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6篇 |
免费 | 1070篇 |
国内免费 | 6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9篇 |
大气科学 | 641篇 |
地球物理 | 657篇 |
地质学 | 2419篇 |
海洋学 | 667篇 |
天文学 | 50篇 |
综合类 | 319篇 |
自然地理 | 3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46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36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氯(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氯唑蓝(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瓜氨酸法对比,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氯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iNOS活性在12h内有上升趋势,实验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至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被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实验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2.
武汉长江公路斜拉桥主梁架设采用8米牵索挂篮对称悬浇灌注法,该方法虽施工速度快,但是在动态中施工、难度大,施工干扰多,给施工测量带来许多不利,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要求,本文就主梁架设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施工测量方法及其精度作一介绍,实践证明,这此方法对保证主梁架设质量和施工进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 ,主要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 ,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 (块 )。以往曾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的 Atrypa bodiniMansuy,H ypothyridina parallelepipedia (Brour.)和Prismatophyllum hexagonum Yoh等化石 ,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志留系—下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 2 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鉴定 ,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 Albaillella sp.cf A.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A.deflandrei Gourm elo… 相似文献
24.
25.
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形成前后的沉积环境明显不同。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本地区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互层,形成巨大的冲洪积扇。通过新5孔钻孔岩芯273块古地磁样品的系统剩磁测试,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认为该钻孔岩芯剖面 0~96.59m以正极性带为主,对应布容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0.78Ma; 96.59~246.79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78~2.58Ma; 246.79~413.64m以正极性带为主,则对应高斯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2.58~3.58Ma,属于新近纪上新世。研究推测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为上新世形成,距今3.33~3.58Ma。
相似文献
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形成前后的沉积环境明显不同。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本地区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互层,形成巨大的冲洪积扇。通过新5孔钻孔岩芯273块古地磁样品的系统剩磁测试,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认为该钻孔岩芯剖面 0~96.59m以正极性带为主,对应布容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0.78Ma; 96.59~246.79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78~2.58Ma; 246.79~413.64m以正极性带为主,则对应高斯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2.58~3.58Ma,属于新近纪上新世。研究推测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为上新世形成,距今3.33~3.58Ma。
相似文献
26.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一个构造急剧转向的地区——构造结, 这里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比显示这2个构造结有: (1)相似的地貌景观; (2)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即都缺失喜马拉雅沉积岩(寒武纪—第三纪); (3)结晶岩系中都有高压变质岩, 且在10 Ma以来均发生过深熔与混合岩化作用; (4)25 Ma以来, 特别是10 Ma以来两地都经历了快速剥露和隆升作用; (5)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接近, 分别为75 Ma和65 Ma, 均早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其他地区.这些相似性表明: 伸展拆离和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表过程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构造结快速剥露的主导因素; 因强烈剥露减压所致的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岩浆向地表减压处的流动在构造结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钪(Sc)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滇中牟定大弯山变质玄武岩厚度>36.5m,出露面积0.5km^(2),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南华纪(781.3±1.9Ma)。本文对该变质玄武岩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全自动矿物分析(TESCAN TIMA)观测、NPPM薄片区域面扫和单矿物原位LA-ICPMS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变质玄武岩全岩Sc含量为47.0×10^(-6)~97.9×10^(-6),平均含量为69.1×10^(-6),钪氧化物(Sc_(2)O_(3))平均含量为106×10^(-6),变质玄武岩空间Sc矿化特征稳定,具有形成钪矿资源的潜力。同时,变质玄武岩共伴生有钛和铁矿化,全岩TiO_(2)含量为2.57×10^(-2)~6.13×10^(-2),平均为4.25×10^(-2);TFe含量为13.3×10^(-2)~23.7×10^(-2),平均为17.7×10^(-2)。Sc可能存在类质同象和离子相两种赋存形式,类质同象形式Sc主要赋存于钛铁矿和金红石矿物中,钛铁矿中Sc含量为70.0×10^(-6)~168×10^(-6),平均值为108×10^(-6);金红石中Sc含量高达297×10^(-6);而磁铁矿、黑云母等矿物中Sc含量较低,均低于全岩Sc含量,对全岩Sc矿化贡献较小。牟定大弯山Sc矿化与以往报道侵入岩及其风化壳中Sc矿化在富集特征、赋存岩性和载体矿物等方面不同,是变质火山岩中新发现的Sc矿化信息,显示了较好的找矿潜力,对Sc资源勘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30.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石笋样品中多元素比值及45种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笋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及Mg/Ca、Sr/Ca比值为高分辨的古气候重建提供重要指标。针对现有溶液分析技术易混合多个石笋微层、误差大的缺点,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ICP-MS)原位线扫描和点剥蚀方式对比分析了石笋生长轴方向的Mg/Ca和Sr/Ca空间分布趋势,研究表明二者均展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且周期性变化一致,其中40 μm束斑线扫描更具有稳定性强、分辨率高、快速简便的优点。通过探讨碳酸盐标准样品MASC-3与玻璃标准样品NIST 610、NIST 612、KL2G、ATHO-G的相对灵敏度系数关系和元素分馏行为,确定基体效应是造成相对灵敏度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建立了以MASC-3、NIST 610和NIST 612多外标结合内标Ca归一定量分析石笋中45种元素方法,针对石笋碳酸盐样品,将主量元素Ca、Mg变形为碳酸盐形式,与其他元素加和归一,不仅改变了国内外研究中需要预先采用其他分析技术来测定内标元素含量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效地避免了C元素无法准确检测的问题,能够实现与Ca内标法校正结果的吻合。 相似文献