010年四川省GDP呈现由成都市向四周不断扩张的趋势并随高程变化显著,四川省GD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高程1 000m以下的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GDP值较低。 相似文献
67.
68.
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输送及其入海后的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0.
目前 ,湖北气象影视中心每天制作 8套天气预报节目 ,分别在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有线电视台播出 ,促使天气预报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为观众服务 ,在内容上更贴近观众需求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人员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湖北经济电视台《气象服务》节目是一套面向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 ,以城市观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天气预报节目。自其 1 996年开播以来 ,未曾对其作专业化包装 ,其内容和形式与湖北卫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基本相同。考虑到两台具有完全不同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以及为适应武汉经济发展趋势和居民衣食住行的时尚变化 ,1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